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行政
摘要 克瑞斯泰(KRYSTAL)農場是安徽農墾境外皖津公司旗下一農場,位于非洲南部國家津巴布韋內,地理位置為南緯17°16′、東經30°47′。當地屬熱帶草原性氣候,是津巴布韋優質煙葉主產區。本文介紹克瑞斯泰農場煙草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移栽前準備、移栽定植、肥水管理、摘蕊打頂與去底葉、病蟲草害防治、采收與運輸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煙草;栽培技術;克瑞斯泰農場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020-02
克瑞斯泰(KRYSTAL)農場是安徽農墾境外皖津公司旗下一農場,位于非洲南部國家津巴布韋內,地理位置為南緯17°16′、東經30°47′。當地屬熱帶草原性氣候,是津巴布韋優質煙葉主產區。現將煙草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煙苗移栽前準備
1.1 耕地準備
1.1.1 地塊選擇。煙草種植田塊最好選擇角度較小的坡地,便于排灌,防止積水漬害。地塊要求集中連片,方便田間管理,并具備有完好的噴灌灌溉條件,能滿足煙草各生長時期的灌溉要求。
1.1.2 土壤檢測。煙草種植的土壤要求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宜,pH值在5.5~6.5之間,富含有機質,肥力基礎好。因此,移栽整地前要進行土壤檢測,掌握土壤肥力水平,為均衡施肥提供依據。如果土壤pH值為4.5±0.5,則需要施用石灰1 000 kg/hm2進行改良。
1.1.3 整地。確定種植煙草的地塊,需要盡早滅茬,清除田間雜草或其他作物殘留物。上茬作物騰茬后即本區域4月上旬,可趁墑耕翻,耕翻深度以40 cm為宜。如果上茬是煙草的地塊,于4月底前必須完成田間秸稈清除任務。
1.1.4 造墑起壟。煙草移栽前1周要造墑整地,造墑要求土壤充分濕潤[1]。造墑后,移栽前2~3 d需完成起壟整畦工作。壟間設計為90 cm∶130 cm的寬窄行行距,130 cm行為采摘行。機械起壟,設計株距為50~55 cm,煙草苗定植密度為1.6萬株/hm2。
1.2 人力及物資準備
煙草移栽前要做好移栽進度計劃,設計好用工量和人員分工。儲備機動人力及物資資源,制定突發事件應對預案,特別是要做好物資準備工作,如做好煙苗運輸車輛防曬棚、移栽小農具鋤、“V”型鏟、澆水軟管、施農藥藥桶等工具,要一應俱全。
1.3 苗床處理
為減少病害傳染源,杜絕苗床病害帶至大田,促使煙苗移栽大田后迅速返青,于煙苗移栽前2~3 d,需使用殺菌劑三唑醇(BAYTAN)對苗床實施噴霧殺菌處理。為保持苗床土壤濕潤,減少起苗時對根系損傷,利于帶土移栽,提高煙苗移栽成活率,移栽前2~3 d每天下午都需對苗床噴灌澆水。并且,煙苗移栽前要做最后一次修剪[2]。
2 移栽定植
2.1 起苗與選苗
起苗要求選擇個體強壯、無病害、莖桿無損傷的煙苗,而且苗體均勻。只有這樣的煙苗移栽大田后,長勢才能均勻一致,返青活棵快。起苗動作要求輕柔,連同煙苗根部土壤一并拔起,切忌拔苗速度過快,避免損傷根系。
煙苗拔起后,將苗根部平放入80 cm×40 cm的托盤中,每100株用堿式氯化銅殺菌處理的麻布片包裹,保持煙苗根部濕潤。并轉移至苗床庇蔭棚內,防止太陽直曬。
