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琪
【摘要】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與學生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人。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能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人。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能想學生所想,能思學生所思的人。
【關鍵詞】教育;童心;興趣;情感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李鎮西老師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指出:“沒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沒有完美的教育。”可見,童心對于一個教育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童心是一種教育的智慧,一種理性的自覺,一種返璞歸真的本性。教師有了童心,才能走近學生,理解學生,體諒學生,與學生達到心靈上的接觸,情感上的交流。
一、能與學生有相同的興趣愛好
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與學生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人。也許有人會問,教師和學生有相同的興趣愛好,這還是一個師者嗎?這樣的老師在學生面前會有威信嗎?其實教師威信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影響所產生的眾望所歸的心理效應。能夠影響教師威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點就是情感威信,也就是說一個教師如果能與學生有那么幾個相同的興趣愛好,也許你很容易就能成為他們的朋友,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威信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我曾在班級里做過一個小調查,目的是了解什么樣的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最有威信的。調查結果顯示,班中有50%以上的學生最信服數學老師,這個結果讓我感到很意外。根據進一步的調查,我發現有38%的學生之所以信服數學老師,是因為數學老師課后總是愿意和他們一塊下五子棋,一塊玩孔明鎖……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只有盡可能地保持一些和學生一樣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感覺到你帶他們玩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師自己的興趣時,他們才會不知不覺把你當作朋友。作為班主任,我確實應該問一問自己:我和學生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嗎?當他們喜歡下棋時,我是不是不應該制止他們,而是和他們一起探討下棋技巧呢?當他們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時,我是不是不應該沒收他們的書,而是可以專門安排一個時間和他們交流一下讀書心得呢?只要我能夠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到正當的途徑和允許的范圍內發展,我想這將會使學生的心和我的心貼得更緊,學生更愿意信服我。后來,一次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我驚訝地發現學生這樣評價我的:鈕老師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她就像一位大姐姐,會和我們講她上學時候的故事,會給我們做蛋糕,還會和我們下棋玩游戲……看到孩子們是這樣評價我的,我感到很欣慰,也許,我與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產生了一種依賴感,我們的心靈已經融為一體。
二、能與學生有共同的情感體驗
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能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人。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的情緒、情感是豐富強烈的,但不穩定,易變化,也易走極端。他們的行動往往不能由理智來控制,而多受情緒驅使。因此和孩子交談時,教師的情感態度至關重要,這將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曾在信中寫道:“我決心使我的孩子們在一天中沒有一分鐘不從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們的,他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們的歡樂就是我的歡樂。我們一同哭泣,一同歡笑。”顯然,如果教師能夠和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那么毫無疑問,學生一定會把這樣的老師視為知心朋友。
曾經在一次拔河比賽中,我班一開始是英勇無敵,戰勝了實力強大的七班和六班,可在最后一場比賽中由于個別同學的缺席,導致了最終的失利,為此班中同學難過至極。作為班主任的我并沒有立即給大家進行一番語重心長的教育,而是和大家一樣,對這次的失敗表示很可惜,不過傷心之后我便讓學生總結這次比賽失敗的原因,以及以后參加比賽要注意些什么,最后還和學生一起唱歌為下一次比賽打氣。此后我發現班中同學之間更加團結了,學生和我之間的關系似乎也更密切了。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所以懷著兒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更勝于語重心長的教育。
三、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
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能想學生所想,能思學生所思的人。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急需教師給予各方面的認同。有時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些事情,教師可能會覺得幼稚,但那恰恰就是孩子的世界。
班中曾有學生不愛做作業,其理由就是如果在學校把回家作 業都做完了,那么回家還會另有一大堆課外輔導作業要做。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在學校好好玩一會呢?如果教師以過來人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勸說,講道理,那么最后的結果反倒是加深了師生間的 “代溝”。學生會覺得老師不理解他們,久而久之,他們連解釋都會懶得做。反之,如果教師能夠不以自己的參照標準去評判學生的行為,而是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學生內心的體驗,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那么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被理解的溫暖,更愿意主動尋找自我解脫的良策。李鎮西老師說過:“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刻也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轉換角色,換位思考,貼近孩子的思維,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用孩子的思維去考量世界。
教育是需要教師用一顆童心去貼近另外一顆童心的,這就要求教師能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索,能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擁有一顆童心,就是擁有一群你愛的和愛你的學生;擁有一顆童心,做最好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李鎮西. 做最好的老師[M]. 廣西:漓江出版社,2014.
[2] 張煥庭. 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