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新課程改革是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展現教學能力的平臺,是有助于教師表達多種學術類理論、研究教學手段的好政策,是一次就教育方面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改革。自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改革一直持續變化、更新,學生的素質教育也在不斷推進并在教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過觀察高中物理的教學課堂,很容易就會發現教學手段的局限性和教學的低效性的現象。尋找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物理教學措施,進一步推動高中物理教學成效的提高,是穩定高中新課程物理教學的基礎,深化物理課程改革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物理;措施
高中物理在新課程改革階段若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如何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呢?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元化的教學導入
優秀的教學導入是一節課的良好開端,好的引課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教學課堂上,單一的教學導入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對物理課堂教學感到枯燥乏味,更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效果并不佳,因此創造多元化、豐富的教學導入法是提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一步。導入方法可以有很多種類型,如對學生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方法,學生的好奇心是強烈的,教師可以在物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用能夠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導入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疑問的牽動下,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堂課的開端馬上進入狀態,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為后面主要內容的學習奠定堅固的基礎。譬如,在對牛頓萬有引力的學習中,可以聯系身邊生活中的實例來進行提問,如為什么樹上的蘋果成熟后掉落是往下掉的?為什么登陸月球的宇航員是漂浮在太空艙中的?由貼近生活的問題來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為了弄明真相而集中精神學習,完美的導課方法完全可以成功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除了問題激發導入法外,還可以利用分組實驗法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教師應該靈活運用物理實驗的特殊魅力,讓學生通過觀賞物理實驗、動手操作實驗充分感受物理這門學科的樂趣。例如,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教學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用語言來描述過程,這不僅提不起學生的興趣,還會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最終導致教師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學習成效不高。而教師如果在理論課程開始前,利用演示打點計時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理論知識,學生就會對這一課節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對能夠打出點的機器感到驚奇,使學生有想要了解它、操作它的心理;演示完實驗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詢問學生剛剛教師第一步做了什么,第二步做了什么,以此引導學生對實驗思考,強化學生對實驗步驟的記憶。
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措施。教師如果對多媒體運用得當,能夠極大地推動學生在整個課堂中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把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融為一體,能夠直觀、生動形象地給予學生視覺上的沖擊,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成效。所以,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例如,在“測量金屬電阻率”的物理實驗中,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加強學科知識生動化,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金屬的電阻率和電阻率的計算公式。由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和實驗物品體積較小不易觀察到具體參數的原因,教師無法動手演示實驗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在網絡上下載或提前在課后錄取一段教師親自動手實驗的小視頻,在課堂上直接播放,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觀察到的現象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激烈的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降低專業知識的困難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和記憶。
教材的內容幾乎都是有限而不全面的,如今又是一個網絡的時代,網絡上有關物理教學方面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彌補現實中因教材資源的限制造成物理教學效果的不足,譬如,在介紹某個物理學家時,可以通過網絡搜集一些人生履歷,以及他在探索本節課的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是通過何種方法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還可以將一些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最大化地呈現出教學內容,擴寬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防止教學內容的單一枯燥,而且還可以打破條件、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處理教學條件緊缺的現實問題。
物理教學可以合理運用生活資源。科學源于生活,物理也是如此,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將生活資源帶進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熟悉感和親切感,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出新的知識,熟知并運用新的技能、技巧。
綜上所述,高中新課程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有效教學息息相關,所以教師應該為了跟隨新課改的腳步,不斷追求自我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緊密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充分使用有效教學的方法,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高效地學習、吸收物理知識。
參考文獻:
[1]拉巴次仁.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2(32):89.
[2]季近青.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資訊,2011(14):182.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