煙苗進入庇蔭棚后,置于分級臺上,打開包裹,剔除個體不一致的過大、過小或弱病苗。然后再將包裹擺放在潮濕的地面。選苗過程要求極為小心,不得對煙苗造成傷害。
2.2 煙苗運輸
煙苗運輸車斗要安裝遮陽棚。車斗鋪墊5~10 cm厚枯草,并噴水保濕。煙苗包裹直立擺放于車斗內,煙苗間不得相互擠壓,每趟次100~150卷。運輸過程用濕草覆蓋,防止煙苗散失水分。煙苗運入移栽田后,再擺放在地頭庇蔭棚內,并噴水保濕[3]。
2.3 移栽分組
煙草移栽是集刨坑、施藥、澆水、定植、施肥、覆土多項工序一并完成的過程。加強組織,工序分工到人是確保移栽工作順利推進,保質保量完成移栽工作的組織保障。
煙草移栽應由2個不同分工的小組完成。第1組分工工序是刨坑、施用農藥和澆水。首先,刨挖種植坑,在起壟機挖掘的壟坑基礎上人工刨挖,要求坑寬40 cm,相當于A4紙大小,坑深約20 cm,可容5 L水。田間干旱、底墑不足的地塊,壟間每4個種植坑間刨挖一蓄水坑,以便旱季蓄積雨水,保持底墑。其次,澆水,利用直徑30 mm的軟管對種植坑及蓄水坑澆水,補充土壤水分,提高田間持水量。每穴種植坑澆水不得低于5 L,不可溢出,澆水自然落干后與底墑連接。蓄水坑以澆滿為宜。再次,施用殺蟲劑草氨酰或阿維菌素+啶蟲脒防治根結線蟲。施用方法:取6 L的草氨酰(OXAMYL)或1 L的阿維菌素+啶蟲脒,稀釋于480 L水中,每個種植坑施用30 g藥液。然后向種植坑內施用殺蟲劑毒死蜱稀釋液防治地老虎、白蛆、鐵絲蟲等地下害蟲。此組工作是關乎煙草移栽質量的基礎,要確保每一工序規范操作,因此需安排專人負責監督、檢查。
第2組分工工序是定植煙苗、施肥、覆土、施用農藥。定植煙苗,待種植坑內明水落干后,用“V”鏟在種植坑1/4處開挖移栽穴,將煙苗根系直立放入潮濕的移栽穴內。移栽煙苗要求帶土移栽。完成煙苗定植任務后,實施追肥。在種植坑內距煙苗15 cm處,用鐵鍬穴施C型復合肥(16-28-23)480 kg/hm2(每株30 g);硝酸銨(含純N 34.5%)130 kg/hm2(即每株8 g)。緊接著封土覆蓋,封土前清理壟畦,剔除雜草等殘留物及干燥土塊。封土動作:一手輕握煙苗,一手持鋤從壟溝內取碎干土覆蓋。封土保持煙苗直立,不可掩埋苗心,并且保持畦面平整。最后澆灌農藥,防止地老虎及其他地面、地下害蟲咬食,蓋土后,每株煙苗澆灌殺蟲劑高效氯氰菊酯4 000倍稀釋液30 g,要確保藥液從移栽苗頂部淋澆于莖的周圍。endprint
2.4 移栽時間安排
煙苗移栽前要根據烘烤房承載能力,設計好種植與采收期的時間,安排好移栽茬次。最好每茬次間隔時間約30 d。
3 肥水運籌
3.1 水分管理
津巴布韋煙草移栽時期均在9—12月,此段時期屬旱季,煙草的正常生長完全靠溉灌供應水分。首次灌溉于起壟耙地前,噴灌水量約40 mm,水分充分滲透于耕作層。第2次灌溉結合移栽同時利用軟管澆灌。待水下滲后,檢查水分是否與底墑相連接,若發現所澆5 L水后仍不能與底墑連接,說明移栽田太干,需在每4株煙草壟間挖一長50 cm、寬30 cm、深15 cm的蓄水坑,灌水約20 L,以增加底墑,確保煙苗成活率。再次噴灌補水時間是在移栽后3 d,此次噴灌水量為16 mm。此后,要確保每間隔10 d噴灌1次,每次噴灌水量為25 mm。直至進入雨季。即便在雨季遇干旱天氣,也要及時抗旱,保證斷水時長不超過10 d。
3.2 排水溝設計
煙草喜濕但又不耐漬,所以必須預防雨季漬害發生。煙苗移栽起壟前查看地形,設計壟向,保證田間不積水。針對坡度較大的地塊,要在等高水平上,開挖排水溝,一是保證水路暢通;二是避免水土流失,保護耕地。
3.3 合理施肥
