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榮義
(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第二中學,安徽 淮南)
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的當下,教師在初中教學工作中不僅注重文化教育,而且更加著重于提升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積極地探索初中體育大課間的創新方式。優化初中體育大課間的組織內容已經成為當前體育教學的工作重點。本文將針對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組織與改善方法進行詳細的分析。
當前很多初中依舊沿襲了傳統的大課間組織形式,在大課間組織內容中依舊以跑步、體操等傳統的體育運動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可以說大課間組織內容決定著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由于組織形式相對單一,很多學生會主動留在教室內打掃衛生、假裝抱恙,其目的就是逃避大課間運動,嚴重地阻礙了大課間的實行效率。在強調終身體育鍛煉的當下,增強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已經成為體育教育工作的重心。單一的大課間組織內容相對缺乏科學性與先進性,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體育教育工作的需求。
大課間活動從始到終都是初中體育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據調查,我國當前中學生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增長,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中學生血壓偏高的比例超過一半。中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的原因之一,便是體育活動的管理效率不斷下滑,很多教師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并不到位,只重視形式層面,而忽視了體育的運動實效,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課間組織效率低下的現象。
為了彰顯體育運動的趣味性、體現體育運動的高效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意識,教師就必須將豐富多彩的體育內容添加到大課間,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將傳統運動與新型運動有機地結合,秉承快樂體育的要求,融入更多呼啦圈、球類、毽球等內容。在傳統體操運動的基礎上,穿插更多的新型內容,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例如,在30分鐘的大課間中,可以抽出10分鐘進行體操鍛煉,15~20分鐘進行其他體育鍛煉,可以在周一、周三、周五進行毽球鍛煉,周二、周四進行球類與毽球鍛煉。在豐富教學課件內容的同時,教師要靈活地針對鍛煉的形式進行統籌,切實地增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地樹立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
想要實現大課間活動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教師就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應學生客觀發展的大課間活動規則。初中生是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護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可以適當針對學生進行分層鍛煉。針對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劃分學生的活動區域,提升大課間活動的科學性。例如,可以將“體育水平未達標”“體育水平達標”“超水平完成體育標準”的學生劃分到不同的活動區域,針對不同體育水平的學生制定區別化的體育鍛煉內容以及體育鍛煉規則,使不同學生都能夠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針對不用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查,總結出不同層次學生最為喜歡的體育活動內容,體現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科學性與高效性。
為了切實地提升大課間活動效率,增強中學生體質,強效的管理監督并不可少。想要彰顯大課間活動的高效性,不僅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更加需要教師的監督與引導。建立健全大課間管理制度勢在必行。為了提升對大課間活動的重視度,教師可以適當地將大課間活動管理制度融入學校的管理體系中,提升廣大師生對大課間活動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針對大課間管理機制,可以積極地利用分層的形式,強化大課間體育運動效率。由中學各級領導參與、班主任帶領,將責權切實地落實到各級領導與班主任的身上,并定期地進行管理評比。適當地針對大課間評估機制進行優化,可以利用“體操比賽”“球類比賽”“跳繩踢毽比賽”等形式,針對不同班級進行考核。通過比賽的方式,積極地調動了各個班級參與大課間鍛煉的積極性,切實地提升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效率。
總而言之,大課間體育活動在初中體育教育過程中的意義重大,不僅能夠全面地提升中學生身體素質,而且展現了初中學校的整體精神文明面貌。但是,當前很多初中學校大課間組織內容相對單一,并且大課間體育活動效率相對較低。初中體育教學應該充分地豐富大課間組織內容,從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學生需求的體育活動規則。通過建立健全大課間管理機制,切實地提升大課間體育活動效率,在提升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同時,彰顯初中體育教育的高效性和科學性。
[1]陳少麗.體育大課間活動形式改進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6(12).
[2]苗利偉.做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探索[J].中學時代,2014(10):195.
[3]廖曉玲,邱新華.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
[4]楊豐瑞.如何開展中學體育的大課間活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