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明+譚淑燕+何志堃



摘要 綜述了地被植物的概念,通過對地被植物在無錫園林綠地中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總結了地被植物在不同環境中配置的要領和適用品種,并推薦了部分在無錫地區適生的新優地被植物適用品種,以期為園林綠化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地被植物;園林綠地;適生;應用;江蘇無錫
中圖分類號 S68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59-04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人們對城鄉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綠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特別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后,城市綠化建設部門都在探索如何走好“可持續發展”“節約型園林綠化”的道路,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地中的應用是實現上述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園林植物配置“喬、灌、草”模式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因此,適生地被的選擇、引種、馴化及應用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回顧了無錫市地被植物的種植、引進、馴化、選育歷程,并介紹了部分無錫適生地被植物的生態習性、栽培要點,以期為園林應用提供參考。
1 地被植物的概念
地被植物是指植株低矮、枝葉繁茂,能嚴密覆蓋地面,起到抑制地面揚塵、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改善氣候條件,又具有一定觀花、觀枝葉、觀果園藝欣賞價值的一類植物。地被植物主要分兩大類:一是木本地被植物。這類植物具有木質莖干,如毛鵑、茶梅、梔子花、十大功勞等。二是草本地被植物。這類植物植物莖不木質化,如萱草、石蒜、鳶尾、麥冬、吉祥草等[1]。以往一般認為植株高度在50 cm以下的植物可以用作地被植物,近年擴大到自然生長高度或者修剪后高度在100 cm以下,國外則普遍認為植株高度保持在120 cm以下即可用作地被植物[2]。
筆者認為,自然生長高度或修剪后高度保持在120 cm以下的植物,可成片栽植、具有較強擴展能力、能迅速覆蓋地面的均可選擇作為地被植物栽植。它們可以是木本、草本植物,可以是小灌木、宿根植物、藤本植物,也可以是蕨類植物、多肉植物。與草坪植物相比較,地被植物生長勢強,覆蓋地面快,管理粗放、養護簡便,省工、省水,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抗逆性強,觀賞效果好。
2 地被植物在無錫園林綠地中的應用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無錫市建設杜鵑園時,李正先生就在園中廣植各色毛鵑為地被,198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梅花與杜鵑”并列為無錫市市花,隨后毛鵑在中山路、興源路、解放環路道路分車帶、綠地游園與公園建設中被選擇為地被植物,同期在綠化工程中廣泛應用作地被的還有梔子、十大功勞、南天竹、麥冬、沿階草、吉祥草等園林植物。進入20世紀90年代無錫市開始嘗試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先后引進紅花酢漿草、常夏石竹、鳶尾、白花三葉草、蔥蘭、韭蘭、劍葉金雞菊、勝紅薊、蛇目菊等多種植物用于地被。21世紀前10年隨著無錫市太湖水環境整治,蠡湖景區、十八灣沿湖沿山開放性綠地、生態濕地、各公園的改造建設,無錫市大規模引進、馴化外來地被植物,開發利用本土地被植物,擴大了可選擇應用的地被植物種類,大大豐富了園林綠地的色彩,提升了景觀質量,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環境和審美的需求。
2.1 本土地被植物的開發利用
