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東省音樂聯考大綱調整后明確規定:高中音樂聯考分為聲樂、器樂、樂理、視唱練耳四個科目按百分比計分,總分300分(討論只限于術科原始成績)其中聲樂、器樂兩門主科占比同為35%,區別于以往由考生自主申報主、副考項(其中主項占55%,副項占15%)計分的方法。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舊的音樂聯考政策指導下,大部分高一入學時沒有專業傾向的學生會選擇聲樂作為主考項,鋼琴為副考項。因為聲樂主科的學習相對于其他器樂來講難度小、投入少、見效快,副項鋼琴科目雖然難度大成熟期相對較長,但因為是副項,所以要求不高而且分數占比不大,對最后總成績的影響有限。所以學生在對主副項的練習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完全不同的。新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沒有主副項的劃分,對學生的考查更加均衡。這對于學生在器樂專業科目的選擇和平時聲樂、器樂這兩個項目練琴時間的分配上都是全新的考驗。目前從省內外同類型學校所采取的培養模式來看基本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利用本校教師的專業優勢對學生的專業方向進行統一安排,優點是便于監控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練琴時間進行集約優化方便管理。缺點是學生的選擇面狹窄,自主性不強,從而影響練琴的積極性和質量。
2.以當地優秀的專業教師和樂團為依托,在保證學生正常的文化課學習的基礎上開放晚自習和周六、日的時間段以保證聲樂、器樂科目的學習。優點是學生自主選擇性強、積極性高,缺點是學校監控能力弱,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借鑒其他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學生在聲樂、器樂兩個專業的學習和培養方式上嘗試走出一條科學劃分、積極干預,以合唱團和器樂合奏小組為依托,高效可控的全新培養模式。聲樂方面充分借鑒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關于合唱的訓練方法與經驗,從本校音樂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以聯考新政為參照,開設每周一節的合唱課。在器樂專業方面借鑒梅紐因音樂學校入學考試和訓練的模式,結合我校音樂教師的實際情況,從招生階段就對學生的器樂專業選擇進行有效的分類干預。組建國樂、管弦樂兩個合奏小組并每周開設合奏課,從而保證高中三年聲樂、器樂專業的學習質量和效果。
一、在新聯考大綱的指導下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自己的器樂專業方向
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學生器樂學習的第一手資料。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掌握的樂器基本上集中在中小學音樂課教具這一類別,比如:豎笛、口琴、葫蘆絲等。這些樂器并不屬于聯考認定的器樂種類范疇,但因為他們有一定的吹奏基礎,所以可以選擇西洋管樂器為器樂專業方向。比如:長笛、薩克斯等。這樣做到了合理安排、有的放矢并收到理想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組建了國樂、管弦樂兩個器樂合奏小組。
二、開設合唱排練課,對學生聲樂專業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監控
在合唱排練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柯達伊教學法中對二聲部和聲練習的方法策略。把重點放在方法得當、聲音健康、音準節奏正確這三個方面,降低了對旋律強弱情感起伏的細節要求。盡量做到每周排練新作品,讓學生在高強度的排練過程中牢固樹立這三項要求,從而杜絕因作品耗時長而導致單純模仿旋律音色等情況。每周一次的時間安排使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指導意見,有效監控學生的聲樂專業課進展情況。學生也因為不斷更換的作品而始終保持新鮮感和注意力集中,提高了練習效率。因為學生每周有兩次合唱、合奏排練的機會,而老師所提的要求性質相近。重點都放在演奏方法基本正確,嚴格要求音準、節奏的準確性。所以學生對于音高、節奏的概念非常清晰,在完成合奏、合唱課要求的同時提高了視唱練耳課的學習效果。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意外收獲。
經過兩個學期的不懈努力,學生在器樂、聲樂專業課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令課題組全體教師倍感欣慰。
1.學生選擇器樂專業時更愿意從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出發,避免了盲目扎堆等現象,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時間。
2.在參加合唱、合奏課排練的過程中,始終能保持緊迫感,注意力集中。學生演奏演唱能力進步明顯。
3.為了檢驗排練效果,我們組織學生參加了培英系列校慶等大型社會實踐活動,獲得了一致好評。
4.有多位學生參加星海音樂學院管弦樂器專業考級,獲得四個三級、一個五級、一個七級的好成績。
5.在期末的視唱練耳考試中,參加了合唱、合奏小組的學生成績普遍有了明顯提高,合格率達到100%,良好率達到87%
三、通過對樣本學生的跟蹤分析,檢驗新方法的效果和不足
主要做法是在專業分項時就確定兩到三名基本能力和專業水平比較普通的學生作為樣本,重點關注跟蹤他們的變化和進步,分析檢驗新方法的效果和不足。
本次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是在聯考新政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做好引導器樂專業的選擇工作。組建合唱、合奏小組用排練督促監控專業課學習情況效果顯著。最終結合本校音樂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音樂生培養新模式。
作者簡介:劉昕(1980.02—),男,漢族,籍貫:甘肅省蘭州市,學歷:本科,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現有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