張航英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高峰學校,廣東 深圳)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也跟隨著教改的浪潮而在更新發展,尤其是實驗教學這一部分,要求教師能夠有效提高其教學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趣味物理實驗受到重視,是一種以激趣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自主展開物理實驗的教學手段,因此,探討其有效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在教育教學領域,都非常注重將趣味性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這是新課改與素質教育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創新要求,強調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并在這個基礎上展開高效學習。這是將學生的學習效果建立在身心愉悅的基礎之上的體現。趣味物理實驗即充分凸顯了趣味性這一特點,能夠將學生的專注目光吸引過來,使其在內心產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尤其是趣味物理實驗并不會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能夠幫助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而對物理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甚至改善在傳授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等知識時的枯燥教學氛圍,讓繁瑣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為簡單直觀的內容,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
趣味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求教師能夠認識到這一重要性,從而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趣味物理實驗課堂。
物理實驗本身具有較強的繁瑣性與邏輯性,要讓學生有效理解物理實驗的知識,那么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采用簡單的實驗材料,讓學生能夠從簡單直觀的趣味實驗中感悟其中蘊含的奧妙物理知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壓強》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事先準備好釘子、氣球、大木板等簡單的實驗材料,在課堂上開展有效的趣味實驗活動導入新課。第一步,教師請一名學生采用釘子的尖端去戳講臺上的氣球,不需多用力,氣球就會爆掉。第二步,教師讓另外一名學生用自己的腳去踩放在地板上的氣球,但是這次需要用多一點的力氣才能將氣球踩爆。在這個環節,教師可向學生提出課堂問題:“同學們可以看到剛剛人的腳直接踩在上面時,用點力就可以將它踩爆,那么你們能不能猜想一種可能:人站在氣球的上面,卻不會壓破氣球?”
教師的這一問題提出來后,多數學生都認為不可能,然后教師開始第三步的實驗,即在地板上放置大概10只氣球,然后在這些氣球的上方鋪上事先準備好的大木板,這一木板的面積為1 m3。布置完畢,教師則可讓幾個學生依次踩在木板上,當他們全部踩上去之后,學生卻能夠看到氣球都沒有爆破的現象。但是教師隨之讓另外幾名學生也站上去時,可發現氣球被壓得更扁,卻依舊沒有爆破現象。通過這樣的趣味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壓強的原理,體會其奧妙之處。
教師應該善于將學生的興趣轉化成為學習動機,讓學生在這一學習動機的引導下積極自主地探索知識,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穩定和持久。以往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都比較枯燥又復雜,不僅是教師對實驗教學感到困難,學生也會面臨較大的學習困難。但是在趣味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可快速地融入輕松生動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其學習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述俄羅斯“庫爾斯克”號的打撈這方面的真實故事,尤其是這一核潛艇的重量為約兩萬噸,學生會非常好奇這么重的核潛艇是如何被打撈上來的。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操作懸蛋實驗,讓學生進一步對浮力帶來的神奇現象產生興趣,進而導入浮力相關的物理知識,推進物理教學的有效開展。
課外實驗既能夠滿足趣味性的要求,還能夠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主性。尤其是室外存在許多有趣的物理現象,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學方面,教師就可以將實驗課堂延伸到室外,讓學生觀察雨后的彩虹,了解其中蘊含的折射與反射的原理,并觀察彩虹各種色光的排列順序。在這個觀察活動基礎上,教師可開展人工彩虹的物理實驗,如面對太陽光,噴出霧狀的水,就能夠看到一道彩虹,與自然形成的彩虹一模一樣。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作業,探討其他制作人工彩虹的方法,讓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鞏固其物理知識。
總而言之,趣味物理實驗應該成為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發揮其激趣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快樂,實現其對物理實驗的自主探究,提高其學習物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