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娟
摘要 油松是一種常見造林樹種,油松林區大多都分布在我國黃土高原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區。油松生長習性良好,不僅耐寒、耐旱,而且適應能力和材質也極突出。為了促進油松林質量,相關部門應重視油松造林技術。本文介紹了油松造林技術,包括選地整地、苗木選擇、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油松造林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油松;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6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53-01
1 選地整地
在油松造林施工中,首要任務就是選地整地,以確保林地質量和土壤條件能夠完全符合油松造林需求。一般情況下,整地施工要在前1年的夏、秋季進行,盡量選擇地勢平坦、坡度<30°的陰坡或半陰坡山地,并采取深耕方式進行整地,以便來年春季施肥。在這一過程中,若淺耕深度為18~20 cm,則要施加堆肥、綠肥、有機肥或磷酸鈣,然后再對表土層進行疏松平坦,以保證油松幼苗的蓄水量,使整個林區的油松造林成活率和生長質量都能達到最高標準,保證造林效果。
2 苗木選擇
為了提高油松造林質量,前提條件是要選擇優質的油松樹苗,一般情況下,2.0~3.0年的幼苗較適合油松造林。另外,油松幼苗的栽植時期要盡量選擇早春或雨季進行,切記一定要避開中午太陽光強烈的時段,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證造林效果。同時,在苗木種植期間,一定要用濕土覆蓋根莖,并踩實,以免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出現水分流失和不透風等不良現象[1]。
3 撫育管理
油松在造林完畢后的3年內,都要對苗木進行撫育,即定期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苗木吸收水分和養分,進而大大提高成活率。另外,還要定期進行剪枝,通常在油松生長4.0~5.0年時開始進行修剪,且在冬季進行,以避免樹皮刮傷。同時,當苗木生長到15~25年時,要適當調整種植密度,爭取保留800~1 200株/hm2,以防止林分生長衰退,影響整體造林質量[2]。
4 病蟲害防治
4.1 病害
4.1.1 猝倒病。油松苗木猝倒病基本都是在種芽未露土、幼苗剛出土階段發生,由于這一時期的苗木抗病害能力較弱,若不及時處理,勢必會導致苗木大面積死亡。因此,為了有效防治猝倒病,相關技術施工人員必須制定完善的預控措施。要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性好、土壤肥沃的林地,且保證優種,科學進行催芽、播種管理。盡量在播種后,對油松樹苗施用不同種類配比的藥土,如施用農藥與30~40倍干燥細土混合而成的敵克松、蘇農6401、五氯硝基苯等藥土。此外,若樹苗正處在發病期,除了撒施藥土外,還要噴灑不同藥液,如淋灑敵克松、蘇農6401、1.0%~3.0%硫酸亞鐵液等,且在藥液噴灑后需再噴清水洗苗。
4.1.2 松針銹病。油松松針銹病基本都在種植當年的8—9月發生,處在發病期的油松會呈現出樹冠上部較輕、下部嚴重的病態。針對這種病害的防治,首先要清除幼林方圓200 m范圍內的病株及雜草,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擴大病害范圍。其次,在幼苗6~9個月時,每隔15 d對幼林噴灑1次不同配比的藥液,如1.0%波爾多液、0.3~0.5 °Bé石硫合劑、敵銹鈉1∶200倍液等;有條件的林區,為了避免幼林感染,還可以在與之相距2.0 km的地區營造一個以油松和遼東櫟棟塊狀為主的混交林[3]。
4.2 蟲害
4.2.1 油松毛蟲。油松毛蟲通常都出現在不同郁閉度的松林中,對油松樹苗的危害十分明顯,在幼蟲期就可將針葉全部吃光,進而導致樹木出現成片死亡現象。據分析,郁閉度大的油松林,此種蟲害的發生率會相對減少。生產實踐中應科學防治油松毛蟲。首先,在造林初期,要營造一個以針闊葉或喬、灌、草植物為主的混合林,定期檢查病蟲害枝,并及時剪除或燒毀;其次,掌握油松毛蟲的發育規律,爭取在幼蟲期就通過噴灑藥液、人工捕捉等方式將其消滅;再次,要采取科學的防治方法,利用黑光燈或天敵赤眼蜂誘殺成蟲,這樣既可以保護樹苗和林區環境,又能達到良好的誘殺效果;最后,可采用毒筆,在樹干胸高處涂劃2道閉合毒環,防止松毛幼蟲越冬上樹、下樹,進而最大化確保油松林木的健康生長[4]。
4.2.2 松葉小卷蛾。松葉小卷蛾一般都發生在油松10~20年時期,處在發病期的油松會呈現出針葉枯黃、脫落等嚴重現象,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油松樹死亡。因此,針對該病蟲害的防治要通過以下2點來實現。一是在油松幼苗期,利用50%殺蟲凈進行枝條涂環,以將松葉小卷蛾有效控制在萌芽狀態中。忌在成苗期進行涂環,因為其不僅效果不明顯,而且所需要的時間多、成本高。二是用50%久效磷乳油+柴油,或50%殺蟲凈+柴油等誘殺幼蟲,既保護油松林環境,而且防治作用明顯。
5 參考文獻
[1] 趙宏.油松造林技術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16(5):20-21.
[2] 張元應.提高油松造林質量的技術措施[J].山西林業,2016(12):19-20.
[3] 袁麗紅.淺談油松的生長習性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農業信息,2015(5):69.
[4] 梁敬.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現代園藝,2014(2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