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聊城一中,山東 聊城)
隨著教學改革的出現,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教學需求。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灌輸一定的理論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教學的過程中,政治教學是一門具有特殊性的學科,同時其具有較強的實時性以及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個人分析能力以及質疑能力持有較高的標準。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能力,以促進學生提升政治學習的質量。
通過調查分析,當前我國大部分高中生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懶惰心態,不會主動進行提問,也不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只是機械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并進行死記硬背,導致自身的學習質量無法提升。而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師教學模式的死板。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將學生的學習成績視為目標,實施“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沒有鍛煉自己的機會,也無法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1]。
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進行的工作就是鞏固學生的基礎。試分析,倘若教師在講解與“選舉權”相關的知識時,學生毫無基礎,那么其就無法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只能提問教師“什么是選舉權”,甚至部分學生會不知道如何提問,從而不會進行提問,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喪失。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的基礎視為根本,引導學生不斷地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能夠靈活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提出問題,從而提升自身的問題意識。比如,教師在講解《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課時,就需要重點講解股票、債券與保險這一類基礎性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從而引導其提出問題。
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合適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地將學生引入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所講的知識中去,進而能夠進行質疑提問[2]。因此,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通過這一方式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比如,教師在講解《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選舉活動”,將班級中的幾名學生標記為“選舉人”,將其余學生標記為“投票人”。同時,教師需要告知“選舉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拉票,而“投票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選擇某一位學生。在此過程中,“選舉人”會進行演講、打親情牌甚至是賄賂的形式進行拉票,而其他人也會針對這種行為產生質疑,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選舉權”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同時也能促進自身思想的升華,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但是,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以及分析時間,并盡量不要對其進行干擾,以此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判斷能力。
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習慣,同時其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倘若教師運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學生“落后”的情況,使其對政治學習產生厭倦心理,進而無法主動開展學習,也無法形成問題意識[3]。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大對學生的鼓勵程度,當其能夠主動進行提問時,盡量為其解答,保護學生的提問熱情,培養學生的提問習慣,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當今時代,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態度進行優化,通過改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尊重學生的想法以及意見,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其形成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