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平
摘要 [目的]探討紫葉狼尾草的繁殖培養技術。[方法]以紫葉狼尾草的根莖或腋芽節間為材料,進行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結果]研究分析發現,較適宜的外植體誘導叢生芽培養基為MS+6-BA 1.0 mg/L+IBA 0.5 mg/L;最佳繼代增殖培養基為MS+6-BA 1.0 mg/L+NAA 0.1 mg/L+IBA 0.5 mg/L,增根系數達6.5;最佳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5 mg/L+IBA 0.5 mg/L,生長率可達100%。將生根組培苗移栽后,30 d后成活率可達98%。[結論]對紫葉狼尾草的繁殖培養,需要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其成活率較高。
關鍵詞 紫葉狼尾草;節間;叢生芽;繁殖培養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49-01
紫葉狼尾草是一種新型造景植物,由于其在園林中可營造輕盈飄逸的韻味,美感極強,觀賞效果較好,因而得到廣泛應用[1]。但在實際環境中,其具有不耐寒的特點,在我國北方地區不能過冬[2]。紫葉狼尾草沒有種子,無法通過播種進行繁殖,故其很難滿足市場需求。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以紫葉狼尾草的根莖或腋芽節間為材料,探討紫葉狼尾草的繁殖培養,以期為其遺傳育種研究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以紫葉狼尾草的根莖或腋芽節間為材料,這些材料來源于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品種資源圃。
1.2 試驗方法
1.2.1 培養基。本次紫葉狼尾草的繁殖培養,最基本培養基為MS,再添加不同種類與濃度水平的物質。其中,叢生芽誘導、增殖培養基中添加30 g/L白砂糖、4.0 g/L瓊脂粉,而生根培養基中添加20 g/L白砂糖、4.5 g/L瓊脂粉。瓊脂粉的凝膠強度≥1 300 g/cm2。各培養基pH值為5.8~6.2,在121 ℃下高壓蒸汽滅菌,時間為20 min。
1.2.2 消毒。春季采莖尖或秋季采腋芽節間,在其長到3 cm左右時,剪去葉片,用飽和的洗衣粉水進行浸泡,時間為20 min,隨后用自來水沖洗30 min。在超凈工作臺上,采用75%酒精浸泡,對其消毒30 min,然后用20%氯酸鈉溶液浸泡消毒15 min,用無菌水沖洗4次,待用[3-4]。
1.2.3 培養條件。研究材料每天光照12 h,光照強度為30 μmol/(m2·s);培養溫度為(24±2)℃。
1.2.4 外植體接種誘導叢生芽。在超凈工作臺上將已經消毒的外植體材料兩端損傷的組織剪去,留取莖尖或腋芽節間2.0~2.5 cm,將其接種于培養基上。其中,有4種培養基,每瓶培養基留1個外植體材料,每種培養基進行20個重復,共80瓶。培養30 d后觀察記錄其結果。
1.2.5 繼代增殖培養。將以上外植體誘導所產生的叢生芽,剪切后,將一叢(1~3個)芽分割,將其接種到增殖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共有6種培養基,每種培養基接種7瓶,每5株為1瓶,待培養30 d后,觀察記錄其結果。
1.2.6 生根培養。將無根壯苗(株高2 cm以上、4個葉片以上)轉接到以1/2MS基本培養基添加5種不同濃度NAA、IBA的生根培養基上,每種培養基每瓶15株,可接種5瓶,培養15 d后觀察記錄其結果。
1.2.7 移栽煉苗。將以上培養15 d后的生根苗移到溫室,擰松瓶蓋煉苗3~5 d。然后把苗取出,清洗根部培養基,待干凈后將其移栽到裝有基質的200孔穴盤上,觀察記錄其培養30 d后的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紫葉狼尾草的根莖或腋芽節間材料在不同濃度的NAA、IBA各個階段生長情況的觀察與記錄,分析得出較適宜的外植體誘導叢生芽培養基為MS+6-BA 1.0 mg/L+IBA 0.5 mg/L;最佳繼代增殖培養基為MS+6-BA 1.0 mg/L+NAA 0.1 mg/L+IBA 0.5 mg/L,增根系數達6.5;最佳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5 mg/L+IBA 0.5 mg/L,生長率可達100%。將生根組培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可達98%。
3 結論與討論
紫葉狼尾草屬于一種絨毛狼尾草,具有較強的抗旱性。張蘇州研究顯示,該種植物較喜光照,耐貧瘠,對土壤要求嚴格,抗逆性較強。在此次研究中,紫葉狼尾草的莖尖較腋芽節間萌發生長快,特別是在腋芽節間中腋芽越大則萌發越快,易得到無菌芽苗,相反則會褐化死亡[5-6]。在繼代增殖生產過程中,可以發現紫葉狼尾草葉子的變化與溫度、光照有關。另外,在接種過程中,若對枯死的葉片或組織清理不干凈,則會影響苗的生長,使其健康受到影響。慈華聰、田曉明等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鹽分處理對狼尾草和大油芒發芽與幼苗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生根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鹽分的處理。
綜上所述,對紫葉狼尾草的繁殖培養,需選擇適宜培養基,其成活率會較高,而最佳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5 mg/L+IBA 0.5 mg/L。將生根組培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可達98%。
4 參考文獻
[1] 孫啟鑫.鎘脅迫對狼尾草屬牧草生長生理特征及鎘吸收能力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2016.
[2] 張京磊,慈華聰,何興東,等.狼尾草對土壤柴油污染和鹽分脅迫的適應性[J].生態環境學報,2015,24(11):1904-1909.
[3] 楊學軍,武菊英,滕文軍,等,溫海峰.5種狼尾草屬觀賞草光合特性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122-126.
[4] 陳志彤,何水林,黃毅斌.狼尾草屬牧草研究進展[J].草地學報,2010,18(5):740-748.
[5] 魏進莉,李麗芳,于學斌.紫葉狼尾草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報,2015,51(2):207-211.
[6] 信金娜,徐威,王志英,等.狼尾草作為觀賞草的應用[J].草原與草坪,2013,33(5):9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