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夢夢



摘要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法,在宣城市宣州區進行了水稻應用緩釋肥料效應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紅四方緩釋肥能夠有效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增加結實率、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在水稻產量上表現出一定的增產效應,與習慣施肥相比較,小區試驗中增幅達9.21%,田間示范中增幅達13.09%;經濟效益明顯,與習慣施肥相比較,小區試驗中增收1 735.5元/hm2,增幅達8.30%,田間示范中增收2 767元/hm2,增幅達12.49%。
關鍵詞 水稻;緩釋肥;產量;效益;安徽宣城;宣州區
中圖分類號 S511;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006-01
宣城市宣州區地處皖東南,是長江以南水稻主產區,水田面積4.98萬hm2,年均水稻種植面積6.4萬hm2。目前,宣州區水稻平均產量8 250 kg/hm2,施用肥料多為普通復合肥及尿素,極少施用緩釋肥。本試驗通過在水稻上施用緩釋肥,研究緩釋肥料對水稻生長、產量、經濟效益等的影響,綜合比較水稻緩釋肥的投入、作物產量、經濟效益等指標,客觀評價其效益,為大面積推廣應用緩釋肥提供技術支撐[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6年4—10月在宣州區養賢鄉軍塘村某農戶承包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水稻土土類黃泥田土種,土壤pH值為5.3、全氮2.1 g/kg、有機質14.8 g/kg、有效磷58 mg/kg、速效鉀94 mg/kg,質地為黏質壤土,地力等級二級。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雜交稻Y兩優1928。供試肥料為緩釋肥46%(22-8-16,中鹽安徽紅四方生產)、尿素(含純N 46%)、普通復合肥45%(17-13-15,安徽省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普通復合肥48%(22-10-16,中鹽安徽紅四方生產)。
1.3 試驗設計
1.3.1 小區試驗。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CK:習慣施肥,基施司爾特普通復合肥555 kg/hm2、尿素255 kg/hm2,在水稻分蘗期再追施尿素120 kg/hm2;處理A:施用緩釋肥,首先將緩釋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在旋耕前撒在土壤表面,結合旋耕整地與土壤混合均勻,基施緩釋肥600 kg/hm2和尿素180 kg/hm2,在水稻分蘗期再追施尿素120 kg/hm2;處理B:基施紅四方普通復合肥525 kg/hm2和尿素210 kg/hm2,在水稻分蘗期再追施普通尿素120 kg/hm2。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4-6],小區面積42 m2(7 m×6 m)。3個處理除施肥品種不同外,施肥方式、時間以及田間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各小區間用塑料薄膜的土埂隔開,小區間單排單灌,避免串灌串排。
1.3.2 田間示范。在小區試驗田塊附近,選擇與小區試驗肥力一致的2 666.67 m2田塊,開展田間示范。田間示范設2個處理,分別為CK:習慣施肥對照(按當地施肥量和施用方法進行),面積526 m2,共施用司爾特45%普通復合肥(17-13-15)29 kg、尿素13.4 kg。處理T:施用緩釋肥,面積1 578 m2,共施用緩釋肥46%(22-8-16)94.63 kg、尿素28.6 kg。不設重復。田間示范與小區試驗的處理A、B施用肥料品種、操作方法和時間保持一致。2個大區用塑料薄膜的土埂隔開,大區間單排單灌,避免串灌串排。
1.4 試驗實施
試驗田于2016年5月23日播種,6月20日移栽,手工插秧,移栽密度保持一致,平均18.45萬穴/hm2。在水稻生長的整個生育時期內共進行1次除草、1次灌溉、3次除蟲,具體農事操作保持3個處理一致。試驗田于10月14日進行測產并收割。
2 結果與分析
2.1 小區試驗
2.1.1 生育期。由表1可以看出,處理A與其他處理比較,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成熟期差異不明顯。
2.1.2 生物學性狀與產量。由表2可以看出,處理A、B較CK增加了水稻的結實率、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處理A的結實率、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最高,3個處理間其他生物學指標變化不明顯。處理A、B較CK均表現出增產效應,處理A較CK增產率達9.21%。
由于特殊氣候,在水稻拔節抽穗時期連續多日的陰雨,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生長發育,使得水稻結實率較正常年偏低。
經方差分析,區組間F=1.518 2
2.1.3 經濟效益分析。各處理產出收入見表3(效益=稻谷收入-肥料成本)。可以看出,效益最高的為處理A,較CK增收1 735.5元/hm2,增收率達8.30%。
2.1.4 生態效益分析。根據小區試驗設計可得,CK總施肥量為930 kg/hm2,處理A、B總施肥量為900 kg/hm2。處理A、B較CK均體現一定節肥效應。處理A與處理B總施肥量一致,在增產增收的前提下,其減少了氮肥的施用量,進一步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時也降低了環境污染。
2.2 大田示范
田間示范結果表明,水稻施用紅四方緩釋肥(處理T)較習慣施肥(CK)表現出更明顯增產效應,增產率達13.09%;施用紅四方緩釋肥(處理T)較習慣施肥(CK)可增加收入2 767元/hm2,增收率達12.49%。水稻種植施用緩釋肥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表4)。
3 結論與討論
由于2016年氣候特殊,在水稻拔節抽穗時期連續多日的陰雨,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生長發育,使得水稻結實率較正常年偏低。但各處理之間、小區試驗與田間示范之間所受到的影響一致,因此試驗結果具有一定代表性。田間示范各處理的產量高于小區試驗相對應處理的產量,這符合試驗規律,主要是小區試驗的邊際效應、農事操作不均衡等導致的。
小區試驗中,施用紅四方緩釋肥能夠有效提高水稻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增加結實率,增強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施用紅四方緩釋肥在水稻產量上表現出一定的增產效應,與習慣施肥相比較,小區試驗中增產率達9.21%,田間示范試驗中增產率達13.09%。
水稻栽培上施用紅四方緩釋肥,經濟效益明顯,與習慣施肥相比較,小區試驗中增收1 735.5元/hm2,增收率達8.30%,田間示范試驗中增收2 767元/hm2,增收率達12.49%。
在增產增收的前提下,水稻栽培施用紅四方緩釋肥減少了氮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環境污染。
4 參考文獻
[1] 唐栓虎,楊少海,陳建生,等.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釋肥料增產機理探討[J].中國農業科學,2006,39(12):2511-2520.
[2] 陳萍,遲海峰,張騫,等.緩控釋肥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6):71-72.
[3] 游奕來,周伯權,李伯欣,等.水稻控釋肥一次性施肥技術示范應用效果[J].廣東農業科學,2008(6):13-15.
[4] 魏玉光,趙麗琴.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效果探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7(2):37-39.
[5] 劉克芝,吳家瓊,黃維華,等.湖北省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現狀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6):224-226.
[6] 董暉,張中華,沈翠英,等.緩釋肥在水稻上應用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12(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