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剛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東觀初級中學,四川 南充)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暴露出其中的弊端,雖然有些學生理論扎實,考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動手能力太差。總體來說,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與素質教育相違背,不利于學生以后的成長。新課程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更新和完善,對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以生為本,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用化學的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理論知識,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探索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九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在升高中的關鍵時期多了一門文化課,相當于在繁重的學業上又增加了一重壓力。為了防止學生出現抵觸心理,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放松心情,以化學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充滿好奇心,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和自然息息相關的學科,化學帶領我們認識神奇的大千世界。教學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比如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這些氣體又有什么作用,我們飲用的水又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制作出來,鐵器在外面放久了為什么會生銹,等等,這些神奇有趣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化學學習來解釋,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化學課堂學習中。
化學是一門重視實驗的學科,科學的實驗研究是最有力量的武器。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學校的化學實驗教學往往流于形式,忽視了化學實驗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化學教學的開展和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強調了化學實驗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提高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比重,讓學生通過參與科學的實驗,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比如“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教師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就出現的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操作過程和實驗中發生的現象,帶著問題探究實驗。剛開始加熱,教師可以提問:“澄清的石灰水中產生氣泡,為什么沒有變渾濁,而繼續加熱石灰水逐漸變渾濁了又是什么原因,最后為什么加熱的黑色固體也慢慢變成了紫紅色?”然后讓學生自己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實驗細節,比如停止加熱的時候要先撤出澄清石灰水里面的導管,并夾緊橡皮管,等加熱的試管冷卻后再把粉末倒出。看似簡單的實驗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化學方程式,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學習能力。
化學教學中本來就有很多的實驗,課改之后更是重視實驗操作。其中,有些實驗是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的,有些是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所以化學教學中特別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在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程目標自主安排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團隊意識和責任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已經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學會應用互聯網輔助教學。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比如多媒體教學,通過圖像、動態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比如在講解“自然界的水”時,教師給學生講解核外電子的排布,由于是抽象概念,不能通過實驗讓學生直觀體驗,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展示核外電子是如何排布的,讓學生產生共鳴,深刻記憶。
新課改要求教師正視學生的差異,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由于學生自身情況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之間自然也就存在差異性,教師要客觀地對待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發展情況,采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教師要放低姿態,用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從心理上接納教師、接納化學。化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導致很多學生感覺化學非常枯燥,學習起來略顯吃力。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教師不要過分苛責學生,要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解決,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重新喚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欲望。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真正把握課改要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切實做到以生為本,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張一峰.新課改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及其對策[J].新課程(中),2015(6).
[2]吳麗.新課改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優化策略[J].中國職工教育,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