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品德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學校后勤管理中心,吉林 長春)
中小學教育工作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環節,鑒于該階段學生在思想、智力、身體素質等方面較強的可塑性,因此需要重視學校的育人工作。而中小學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為教學與師生生活提供服務的工作,而其所具備的育人功能卻甚少有人提及。實際上,后勤工作不僅是服務工作,同樣也是育人工作,后勤管理工作人員身兼服務者與育人者的雙重角色,對于心智尚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小學學生而言,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影響極為顯著且深遠,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
通常來講,對兒童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除了遺傳之外,影響最為深刻的便是生活成長環境。其中,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作為學校核心組成部分,主要進行學生教學活動之外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管理,而這些工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同樣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鑒于后勤工作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所以需要完善后勤管理規章制度,以此對中小學的后勤工作進行有效約束,進而讓學生能夠在學校生活中體會到后勤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使其在耳濡目染下感知工作責任感,促使其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自覺遵守規章制度。
另外,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人員對于細節問題更應認真對待,如廁所的水龍頭、食堂的桌椅以及教室的燈光布局等等,都需要一絲不茍地去完善。倘若對細節方面不注意,便極有可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其為人處世態度及生活習慣。唯有讓學生在細節之處感受到后勤管理工作的精細,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對自身的要求與標準。
同時,在中小學的后勤管理工作當中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將學生的身心發展擺在首位,以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構建促進中小學生養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2]。此外,還可定期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當中,使其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切身感受,進而提高其在生活與學習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的育人環境不僅包括校園自然環境,也包括良好教風、學風的人文環境營造。
學校對校園環境中的綠化、美化工作要格外重視,以良好的自然環境去感染人、影響人,進而教育人。其中,后勤管理工作者則應履行好自身工作職責,如保證教室桌椅、黑板的舒適性以及窗戶采光、通風的合理性;保證體育設備的齊備、安全性;保證實驗室、圖書室的實用性、快捷性等。唯有在舒適優雅的環境中,學生的情緒才會調節到最佳狀態,消除其在德育中的叛逆心理,進而陶冶學生高尚情操。
學校的人文環境包括眾多內容,有校園文化、教師教風、學生學風、管理人員的政風以及后勤服務狀況與學校治安狀況等等。而這種精神層面的環境優劣會透過不同人員的外在形象與內在涵養直接體現,因此在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對后勤員工的業務技能與綜合素質、工作態度與服務作風以及非學術方面的學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種種人文因素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唯有將后勤員工的優良品質、人格魅力以及正確價值觀念傳達給每一位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出環境育人的作用。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習慣養成能夠對其產生深遠影響,甚至可以說不同的習慣能夠造就不同的人生。因此,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還應在管理中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使其能夠受用終身。由于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對習慣的養成不得強制要求,而應從細節入手,加強日常引導。
具體來講,后勤管理工作可通過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去實現育人作用,如我們可將簡單的衛生打掃工作當作絕佳機會,讓學生在勞動中養成講衛生、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培養合理的飲食習慣實現育人作用,食堂通過合理搭配飲食,保證口味與營養的均衡,促進學生養成不挑食、不貪食、不厭食的良好飲食習慣;通過安全演練實現育人作用,后勤工作所開展的消防演練可成為教育孩子自救互救的生動課堂,使其懂得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綜上所述,傳統觀念中的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重點在于為師生生活提供服務與管理,并且體現其育人作用。而實際上學校后勤管理工作在保障師生健康、安全的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與情緒等形成影響,進而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可見,唯有做好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其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才能全面助推我國基礎教育的健康穩定發展。
[1]劉武順.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意義[J].才智,2016(15).
[2]滕家治.淺議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新課程(中),2015(6):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