2.1.1 本土地被植物資源豐富。無錫地區現有野生維管索植物(包含野生植物、由野生引入栽培或由栽培逸出野生的植物2個類型):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141科514屬998種87變種[3]。適宜用作本土地被植物的有229種,分屬于58 科。其中灌木26種,分屬7科;藤本22種,分屬10科;草本177種,分屬41科,其中多年生草本147種,一至二年生草本30種;竹類4種。其中,百合科、菊科、唇形科、薔薇科、馬鞭草科、報春花科屬的植物數量多且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觀花類的有十字花科二月蘭,薔薇科棣棠、珍株繡線菊、李葉繡線菊、金櫻子、白鵑梅,杜鵑科滿山紅、羊躑躅、映山紅,罌粟科紫堇、黃堇、元胡,紫草科藍薊、聚合草,唇形科多花筋骨草,茜草科水楊梅、六月雪,菊科大吳風草,百合科萱草、玉簪、紫萼,石蒜科石蒜類,鳶尾科鳶尾、射干等。
觀花觀果類的有馬鞭草科老鴉糊、紫珠、臭牡丹、海州常山、茄科枸杞、假酸漿等。
觀花藥食兼用類有唇形科紫背金盤、風輪菜、夏枯草、穗花香科,菊科三脈紫苑、甘菊、馬蘭、羽葉千里光,百合科綿棗兒、油點草、老鴉瓣,桔梗科羊乳、桔梗、半邊蓮、細葉沙參等。
藤蔓類有五加科中華長春藤,夾竹桃科絡石,唇形科活血丹,桑科薜荔,茜草科雞矢藤,海金沙科海金沙等。
喜濕耐陰的有蕨類貫眾、狼尾蕨、鳳尾蕨、銀粉背蕨;三白草科三白草,虎耳草科虎耳草,百合科麥冬、吉祥草等。
2.1.2 本土地被植物應用現狀。據調查,無錫市適宜用作本土地被植物中,現已經開發利用的有118種,分屬38科,包括用于城市綠化、園林觀賞的105種,用于藥用的12種,用于食用的1種。目前,無錫市在綠地中應用較多的地被植物僅為麥冬、沿階草、吉祥草、闊葉麥冬、毛鵑、茶梅、十大功勞、南天竹、鳶尾、八角金盤等傳統材料。
大量本土地被植物尚未被開發利用于城市綠化之中,存在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大多數本土地被植物在擴大繁育方面尚有一些難點亟須攻克,如杜鵑科的映山紅、羊躑躅、滿山紅野生資源移栽困難,影響了資源利用;有的種子細小,收集困難,影響擴大繁育,如堇菜科的紫花堇菜、心葉堇菜、毛果堇菜、紫花地丁等;有的野生植物長期不被人重視,加之在無錫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中原有生境被破壞,資源已經枯竭,雖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但擴繁很難找到苗源,例如蘭科的小舌唇蘭、綬草;有些常見的地被植物例如萬年青、虎耳草,由于缺少應用,導致市場生產萎縮,淡出人們視線。
另外,對觀花藥食兼用類的品種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未將這類資源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例如唇形科的紫背金盤,風輪菜、夏枯草、穗花香科;菊科的三脈紫苑、甘菊、馬蘭、羽葉千里光;百合科的綿棗兒、油點草、老鴉瓣等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從物種多樣性還是從綠地發揮一定生產功能、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城鄉綠化可持續發展看,在城市綠化中更多地推廣使用此類資源,是繁育鄉土地被植物的可選擇途徑;同時也是在用地高度緊張的無錫地區,解決城鄉綠化用地問題和提升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三者兼顧的出路之一。endprint
2.2 新優品種地被植物的引進
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園林綠地景觀建設必然走“生態型、節約型”的良性發展道路,地被植物的新優品種引進馴化得到了建設、設計、施工各部門的廣泛重視。根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90年代起,無錫市引進并得到應用或正在馴化的新優地被植物為70~80個種(品種),為無錫市的綠化景觀增姿添色,如金葉女貞、金森女貞、金娃娃萱草、大花六道木、紅王子錦帶、山桃草、金焰繡線菊、金山繡線菊、粉花繡線菊、美麗月見草、美國薄荷、綿毛水蘇、柳葉馬鞭草、鼠尾草、金邊闊葉麥冬、黃斑大吳風草、紫松果菊、花葉薄荷、赤頸散、花葉活血丹、火炬花、雄黃蘭等。這些引進的植物廣泛種植在無錫市新建的長達38 km、面積13.7 km2的環蠡湖風光帶和面積逾200 hm2的十八灣沿太湖風光帶大型公共綠地,貢湖大道、蠡湖大道、五湖大道、南湖大道、菱湖大道等新建主干道路綠化帶,長廣溪濕地、管社山濕地、尚賢河濕地公園。各風景區、公園充分發揮園藝優勢,推動了新優地被植物的引進馴化。以宿根花卉為主,配以適量花灌木、造型樹的花境也在望湖路、新洲生態園、市中心基督教堂綠地及解放環路等新建、改建綠地內建成,使綠化景觀更為豐富多姿[4]。
