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靜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頭中學,江蘇 常州)
閱讀教學既可讓學生有效掌握語言文字,又可提升其語文素養及閱讀能力。新時期的閱讀教學要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不良現狀,保證學生閱讀的數量與質量,要求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創新。如今主題閱讀這一教學方式受到了教師的較大關注,教師可進一步探索主題閱讀教學法的實踐運用。
在新時期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及其地位。即語文課程必須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并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從而為其他課程的學習而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總目標中,明確談及閱讀教學的教學要求。即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注重讓學生形成獨立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在鑒賞優質文章時,可以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熏陶自身的情操,同時多角度、探究性和創意性的閱讀可促進學生自身個性化的良好發展。因此,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創新閱讀環節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閱讀的廣泛興趣,使其在“閱讀期待”之下,自主地提高閱讀數量與閱讀質量,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
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下,教師可引入主題閱讀法展開教學。主題閱讀法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其閱讀,在短時間內實現大量的閱讀,針對某一主題思想展開延伸性的閱讀學習。筆者主要提出以下幾種主題閱讀教學策略:
主題閱讀突出了某一鮮明的主題思想,因此群文閱讀理念與之相符。近些年來,群文閱讀理念在閱讀教學領域已經得到了推廣,并得到了許多教師的積極肯定,其教學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而所謂群文閱讀,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展開一組文章的閱讀,可以顯著地鍛煉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其閱讀能力。這種閱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伸學生的思想,使其感受到群文閱讀的樂趣,并在閱讀中有效拓寬自己的閱讀知識面。比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桃花源記》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等課文。這一組文章共同顯示的主題思想即是關心百姓疾苦和國家利益,各自都表現出自己的為官理想,也表達了自身的實踐,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同時,這些文章的作者又各自從不同的情境來表現了人類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思想境界,可讓學生感悟現代人所需的一些東西,提高其思想品質。
專題閱讀也是一種主題閱讀類型的閱讀方式,一般要求教師能夠設計合理的閱讀專題,讓學生根據這一閱讀專題展開明確又廣泛的閱讀,既可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數量,又可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質量。在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設置了名著導讀板塊,主要分布在每一冊的語文教材中,一般被安排在單元的最后部分,所蘊含的中心思想和相應單元的主題相符合,其聯系比較緊密。在這樣的教材安排下,教師可以開展名著推薦與閱讀的專題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具有較強聯系的名著閱讀過程中,提高其閱讀面,增強其閱讀能力。比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蘊含了《朝花夕拾》和《西游記》的名著導讀推薦書目,教師可為學生引入《駱駝祥子》《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類似的名著,讓學生展開有效的專題閱讀,讓學生在獲得啟發時積極寫下讀后感,或者開展親子共讀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后積極展開更廣泛的閱讀。
教師可充分讓學生的自主性在主題閱讀教學中發揮其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其根據某一主題而自主設計一組拓展閱讀的書目,然后結合這些書籍而展開自主的閱讀。教師可通過學生所選的閱讀書目來了解其是否掌握自己所提出的主題思想,以保障其主題閱讀的質量。比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背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相應的主題思想——父子間的愛,讓學生根據這個主題思想而自主設計一份閱讀書目的清單。有的學生列出了這樣的閱讀書目清單《父與子》《放蕩的父親》《悲慘世界》,也有的學生列出了《傅雷家書》《誡子書》《曾國藩家書》等書目清單。在學生自主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及時予以指導和點撥。通過學生自主選擇主題閱讀的內容,可以有效增強其閱讀積極性與自主性,提高主題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主題閱讀法是一種值得被廣泛應用在閱讀環節教學活動之中的有效閱讀教學方法,教師應該遵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相應要求,積極挖掘先進教學法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在閱讀上獲得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