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倩
(浙江省義烏市江東中學,浙江 義烏)
新課改指導下,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中,要以核心素養的思維為核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及學習能力。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四個維度,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及學習能力。語言能力主要指學生可以將掌握的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在使用英語中有良好的語感,可以有效完成英語交流。思維品質主要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開展自主分析、思考、歸納、總結、表達等方面的思維活動,從而不斷發散學生思維。文化品格主要指學生掌握、理解基礎文化知識,尊重各國文化差異,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素質,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情感交流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通常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忽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往教學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只有全面發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一課中,語言技能教學目標為學生可以讀懂教材中介紹祖國、家鄉的文章,培養學生對祖國及家鄉的熱愛;可以流暢朗讀課文。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掌握單詞、短語及語法基本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達。可以闡述自己家鄉的特點、闡述自己去國內旅游地點的特征等,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如學生在介紹自己去長城的經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長城的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更好地使用英語進行表達。
以往教學中,教師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學生也無法真正理解知識。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學生占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2]。
例如,學生在學習Module 7 A famous story中,以童話故事為主題,在了解故事的同時,使學生掌握過去進行時的結構及用法。重點詞匯為 fall,follow,hole,rabbit,adventure。學生在掌握重點詞匯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因為童話故事是學生童年的回憶,對本課學生有濃厚的情感。很多學生閱讀過《愛麗絲夢游仙境》,還有一些學生看過同名的電影。因此,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親切感,清楚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課堂教學不干預學生,使學生自主感受過去進行時用法。學生在閱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描述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當下,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國文化也在不斷交流、融合。學生在掌握本國文化基礎上,還要對國外文化有所了解,尊重各國文化存在的差異,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學生步入社會后,無法避免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溝通。因此,了解國外文化,尊重各國文化差異,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過程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各國文化的滲透。因此,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教材知識,也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了解各國文化,從而為學生有效開展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延伸課外知識。如,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有趣的小故事,內容有關各國文化的故事。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也能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3]。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從而使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預習及復習。教師可以將新課基礎知識制作在微課視頻中,使學生在學習新課前,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如詞匯、短語及語法的預習,針對語法可以重點進行講解。學生在觀看視頻中,會思考、探究,并收集相關資料。這一環境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且有效掌握知識。另外,微課教學,有利于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有更多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在開展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及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提高自身英語能力,學生學習熱情高,有效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1]姚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7,17(6):129-131.
[2]劉偉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2):94.
[3]周奕君.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