施肥不合理,要么產量低,要么生長過旺,誘發病害,品質下降。根據生育進程,定性、定量施肥是獲取高產和優良品質的關鍵技術措施。一般中等肥力的地塊,基肥以復合肥和硝酸銨混合施用,即施用C型復合肥480 kg/hm2、硝酸銨130 kg/hm2,于移栽定植覆土前精準精量穴施。施肥需與根部保持15 cm距離,深度約20 cm,防止過近、過淺發生肥害。追肥以硝酸銨為主,分2次追施。第1次在移栽后第3周,用量80 kg/hm2,即每株5 g;第2次追肥應在移栽后第6周,用量32 kg/hm2,即每株2 g。追肥需穴施在畦壟的側面,保持與根部距離10 cm。追肥時間不宜過晚,否則易誘發病害。針對保肥力差的砂地或貧瘠的砂土地,應在移栽后第4周施C型復合肥250 kg/hm2和硝酸銨64 kg/hm2。
4 摘蕊打頂與去底葉
煙草打頂是構建田間最適群體、獲取高產、保證品質的重要生產措施。煙草打頂工作實質上分為打底、摘蕊和控制腋芽3項工作。打底是去掉植株底端弱、小、薄、品質差、無價值的葉片。根據煙苗生長情況,于煙草生長至第14片葉時,摘除底部4~6片葉。通過打底可以減少植株養分消耗,促進上部葉片營養物質積累[4]。
摘蕊是摘除煙草生長點,控制花蕾出現,培育有效的高產、優質葉片。摘蕊時間要掌握在有效煙葉長至第20片葉時。摘蕊工作一般2人配合實施,一人清點有效葉片數,掐除生長點,并展開頂端葉片角度,另一個人通過口徑1 mm的容器,從摘蕊傷口和頂端第2、3葉腋處滴擠1∶60濃度的正癸醇藥液,再從上部第4、5、6片葉的葉腋處,3個方向擠施約30 mL/株藥液,順莖干流淌至植株底部,以灼殺腋芽。擠施藥液要求精確到位,不可遺漏,防止灼傷其他葉片尤其頂部幼小葉片。摘蕊過程中如果生長量不夠,葉片數量低于預期片數,暫緩打頂。因此,要求每間隔4 d一個循環,保證每株煙草摘蕊適時開展。每一個循環要求對之前摘蕊植株進行檢查,嚴格防控腋芽出現。而且每次摘蕊芽要集中收集,帶出田塊,清點計數,便于掌握摘蕊工作量和工作進度。摘蕊遇嚴重破損殘缺的葉片,可不計入有效葉片數實施打頂;或遇殘缺葉片葉位低,新培育葉片不能達到預期片數的植株,可從殘缺葉片處掐除主莖,培育倒2葉腋芽為主莖,待長至預定葉片數時再摘蕊。
控制腋芽是煙草種植過程中一項重要性工作,循環開展。自煙草摘蕊后第14天,頂端葉片長至約20 cm長(手掌大)時開始,逐株檢查腋芽控制效果,并分別從頂部3片葉葉腋處擠施1∶60濃度的二甲戊靈藥液約30 mL/株,淌至莖基部,抑制側芽生長。間隔7~10 d結合人工抹芽后再次施用。
5 病蟲草害防治
煙草病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其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葉斑病。其中葉斑病從病斑形狀上又分為棱角形葉斑病和圓眼形葉斑病。這些病害的防治可選用大黃素甲醚、甲基代硫磺酸酯、三唑醇分別于移栽后第3、5、7(或8)周輪翻噴霧防治。如果生產中后期遇較多雨水天氣,易出現葉斑病,要于病害發生前或初發期增加施藥次數。
煙草蟲害主要有寄生害蟲、地下害蟲與葉片害蟲。寄生害蟲主要是根結線蟲,其危害大,造成植株矮小,葉片短小發黃,甚至植株死亡,從而導致嚴重減產。因此,根結線蟲的防治是煙草種植的必要工作,一般通過土壤處理達到防治目的。可結合煙苗移栽將藥液施入移栽坑內防治。藥劑主要選擇吡蟲啉、苯線磷、草氨酰、涕滅威、阿維菌素+啶蟲脒等。地下害蟲咬食煙草根莖,造成煙草植株生長受阻。其主要害蟲有白蛆、鐵絲蟲和地老虎。防治方法為結合移栽將農藥施入種植坑內。防治用藥種類有吡蟲啉、毒死蜱,根據農藥的持效性,選擇使用毒死蜱580 mL/hm2,兌水480 L/hm2,選用30 mL量杯逐株施用。并于移栽覆土后,選擇氟氯氰菊酯120 mL/hm2,兌水480 L/hm2,用30 mL量杯淋澆煙苗。
