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袁瓊+王敏+韓根鎖+索文敏+張娟麗+張笑
摘要 綜述了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總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的前提下積極建立現代植保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提出了抓好監測預警、扶持農事組織、推行綜合防控、提高減量增效和普及專業知識等建議,以期為發展現代農業、綠色農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 現代植保;信息技術;統防統治;綠色防控
中圖分類號 S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40-02
現代植保是應用多元化的理念和系統化的思維方式謀劃植保,用現代工業化、智能化的診斷、監測、預警、防控機械設備武裝植保,以無害化農藥投入品和無害化防治措施應用于植保,以生態、生物、物理、工程性植保措施指導植保,以專業化、社會化的組織形式指揮植保,自動收集病蟲發生與所處環境等相關數據服務植保。現代植保可以避免傳統病蟲害防控面臨的防治者錯失最佳防治期、隨意加大用藥量、病蟲害抗藥性等諸多問題的出現[1]。
自2015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以來,農業科技人員及農業從業者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的有機融合,探索病蟲防控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提高科學防病治蟲水平,實現農藥減量控害和農業提質增效。本文從以下5個方面展開對焦點問題的探討。
1 利用現代植保信息技術,早預警早發現早治療
2017年西北地區小麥病蟲害呈重發趨勢,尤其小麥條銹病、蚜蟲處于暴發狀態,小麥赤霉病顯著重于常年。面對嚴峻的形勢,農業行政部門和農技人員,早動員早部署,強化監測預警,加強督查指導,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實施聯防聯控,集中連片開展統防統治,從源頭上切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從而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蟲害暴發流行,為完成夏糧生產任務、保障口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現代植保信息技術還可以監測農藥抗藥性和農藥利用率,在生產上指導專家制訂不同作物的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治方案,集成推廣主要作物病蟲害全程防治方案,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服務組織統防統治和科學用藥。
2 鼓勵扶持專業化、社會化的綜合農事服務組織
為了適應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府購買服務、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補助等政策的新要求,需要鼓勵扶持成立專業化、社會化的綜合農事服務組織,用于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綜合農事服務組織擁有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大中型先進植保器械,通過標準化、市場化的作業,將農業生產集約化,集中連片開展統防統治服務,不僅能進一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而且可以加速高效植保機械更新換代。綜合農事服務組織可以由農藥企業轉型升級為多元化的服務型企業,開展“產品+服務”的業務模式,也可以扶持當地批發商、零售商、種植大戶及農村創業者轉型為綜合農事服務組織。
3 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有機結合,建立現代植保防控示范基地
在專業化綜合農事服務組織和大中型植保器械的配套使用下,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與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不是對立的,專業化統防統治要采用綠色防控的思路、理念和措施,綠色防控的發展也要借助專業化綜合農事服務組織的推廣,這2個方面要有機結合起來。
3.1 專業化統防統治
目前,化學防控仍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據統計,在專業化統防統治防控面積中,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占30.34%,玉米、蔬菜、果樹等作物統防統治面積不到20%[2]。提高專業化統防統治范圍迫在眉睫,并且要以預防為主,按照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指標適時合理用藥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為防止作物產生抗藥性要交替使用藥劑。
3.2 綜合利用綠色防控技術
3.2.1 農業防治措施。選用優良抗(耐)病品種;合理輪作、間作、套種;結合修剪、打杈等農事操作,將枯枝病葉帶出園區,清潔田園,減少傳播;保護地蔬菜采用溫、濕度調控措施防治病蟲害;溫湯浸種、高溫悶棚等殺滅病蟲;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營養元素、培育壯苗等農業防治措施防治病蟲害。
3.2.2 物理防治措施。利用昆蟲的趨光、趨化等特性投放太陽能殺蟲燈、性引誘劑、黃板等進行誘殺;利用物理隔離、昆蟲顏色負趨性等原理,懸掛或鋪設防蟲網、銀灰地膜等進行防治。
3.2.3 生物防治措施。利用捕食螨、赤眼蜂、麗蚜小蜂、平腹小蜂、蜘蛛、青蛙、益鳥等天敵保護,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利用真菌、細菌、昆蟲病毒等微生物制劑開展防治技術;利用天然除蟲菊素、蛇床子素、苦參堿、小檗堿、苦皮藤素、魚藤酮等開發植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利用阿維菌素、甲維鹽、多種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害蟲[3]。
實踐證明,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示范區較農民自防區可減少農藥使用量30%~50%。自防區用藥成本1 552.2元/hm2,統防統治區平均用藥成本1 320元/hm2(不包括除草劑、拌種劑),較農民自防區減少232.2元/hm2,降幅14.96%[4]。特別是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能有效替代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僅顯著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而且減少了對有益生物的殺傷,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和生態效益。
4 加快科技創新,研制新型藥劑和植保藥械,提高藥劑效果和噴施效率
4.1 加快研制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推廣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或生物農藥提高統防統治水平,強化農藥新品種、新劑型、新助劑等試驗示范,提高防治效果。
4.2 應用推廣先進的植保藥械
植保藥械噴出的霧滴大小不等直接影響防治效果。普通噴霧器防治時小霧滴隨風漂移,大霧滴滴落流失,真正作用于靶標作物上的藥液約為施用量的5%~10%,大部分藥液白白浪費掉,造成環境的污染[5]。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噴霧是漂移累積性噴霧法,在靶標作物上的霧滴沉積數取決于多次單一噴幅的累積,一是工效高,對防治暴發性病蟲害十分有利;二是用藥量少,一般用幾十毫升至幾百毫升藥液,就能均勻噴到666.67 m2作物上。常規噴霧法的霧點粗而不勻,最大霧點體積是最小霧點的8 000倍。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噴霧法霧點細勻,不易流失,可使作物的莖葉充分淋濕,既可極大地降低浪費的農藥數量,又可在使用相同數量化學藥劑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霧點的覆蓋面積,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效,對大氣、河流等的污染也大大減輕。由于霧滴細小,受氣象因素和噴灑射程等影響較大,所以噴霧時要善于運用自然條件。
開發一系列高效低毒新劑型藥劑和高效節藥的智能植保機械,通過技術和設備的雙重保障,實現農藥的減量使用及農業的綠色發展。
4.3 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率
著力促進植保機構、農藥(械)企業、專業化綜合農事服務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間合作,建立新藥劑及藥械直供直銷模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植保新技術轉化效率,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5 提高從業者素質,普及綠色防控及科學用藥的基本知識
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化綜合農事服務組織、種植大戶為重點,開展綠色防控、科學用藥、減量控害等系列培訓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明白紙、微信平臺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普及綠色防控、科學安全用藥知識。
還可以通過綠色防控示范區現場觀摩、以會代訓等形式,大力宣傳引導、推廣普及綠色防控有關新技術、新知識,提高從業者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的知識和能力,加快現代植保技術推進步伐。
6 參考文獻
[1] 田子華,吳佳文,朱先敏.江蘇省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的做法與發展思路[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1):76-78.
[2] 馮小軍,梁春玲,衛軍鋒,等.陜西省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1):73-76.
[3] 李維敏,朱美英,徐麗娟,等.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3):90.
[4] 趙中華,周陽,楊普云.2012年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進展[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10):69-72.
[5] 曹滌環.低容量及超低容量噴霧技術[J].科學種養,2011(7):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