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
南航初中全面進入課堂教學改革已經第6個年頭,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我們失敗過、彷徨過,一路走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如何有效地提升小組合作的效能成為學校校本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我就數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思考進行闡述。
學生合作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內因是學生已經適應了“滿堂灌”的傳統授課方式,不知道怎么去討論和交流。外因是教師創設的課堂環境、教學氛圍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無論是班級內文化氛圍,還是課桌擺放等元素都會產生影響。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背后有一定的理論支持和方法支撐,合作的關鍵是實質,不在于是否圍坐的形式。合作教學不要拘泥于形式,適合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部分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時,沒有注意到合作學習的時效性,沒有完全領會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從而造成效率的低下。
學校在教學管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上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沒有確切、具體的考評制度,導致合作學習的推進受到了阻礙。另一方面,對一部分執行上還存在問題的教師以及新入職或交流來的教師在關于合作學習技巧方法的校本培訓上還待加強。
小組的組建是小組合作學習賴以進行的前提。合作學習中,小組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任務和情況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組方案,通常采用的是均衡分組,這種形式是小組的常態形式,大多數課堂上都是按照這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有時候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可以進行異質分組,比如說分層教學進行拔高訓練時,可以把優秀學生集中起來,完成更多、更難的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要想真正發揮小組合力,必須要在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結合每個組員的特點,安排合適的角色。小組建設初期教師要進行跟蹤指導,起初先臨時指定組內各小組成員的角色,經過一段時期之后再進行角色輪換,體驗各種不同角色的職責,適應之后以個人自薦和民主投票的形式重新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可以擔任多重角色。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擔任多重角色,既要設計教學任務,掌控學習進度,又要參與展示交流,并及時進行指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控。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力求讓每個小組都有所獲,題目設置要有梯度,由易到難,要向學生提供臺階,把復雜問題細化為一個個的小問題;學生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局外人和旁觀者,是要真正參與其中的。學生在交流問題時,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時刻都在他們身邊;如若課堂上出現了與預設不一致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在教學冷場處、興趣冷淡處、知識冷落處、思維冷卻處加溫或聚熱,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調節方式,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氛圍之中。
總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具有多重角色,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方面是設計者,在組內或組間討論交流時是參與者,幫助學生解疑答惑時是引導者,教師要注意到課堂的方方面面。
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和效益,才能激發學生創新的精神和集體的凝聚力。小組合作學習必須有科學的評價機制作保障。
(1)由群體評價顯示個人評價。讓學生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體觀念,班內信息欄上公布的不再是個人的量化分數,而是整個小組的成績。以此來促進他們團結合作,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每個小組長都有自己組內的一個“賬本”,組內成員的得分情況由小組長根據自己組內的組規進行記錄。量化范圍全面化,量化標準簡單化。量化標準全面化是指把一切能夠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各個方面都納入考核量化的范疇。把一切積極的、向上的、優良的、進步的方面都納入加分的范疇;反之則納入減分的范疇,以便使最后的分數能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2)整合力量進行多元化的激勵。對小組整體進行捆綁考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方法可以多樣,主要讓學生重視和在乎學校對小組的評價和考核。這也是學校管理中教學管理和德育管理的有機整合的重要環節,也需要我們在后面的工作實踐中做出更多的嘗試。
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一線的教師,本人會繼續觀察、調研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研究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為提升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合作素養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