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蘭 朱弘毅
(浙江省龍泉市第一中學)
語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必然產物,因為語感本身就是由經驗積累才衍生出來的能力。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和情景對話,并且基于此,學生還能利用良好的語感將所理解的內容充分內化,從而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有調查表明,在雅思考試中,中國考生的口語平均成績全世界倒數第二。筆者認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主要跟我國一直以來的英語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有關。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以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為目的進行教學的,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為學生灌輸英語知識,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誠然,教師在平時也會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但是,卻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不關注學生的讀法是否規范,像是一些連讀、略讀的問題,幾乎鮮有教師提及,要知道,這些讀法規則對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是有重大意義的,所以,這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很多學生雖然英語成績很好,但其英語實踐能力卻很差。比如,他們在看英語電影的時候依然需要字幕的幫助才能聽懂人物的對話;再如,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表現得特別尷尬,并且通常都是滿嘴的漢語式英語。因此,基于這種現狀,廣大英語教師必須要重視高中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因為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要讓學生取得多么好的成績,而是為了讓他們學有所用。
口語訓練是幫助學生獲得語感的一種重要手段。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語感的養成,就像軍人“槍感”的養成。舉個例子,在電視劇《新亮劍》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李云龍跟著運輸車隊正趕往前線,突然被一伙土匪包圍,在槍戰過程中,李云龍連續幾個短點射擊就精確地干掉了好幾個敵人。跟隨李云龍的小警衛員驚呆了,于是不由地贊嘆道:“師長好槍法,怎么連瞄都不瞄啊?”李云龍冷哼一聲,發表了一番有關神槍手的言論:“……真正的神槍手是戰場上用子彈喂出來的,打得多了,感覺就有了,眼到手到,抬槍就有,彈彈咬肉,這就叫神槍手。”同理,將李云龍對神槍手的定義遷移到高中生英語語感的培養上,教師只有讓學生不斷地進行口語訓練,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呢?對此,教師不妨利用如下兩種方式:其一,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內容不要太長,教師隨意選取所學課文的一個自然段即可。在帶領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出需要連讀、略讀的地方,然后讓學生標記好,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行練習了,當然,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要指出學生口語中的不足,并鼓勵他們要加油練習。其二,設置每日一句,即讓學生每天練習一個句子。句子的內容最好是從專業的英語文章里節選出來的(像是BBC新聞、英文小說等)。每日一句可以由教師去下載專門的口語錄音(網上有很多這樣的資源,而且錄音里會詳細地介紹“每日一句”里所涉及的語音規則),然后由課代表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聽,并讓學生依據錄音進行訓練。
語言環境是語感的孵化園。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必須要重視語言環境的營造。舉個例子,在學“Cultural relics”這一章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BBC紀錄片“Around the world in 80 reasures”里的片段來設置課程導入,或者將該部紀錄片中有關“Taj Mahal”“Mogao Caves”等內容加入到自己的電子課件之中。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在課堂上體會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講解,而且,由于視頻的引入,教師的教學內容也能得到豐富,與此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英語教學的積極性,這對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試想一下,如果每節課教師都能視情況引入相關的英語視頻,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感勢必能得到很好的培養。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利用英語來授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迫使”學生也使用英語,進而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當然,教師全程使用英語勢必會讓學生感到不適應,所以,為了方便學生能正確理解自己的意思,教師不妨將語速放慢一些,并借用適宜的肢體動作來幫助學生正確領會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總而言之,學生語感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誠如本文首段所述,“語感本身就是由經驗積累才衍生出來的能力”。所以,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感,英語教師就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并且基于此,不斷探索能提升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英語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并引導學生將自身所學應用到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去。
[1]張慧麗.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語感的相關性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
[2]彭芳.朗讀訓練法在大學公共英語口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