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關鍵影響因素,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教育領域的關注重點。高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高中學校在政治教育中強調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教育中逐漸具備創造性的思維、良好的記憶力、堅韌的精神品質以及豐富的空間想象力等,真正完成現代社會對中學生政治創造能力的需求,實現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新一輪創新改革。
關鍵詞:中學生;政治教學;政治創新能力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廣普及的現代社會,技術與知識的雙重革命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人才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當前學校教育的核心。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創新能力,實現中學生德智體美的創新型發展,對于學生未來的工作學習與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中學素質化教育中,開放式課堂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師生、學生以及教師間的多向互動機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適當的引導與培養。教師要注重課堂前期的導入工作,良好的學習導入效果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為學生政治課程的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教師要基于初中政治課程基本目標與內容,在課程規劃中巧妙地設置能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的疑問與懸念,讓學生產生追根溯源的心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興趣。另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質疑發問等方式,讓學生對教學內容不認可之處產生情感心理上的困惑,這種認知上的沖突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要對學生的質疑給予一定的鼓勵,讓學生能真正進行自主、獨立性的發言[1]。學生只有存有疑惑,并經過深入思考后將其充分表達出來,才能真正實現創新,促進學生政治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創造趣味和諧的學習環境
1.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良好輕松的學習環境,能從根本上釋放學生最真的欲望與情感,讓學生敞開心懷,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以后大膽表達自身的想法,避免學生由于缺乏安全感、擔心被嘲笑,而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將自己的思維與心靈封閉,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從思想意識上尊重學生的思想,以欣賞的眼光平等對待所有學生,讓學生不再有恐懼心理。和諧、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身心都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實現思維的發散與創新能力的激發,為學生政治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2]。
2.對學生給予適當的激勵與肯定
學生的獨立性觀點是實現學生成長的關鍵,不怕學生觀點不正確,就怕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并鼓勵學生打破權威,讓學生有勇氣標新立異,在適當范圍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創新欲。如在網絡交往新空間學習中,針對網絡文化與環境的積極與消極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網絡思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并保護學生的獨立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教師要學會深入學生生活學習的深處,認真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真實行為想法,為學生的互相協作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團體活動中,并引入科學合理的獎勵機制與能力考核機制,為學生政治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環境。
三、讓學生產生自信心與勇氣
1.激勵學生敢于思考與發表自我見解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針對性地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影響等進行講解,并利用較為舒緩、激勵的語氣,適當引導學生對整件事進行思考,讓學生逐漸產生自己的見解,在教師鼓勵、肯定的態度中逐漸產生心態上的變化,樹立自信心,并敢于將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行表達與堅持,真正實現自我的突破[3]。
2.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思考
受年齡、閱歷以及心理等因素限制,高中生在社會經驗、眼界見識等方面極為匱乏,加上高中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均較為淺顯,所以學生對于問題的處理更偏向于主觀性與自我性,無法看清事情的深層含義。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必須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面對事情時學會自己正確地進行思考,讓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得到正確的激發與培養,如在針對清朝采取閉關鎖國政策究竟是對是錯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想象力,學會從深層次去分析事件,學會有深度、有深意、有見解地分析與思考事件。
綜上所述,在現代素質教育背景下,對中學生進行政治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政治課堂中學會獨立思考,并勇于將自我獨特見解充分表達,是實現中學生素質教育要求與個性化發展的必然發展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鼓勵作用,讓教師從學生的身心狀況出發,深入挖掘學生的政治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高素質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宇.中學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7,8(16):92-93.
[2]吳凡.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7(10):180-181.
作者簡介:史天越(2001.6—)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石家莊市第二中學高三3班學生。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