3 地被植物在無錫園林綠地中的配置形式
組成園林綠地綠色景觀的主體是上層的喬木層,中間的小喬木與灌木層,地被植物處于接近地面的最下層,是人們目視最清晰的位置,因而也是影響景觀效果的關鍵。園林綠地設計受自然環境、功能要求、投資、設計人員素養等諸多因素影響,在相同自然環境下植物因組成的千變萬化而演繹出氣象萬千的綠色景觀。
3.1 地被植物在綠地中的配置原則
3.1.1 科學性原則。組成園林綠地中各層次的喬木、灌木、地被植物能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包括溫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能滿足各層次植物生長需求,互利共生,不存在相互制約、致病的因素,避免景觀上缺少一致性以及在維護管理上帶來額外的花費。
3.1.2 藝術性原則。組成園林綠地綠色景觀的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它們的觀賞特性如色澤、質感,花、果、枝、干、葉色、葉形、花期、花色等,能相互協調或互補或產生強烈對比效果。
地被植物配置應結合周邊環境,考慮背景樹種以及地被植物相互之間的高低層次,符合后高前低的配置方式,給人們良好的觀賞環境。既要考慮近期觀賞效果,也要符合地被植物生長發育規律,使四季景觀有所不同,達到自然、和諧、賞心悅目的效果[5]。
地被植物的配置應與園林綠地中的建、構筑物相協調,不影響建、構筑物的功能發揮,同時發揮地被植物的綠色景觀功能,軟化或減弱建、構筑物給整體景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3.2 地被植物在綠地中的配置要點
園林綠地中由不同植物組成的植物群落,又處于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結構、組成、立地條件的差別使地被植物的配置各不相同、互有差異。
3.2.1 林下綠地的地被植物配置。無錫地區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的綠化建設,早期建設的園林綠地,喬木、灌木層已基本郁閉成林,林下照度極低且濕度高,因而滿足地被植物的光照需要成為首選條件。對郁閉度接近90%的地塊,在改造、調整中要通過適當疏伐生長不良的上層喬木和不適宜林下生長的灌木,提高林下光照度,選用耐陰地被植物。適用的藤本類有中華常春藤[圖1(a)]、虎耳草、蔓長春等,灌木類有熊掌木、八角金盤、紫金牛、富貴草、虎舌紅等,宿根草本有麥冬、玉簪、紫萼、吉祥草[圖1(b)]、淡竹葉、虎耳草,蕨類植物有鱗毛蕨、鳳尾蕨等。地被植物覆蓋裸露地面,以團塊狀自由組合于林下道路兩側和景點周圍。對郁閉度在60%左右的地塊,增加中性偏陰的地被植物品種,適用的有匍枝亮綠忍冬、花葉玉簪、金邊寬葉麥冬、熊掌木、花葉歐亞活血丹[圖1(c)]、灑金桃葉珊瑚、毛茛、小毛茛、貫眾、鱗毛蕨、鳳尾蕨、虎耳草[圖1(d)]等。
3.2.2 園林綠地林緣地被植物配置。在滿足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如何取得最佳觀賞效果是主要選擇,更多地要考慮地被植物的花期,各種地被植物的花色、花型的變化,枝、干、葉的季相變化如何與背景樹種的協調。一般可以視立地條件更多地選擇陽性地被植物,適當配植中性地被植物,同時注意所處位置的朝向以及上方植物的枝下高度,以滿足下方地被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以便組織更好的視覺空間(圖2)。適用的有山桃草、醉魚草、金焰繡線菊、大花六道木、亞菊、綿毛水蘇、大花萱草、黃棣棠、花葉蔓長春、紅花酢漿草、紫葉酢漿草、無毛紫露草、美女櫻、細葉美女櫻、勝紅薊、劍葉金雞菊、紫松果菊、赤頸散(紅龍蓼)等[6]。
3.2.3 道路綠地的地被植物配置。道路綠地內地被植物的配置首要考慮的是不影響司乘人員的視線和行車安全。道路綠地的的分車帶與兩側綠化帶在功能上有明顯區別,中央分隔帶是區分雙向車流,側分帶是分隔不同速度車流,兩側綠化帶是道路與周邊環境的過渡帶。地被植物配置要根據設計行車速度來決定其簡與繁。時速>60 km的以簡潔長距離多模式交替變化為主;時速<40 km的城市主干線,如果綠地有足夠寬度,可以在多種配置模式下求變化,既滿足乘員在低速下的視覺欣賞需求,又可成為城市的亮麗風景線,見圖3(a)。中央分隔帶要考慮雙向車流的視覺效果,而兩側綠化帶可等同于林緣地被植物配置。分車帶地被植物設置宜選用低矮、生長整齊、抗旱、耐熱、耐瘠薄、耐修剪、管理粗放的品種,適用的有金葉女貞、小葉女貞、紅花檵木、紅葉石楠、大葉黃楊、瓜子黃楊、蜀檜柏、龍柏、金森女貞、法冬、沿階草、鳶尾、石蒜類、火炬花、鳶尾、射干、蔥蘭等。
