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斌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重慶)
創新型人才是我國目前最急缺的人才類型,因為“應試教育”將學生統一化,導致學生只追求化學成績的提升,將學習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積累與解題方法總結之中,很少會從其他角度思考化學知識的應用與創新,出現了“千人一面”的問題。現代社會是以人才競爭為主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人才能夠在激烈、多變的社會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化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課程,教師應主動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特點與化學學習水平確定創新性思維能力教學的起點,鼓勵學生多參與化學實踐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與求異思維,切實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使其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做好準備。
情境教學法在近些年來備受關注,因為情境教學法可以利用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重新還原知識的發生背景與應用條件,使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生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通過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特定情境下思考問題的多種解決辦法,為讓學生形成創新思維能力做好準備。
如在“化學能與電能”一課中,筆者便以現代全球關注的“能源”問題創設了問題情境。筆者通過“中國統計年鑒”總結了近十年內我國工業消耗煤炭、石油、鋼鐵等傳統能源以及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使用量的具體數據。在化學課堂上,筆者展示了這些數據,結合各國關于能源開發與能源保護的圖文資料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出了一些創新性問題,如氧化化學的本質是電子轉移,如果把氧化劑和還原劑分開,用導線連接彼此,是否也會有電子轉移?鹽橋的目的是什么等,鼓勵學生思考化學在開發電能資源中的具體作用,為學生學習“化學能與電能”做好準備。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可讓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實用角度分析化學知識的科學價值。另外,學生已經在過去的生活與學習中了解了化學與能源的相關知識,所以這個問題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知識記憶,便于學生利用舊知解釋新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探究型化學實驗是相較于教師提前告知化學結論,然后學生在實驗中驗證結論的常規實驗而言的。探究化學實驗強調高中生的自主發現與自主探究,學生所得出的實驗結論與化學知識都是由具體的實驗過程與實驗現象決定的。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學習化學知識,便于學生得出多元化的實驗結論,切實提升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化學探究實驗,學生還可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優化自身的學習品質與探究精神,這就能讓學生始終以積極向上的科學探究精神學習化學知識,穩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如在“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一課中,筆者便組織學生通過化學探究實驗研究化學反應速率與影響因素。高中生已經掌握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如果以“灌輸法”解釋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那么只能讓學生應付化學考試,并不能使其靈活根據各類問題情境遷移本課知識。但是,如果以化學探究實驗來組織新課,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便可讓學生由直觀認識過渡到探究化學概念的本質含義。因此,筆者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新課,設計實驗方案,按照實驗裝置圖安裝實驗反應設備,根據教材指導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操作,觀察與總結實驗現象,得出化學結論。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重新認識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還能總結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基本因素,這就可以完善學生的化學認識,使其經歷知識創新活動。
求異思維是培養高中生化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師應鼓勵高中生及時總結化學知識結構,匯總化學題目的多種解法,創新化學實驗的常規設備與一般操作步驟等。從根本上來講,擁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個人觀點,且這個觀點有一定的探究價值。為此,教師應解放學生思想,幫助學生養成勤思考、勤質疑的好習慣。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部分化學實驗會產生一些污染環境的廢氣、廢水等污染物,為實現環保,筆者會鼓勵學生選擇生活常見廢舊物資代替部分實驗藥品,減少廢棄物的數量,如用礦泉水瓶代替量杯,用輸液管代替導管,用皮筋代替漏氣裝置夾等,以便實現綠色實驗。另外,有的化學實驗裝置操作繁瑣,易出錯,所以筆者會鼓勵學生重新設計簡易的實驗裝置,簡化化學實驗操作步驟等。這些活動都能刺激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許多學生也以“化學小發明”、“家庭小實驗”等參與到化學創新學習之中,鍛煉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創新思維能力教學已經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教師需設計易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思考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其在探究與實踐中逐步形成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