葉片害蟲主要有煙青蟲、斜紋夜蛾和蚜蟲。煙青蟲、斜紋夜蛾蠶食煙草幼嫩葉片和葉肉組織;蚜蟲吸食嫩葉液汁,蚜蟲還可傳播病毒性病害,從而造成減產。因此,葉片害蟲防治不容忽視。防治煙青蟲和斜紋夜蛾農藥品種有甲維鹽、氟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等;防治蚜蟲的藥劑有吡蟲啉、啶蟲脒、氧化樂果、阿克泰等。在生產中通常選吡蟲啉15 g/hm2兌水480 L/hm2,用30 mL量杯于移栽后2周實施澆灌;待移栽后第6~8周,及日后有葉片害蟲發生時選用氟氯氰菊酯兌水稀釋后進行葉面噴霧兼治。
非洲雜草生長十分旺盛。雜草與煙草爭肥、爭水、爭光照,威脅煙草生長,因而清除雜草工作貫穿煙草種植的全生育期。通常采用藥劑與人工鋤除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防控。endprint
藥劑防控雜草,一是苗前封閉處理,二是苗后莖葉處理。苗前封閉處理主要針對一年生雜草,藥劑主要有異丙甲草胺、異惡草松、甲草胺、二甲吩草胺等,于移栽當天即可噴霧防控,最遲不超過4 d。農藥選擇要根據煙草地的主要草相進行選擇,上述除草劑對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地防控效果都很好,但是如果田間以三棱草為主要草害的,應選用嘧菌酯+粉唑醇防控,或用磺酰唑草酮于移栽后4 d內,噴灌澆水前噴霧處理,可兼防其他闊葉雜草。苗后莖葉處理是田間雜草出現后施用除草劑,經過雜草莖葉吸收而滅殺雜草。主要除草劑有精吡氟禾草靈和芐草丹。莖葉處理對一年生、多年生禾本科雜草都有成效,但不能殺滅闊葉類雜草,所以在生產中,除非遇草情十分嚴峻時才用除草劑進行莖葉處理,否則人工鋤除或移栽后第4周結合中耕培土實施機械除草。
6 采收與運輸
煙葉適期采收是決定烘烤質量的保證。采收過遲,葉片過度成熟,易烘烤出棕色煙葉;采收過早,易烘烤出青綠色煙葉,品質下降。從煙葉的外觀判斷,葉色轉綠變黃、表面無光澤即可采收。一般自下至上采收,每輪采收2片,確保成熟度一致。采收必須采摘成熟的葉片,且堅持4 d一個循環。
煙葉采摘后從葉柄約4 cm處夾于煙夾內,每夾葉片數隨采摘次數遞增,自初采摘期90-85-80-75-70-65-60-55-50片逐減。為防止采收、轉運、運輸過程對葉片造成傷害,要堅持做到煙葉不落地,即專人采摘,專人負責用運輸叉運至田頭,專人裝車掛烘烤架,直接運送至烘烤房。煙夾掛架擺放自上至下分布采用“8、8、7、7”排列,即煙草烘烤架的下2層每個格區擺放7個煙夾,上2層每個格區擺放8個煙夾。每一烘烤架擺放180個煙夾,每個煙夾25~30 cm等距擺放。田間運輸途中,為防止出現海綿狀斑塊,采用濕潤的麻袋布覆蓋煙草烘烤架頂部,避免太陽直曬。
7 參考文獻
[1] 胡再翠.文山州烤煙膜下小苗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4(4):31-32.
[2] 楊應娟.優質烤煙栽培技術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74.
[3] 武廣鵬.許昌煙區典型濃香型烤煙栽培技術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4] 程貴敏,厲福強.烤煙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6):45-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