3.2.4 高架下綠地的地被植物配置。城市高架道路因高架的走向、寬度和高架下空間高度不同,高架下綠地的光照強弱、光照時間長短不一,承接降水的差別很大,其特點是光照與降水不足、土壤濕度低、蒸發量大。因此,地被植物品種耐陰性是主要指標。適用地被植物可選擇海桐、八角金盤、法冬、中華長春藤、五葉地錦、三葉地錦、絡石、紫蚌花等,見圖3(b)。endprint
3.2.5 濱水綠地的地被植物配置。濱水濱河綠地地被植物品種的選擇在滿足觀賞與光照的條件前提后,地被植物要選擇的喜濕和耐短期水漬的種類。適用地被植物品種有千屈菜、黃菖蒲、三白草、魚腥草、叢枝蓼、紅蓼、鴨跖草、花菖浦、溪蓀、毛地黃葉釣鐘柳等。
4 無錫市部分推薦應用種類
無錫市的本土地被植物和引進品種在不斷增加,在園林綠地實際使用中,有的已經適應于無錫地區不同自然條件,有的在某些自然條件下生長良好。引種馴化要經過極端自然環境和時間的考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而當今對外來植物品種“拿來就用”的心態,雖然違背引種“試驗小試—中試—推廣應用”的科學過程,但地被植物大面積、多種類的應用,也提供了觀察試驗的場地和提供了部分結論。
4.1 本土地被植物
經過歷年來應用結果分析,本土地被植物和傳統栽培種類中適應于無錫地區的地被植物有39種,即三白草科三白草、魚腥草;十字花科二月蘭;五加科中華長春藤、八角金盤;夾竹桃科絡石;景天科佛甲草、垂盆草;茄科枸杞、酸漿、苦蕺;茜草科六月雪;虎耳草科扯根菜、虎耳草;忍冬科忍冬;小蘗科南天竹、十大功勞、闊葉十大功勞;百合科沿階草、闊葉麥冬、萱草、吉祥草、玉簪、紫萼;石蒜科石蒜、忽地笑、換錦花;鳶尾科鳶尾、射干、馬藺、蝴蝶花;灌木類小葉女貞、紅葉石楠、紅花檵木、大葉黃楊、瓜子黃楊、蜀檜柏、龍柏、法冬、海桐等已廣泛應用在不同自然條件下,修剪后可用于地被。
4.2 引種栽培的地被植物
對近年來引種栽培的地被植物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以及實地生長效果,特別是越夏性能、越冬性能、自然擴繁能力、適應性等多方面的觀察,以下地被植物品種在無錫地區應用前途較好(60種):三白草科花葉魚腥草;夾竹桃科花葉絡石、長春花、蔓長春花、金邊蔓長春花、花葉蔓長春花;薔薇科矮紅繡線菊、金焰繡線菊、金山繡線菊、小丑火棘;馬鞭草科美女櫻、細葉美女櫻、柳葉馬鞭草、金葉蕕;唇形科銀石蠶、假龍頭花、深藍鼠尾草、天藍鼠尾草、野芝麻、美國薄荷、白花美國薄荷、多花筋骨草、花葉薄荷、綿毛水蘇、牛至、迷迭香、花葉歐亞活血丹;木犀科金葉女貞、金森女貞、銀姬小蠟;茜草科朝鮮梔子;忍冬科紅王子錦帶、金邊大花六道木、雪果;玄參科毛地黃葉吊鐘柳;小蘗科金葉小檗、紫葉小檗;酢漿草科紅花酢漿草、紫葉酢漿草;花荵科宿根福祿考、叢生福祿考;柳葉菜科美麗月見草、山桃草;菊科藿香薊、劍葉金雞菊(大金雞菊)、紫松果菊、斑葉大吳風草、大花濱菊、亞菊;百合科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火炬花;鴨趾草科無毛紫露草;石蒜科蔥蓮(蔥蘭)、韭蓮(風雨花);鳶尾科雄黃蘭(火星花)、花菖蒲、德國鳶尾、黃菖蒲、溪蓀。
5 結語
隨著節約型園林綠化的推廣以及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園林綠地地被植物因其能有效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和節約管理成本,將得到更深層次的開發和推廣。如何充分發揮本土地被植物的優勢,以推廣的形式保護傳統植物資源;如何選擇性地運用新優引進地被植物,避免過度開發而造成外來植物入侵,成為今后無錫市園林綠地適生地被植物種類研究的兩大方向。同時,在園林設計行業普及無錫市適生地被植物的生態習性、觀賞特性以及配置形式,有助于營造出更穩定、更優美且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園林地被植物景觀。
6 參考文獻
[1] 李嘉樂.園林綠化小百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 中國花卉園藝編輯部.地被植物園林新亮點[J].中國花卉園藝,2007(13):8-10.
[3] 鄔文祥,鄔秉佐.無錫城市化進程中植物[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4] 吳玲.優良地被植物引種馴化及推廣應用的研究[J].藍天園林,2006(6):8-9.
[5] 朱云華,湯庚國,臧廷亮.園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江蘇林業科技,2000(增刊1):16-20.
[6] 徐曄春.觀花植物1000種經典圖鑒[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