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貴
摘要 闡述了水稻病蟲草害的防治原則,介紹了水稻病蟲草害的類型、藥劑選擇及使用方法,以及主要病害、蟲害和雜草的防治技術,以期為水稻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病蟲草害;藥物防治;安徽青陽
中圖分類號 S435.11;S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32-01
1 防治原則
水稻病蟲草害的防治一般堅持以防為主、合理使用農藥、保護利用天敵3項技術措施協調配套的原則。具體措施包括農業措施(選用優良抗性品種、培育壯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配方施肥等)、藥劑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以及合理利用天敵,結合使用農藥,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 常用農藥選擇
在其他防治措施的基礎上,采取化學防治是當地最主要的防治方法。因稻田病蟲草種類不同,選擇的農用藥劑也有所不同。①水稻種子處理和苗期病蟲害防治常用藥劑有強氯精、浸種靈、使百克等。②水稻生長期病害防治常用藥劑有三環唑、井岡霉素、拿敵穩、已唑醇、稻瘟靈等。③水稻蟲害防治常用藥劑有稻騰、康寬、阿維菌素、甲維鹽、吡蚜酮、噻嗪酮、啶蟲脒等。④水稻田除草常用藥劑有直播清、野老、殺草丹、掃弗特、敵稗、丙草胺、丁芐、二氯·芐、二甲四氯等。
3 常用農藥的使用方法
農藥的使用方法因農藥品種、特性、劑型、環境條件的不同而異,在使用時應首先考慮對作物的安全性和防治效果,其次要考慮方法簡便易行。
秧田施藥方法:以播前處理和播后苗前處理為主。在整好苗床后主要用噴霧法,將配制的藥劑噴施于床面,如除草劑直播清、掃弗特等;還有用于防治鼠害、鳥害的拌種法,將藥劑拌種撒于床面;另外,在秧苗期還有噴粉法、撒土法等[1]。
移栽田施藥方法:水稻移栽或拋秧后采用毒土法、噴霧法、片劑等施藥方法防治田間病蟲草害。
4 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4.1 稻瘟病
稻瘟病一般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和谷粒瘟,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青陽地區以葉瘟、穗頸瘟和枝梗瘟為主,嚴重的可導致秧苗枯死、稻穗發白而絕收。防治方法主要有選擇抗病品種、浸種消毒、輕施氮肥和藥物防治。浸種藥劑有使百克、浸種靈、強氯精等,浸種后要洗凈種子再催芽。一般在移栽前用三環唑或稻瘟靈進行噴霧防治,用量視劑型含量和使用量而定。移栽田1個月內再用藥1次,能有效預防葉瘟的發生;預防穗頸瘟和枝梗瘟一般在始穗期和齊穗期各用三環唑1次,對生長嫩綠的田塊,可在灌漿時再用藥1次[2]。
4.2 稻曲病
稻曲病發生的主要時期是孕穗至齊穗期,癥狀顯現則是在灌漿成熟期。防治稻曲病的主要措施是在水稻拔節至齊穗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減輕稻曲病的發生程度;在孕穗末期至齊穗期各施藥1次,防治效果較好。藥劑有井岡霉素、苯甲·丙環唑、稻豐靈等,用藥時水量一定要足,一般不少于750 kg/hm2。
4.3 紋枯病
紋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水稻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病,以孕穗至灌漿時發病危害最大,目前尚無抗性水稻品種。因此,防治該病應以早期用藥為宜。防治方法是加強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適時斷水烤田,防治藥物有井岡霉素、已唑醇、拿敵穩等。稻曲病和紋枯病用藥基本相同,可結合防治。用藥時水量要足,一般不少于750 kg/hm2。
5 主要蟲害防治技術
5.1 二化螟
二化螟從分蘗期到乳熟期都可產生危害,危害后出現枯心苗、枯穗和白穗癥狀。綜合防治措施有水稻齊泥收割、秋翻耕春灌水、稻草處理,以殺死部分越冬幼蟲,減少發生基數。藥物防治在卵孵化高峰期后施藥,一般用藥以銳勁特懸浮劑、甲維鹽、阿維菌素等為主,施藥時田間最好保持深水層,加大噴水量,以提高防治效果[3]。
5.2 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主要發生于水稻中后期生長嫩綠的田塊,一般在水稻上可發生數代,屬于遷飛性害蟲。稻縱卷葉螟幼蟲吐絲將葉片卷成縱管狀,舔食葉肉,受害嚴重的田塊呈現一片枯白。防治方法包括選用抗蟲良種、加強肥水管理,以防止水稻前期猛長和后期貪青。藥物防治,在百叢低齡幼蟲達60頭時開始防治,在幼蟲盛發期開始用藥,藥劑有銳勁特、稻騰、康寬、阿維菌素等。
5.3 稻飛虱
稻飛虱也是遷飛性害蟲,本地以褐灰色和白背飛虱為主。稻飛虱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汁液而危害水稻,嚴重的可導致水稻枯死、倒伏,甚至絕收。由于稻飛虱來源于外地,無固定發生期,只有密切監視其田間蟲量,才能制訂相應的防治措施。一般田間蟲量每叢達10頭時就要進行防治,常用藥劑有吡蚜酮、阿克泰、啶蟲脒、吡蟲啉等。用藥時水量一定要足,一般不少于750 kg/hm2[4]。
6 主要雜草防治技術
本地水田雜草分布較廣,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稗草、牛毛氈、鴨舌草、野慈姑、眼子菜、陌上菜、浮萍、節節菜、水莎草、千金子等數十個品種。
秧田和直播田雜草的防除:稻種必須催芽,在播種后1~3 d內噴霧,噴霧后田面保持濕潤3~5 d。一般選用17.2%幼禾保3 000~4 500 g/hm2或40%利稻福900~1 200 g/hm2兌水450~600 kg/hm2進行噴霧,可有效防除秧田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和莎草。
移栽或拋秧田雜草的防除:水稻移栽或拋秧后7 d,用32%芐·二氯可濕性粉劑600~750 g/hm2與適量的細土或肥料拌后均勻撒施,保持淺水層5~7 d,之后恢復正常管理。一般除草劑在拋秧田和移栽田不可混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使用說明書。
直播田需要二次除草時,在播后25 d左右(水稻3葉后),可用32%芐·二氯可濕性粉劑600~750 g/hm2或20%雙草醚300 g/hm2兌水600 kg/hm2進行噴霧,噴施后保持淺水層或濕潤狀態3~5 d,效果良好。
7 參考文獻
[1] 張俊喜,成曉松,霍金蘭,等.2016年鹽城市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和綠色防控技術應用[J].農學學報,2017,7(8):15-19.
[2] 吳小萍.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3):72.
[3] 王星.無公害水稻病蟲草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13):104-105.
[4] 肖三武.涇縣云嶺鎮水稻病蟲害綠色示范防控技術及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7(12):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