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紅
(河南省范縣教師進修學校)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必要之舉。受陳舊、落后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佳,課堂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另外,教師要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增加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緊跟教師的步伐,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興趣是第一要素。學生只有對一件事充滿興趣,才會產生探索的欲望。學生如果在課堂上提不起數學學習的興趣,那將必然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相似三角形”一節時,運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合適。在課堂伊始,教師為學生講述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曾經測量金字塔的故事,學生對故事產生好奇,都想知道金字塔是怎么測量的,這個時候,再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學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從而也就明白了故事中金字塔的測量方法。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天性,教師在課堂上不要過于嚴肅,要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注重師生關系的培養。教師與學生的和諧相處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無論課上還是課下,要主動與學生多溝通交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才能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可以使學生對老師敞開心扉,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教師應致力于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自由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對學習充滿熱情,最大化地激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有效的課堂提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吸引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思考問題中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靈活、有效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的問題要依據教材內容,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還要注意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新舊知識之間的自然銜接;二是要有可接受性,課堂問題的提出能夠引發不同程度學生的思考。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毫無思考的必要,那思維也就得不到鍛煉,課堂問題也將失去意義。如果問題難度太大,就會使學生失去思考的興趣,依然達不到課堂效果。所以,問題的設計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循循善誘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三是問題要具有層次性,教學有效性是全體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有效問題的設計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知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概念性,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然而,多媒體具有形象、生動、主觀的特點,可以將數學知識變得更為具體、形象,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上的難點,使學生輕松吸收課堂知識。因此,數學教師要適時、適當、適量地將多媒體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方法。為了讓學生更為主觀地了解推導過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在課件上展示一個由小方格組成的長方形,這個時候,提問學生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然后再將小方格分解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在觀看演示的過程中,從已有知識出發(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問題,共同探究課堂問題,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記憶,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真正實施“有效教學”,收到“花時少,收益高”的效果,教師必須掌握并在實踐中嫻熟地運用教學藝術。課堂教學藝術沒有一個普遍適用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種模式,不采用單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陳規老框,而是因課而異和因情而異,教師要善于隨機應變,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藝術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一個生動活潑的、所有學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層次、網絡化的結構,以達到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完美統一。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師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更多數學的奧秘,愛上數學,這樣才能夠獲得教學質量上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1]楊金亮.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6):110.
[2]蘇玉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