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瑞
(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乃至人生中的各個階段,歷史學科都發揮著其特有的作用,引導人們用唯物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來思考處理問題。相應的,處于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則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此時正是學生形成獨立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鍵時期,有了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更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理想觀。從當前的形勢來看,高效課堂是各個學科共同追求的目標,結合初中歷史學科的具體特點,如何避免滿堂灌,形成高效趣味的歷史課堂,是所有歷史教師不能逃避、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節課堂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具有參與性,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而良好的興趣則是參與的前提。因此,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如何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是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歷史具有時代性與具體性,在課堂上,學生難免會感到有距離感,從而提不起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從現實生活入手,尋找本課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點,設計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導入環節,從視覺、聽覺等不同方面喚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1]。例如,八年級歷史課本【新人教版】(下冊)中,有一課是《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師可以播放香港與澳門回歸時的視頻錄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五星紅旗在香港澳門升起的場面,為學生展示香港與澳門今天的面貌,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國力的強大,喚醒學生的愛國熱情。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師可以及時抓住這一時機,提出與本課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到書本中尋找答案。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學方式的選擇也是關鍵之處。單一的滿堂灌授課模式會極大程度降低學生的學習意識,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形成高效課堂。歷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豐富課堂內容,從而營造出一個更生動、更有活力、也更為輕松的課堂氛圍。例如:八年級歷史課本【新人教版】(上冊)中,有一課是《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師可以請學生分享一些自己知道的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說說紅軍戰士們遇到的艱難險阻,最后,引導學生自己繪制出紅軍的長征路線,加深對本課知識點的記憶。通過講故事,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當倍感珍惜,達成本課的三維目標。
高效的歷史課堂不僅包括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歷史學科歸根到底是對興衰滅亡的細致分類與詳細描述,各個朝代的更替、各項制度的形成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中的每個點都是相互聯系的,正是這一個個點構成了宏觀的歷史[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向學生教授每一個歷史點后,引導學生連點成線,將不同的知識點放置在同一張思維圖中,形成歷史全局觀。
在教學環節中,學生居于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走進這一歷史階段,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應當明白:疑問比答案更重要,過程比結論更重要。例如,八年級歷史課本【新人教版】(上冊)中,有一課是《鴉片戰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為什么會進行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發生時的中國是怎樣的?鴉片戰爭發生后又帶來了何種影響?在學生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后,教師再進行拔高拓展,這樣的方式更能突出本節歷史課的目標,喚醒學生的民族意識。
無論是在教案設計還是課堂探究中,教師都應當找到本節歷史課的落腳點,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小組討論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此時教師應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以平等的姿態與其交流,啟發誘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克服難點掌握重點,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培根有語:“讀史使人明智”,我們之所以學習歷史,就是為了在當下仍舊銘記過去,不忘初心,以史為鑒,從過往的歷史中尋求解決今日之問題的方法,以此來拓寬我們的視野,鍛煉我們的思維,因此,歷史教師在對課本中的歷史進行講解后,更應當帶領學生去思考這一歷史事件對今天帶來的影響,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這一課中。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歷史教師更應當重視課程與理念的結合,重視技能與方法的創新。通過導學案來完善教學步驟,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每個學生的興趣,引導其從被動走向主動學習,寓教于樂。同樣,初中歷史教師應當以構建新式的高效課堂為追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歷史成為一個貼近生活的學科。
[1]何寶香.初中歷史課堂學案導學模式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案學報,2016(5):108-110.
[2]石橋.略談初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歷史教學,2013(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