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峰峰
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嘗試,通過開設有效的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營造開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制定適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學評價。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學案編制
小班化教學是指通過控制班級人數,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力求使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為了實現“關注學生充分知識建構和生命成長過程,培養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善于表達、善于合作、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精英,讓每一位學生的特長都得以發揮,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的目標,具體的嘗試做法如下:
課前: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預習任務中,巧妙布置預習任務。如:填寫青春煩惱調查表、進行意志力自我測試、制作正確認識自己的手抄報、評選“班級正義之星、堅強之星”、學唱改編歌曲“文明禮儀歌(小蘋果版)”等。
課上:充分發揮“問題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合作交流,提升學習力。
1.科學組建學習小組。依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同組、同組異質”的原則4人一組,做到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及文理均衡搭配。組內再以一對一結成對子,形成“強幫弱、優幫差”的團隊。需要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便于學習中互幫互助,加強小組的合作及培養團隊精神;又能夠使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把學生的個別差異看成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實施動態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的思想、性格、學習等情況定期進行人員調整,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競爭的活力。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并且小組的學習及發展情況以分數直接計入班級量化。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好地體驗學習過程。
2.用心搭建學生成長平臺。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編制出高質量的學案,把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把教學設計轉化成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學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討論學案中的問題,深入理解和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現象進行分析、論證,得出結論。最后經過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爭辯、補充與矯正,教師適時點撥、總結、升華,使全體學生掌握教學內容。
其中“問題探究”是學案的核心部分。問題的設置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所以,問題設置的好壞決定了學案的質量。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設置充分利用學生的“原認知”,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有機銜接起來,使學生已有的經驗能夠得到激活、豐富和提升,將其生活經驗上升到理性的角度去認識。
(2)問題要具有針對性。針對知識的重點、難點,學生認識的疑點和對知識理解的關鍵點。
(3)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有思維梯度,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層層深入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
3.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一份調查的分析中、一張手抄報的制作中、一場課本劇的表演中、一個頒獎詞的撰寫中、一首歌曲的欣賞中,一位學生家長對學生的講話中學有所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4.潛心優化課堂提問,課堂開端和行進過程中采用選擇沖突式問題,讓所有學生都有話說,學生參與度高。課堂結尾采用比較收斂的引導感悟式的問題,體現老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生成,起到固化課堂成果的作用。
課外:1.靈活布置拓展作業。為了更好地鞏固教學效果,為學生精心設計四類作業:一是多樣性體驗作業。從新聞報道稿,到會議紀要;從獲獎詞到審判稿;二是個性化展示作業。從制作思維導圖到手抄報展覽,從演講比賽到知識競賽;三是合作式的輪流作業。比如時政新聞解讀,邀請每組一人,輪流出場;組長點評,組員跟帖分析回歸教材知識點,師生共評;四是創意性假期作業。從微電影到寫作,從學做一個拿手菜到體驗一份義工工作。
2.精心編制校本教材。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參與編寫了符合濟寧孔子國際學校學情的《中學生文明禮儀》教材,定期進行課程實施,真正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積極選拔、培訓學生參加學校定期舉辦“學文明禮儀,做儒雅少年”主題演講比賽活動,推選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優秀選手,參與校級演講,起到榜樣示范效果。并且通過學校微信平臺、網站的形式加強宣傳,傳遞出獨特的校園文化,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教學中我會努力實現“質”的提升,重點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人文關懷,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威廉·威倫.有效教學決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蘇·考利.學生課堂行為管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3]劉家訪.上課的變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巴班斯基.中學教學方法選擇[M].張定璋,高文,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