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萍
摘要 目的:回顧分析社區兒科門診處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狀況,以期增強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社區兒科門診處方,統計抗生素在處方中的使用頻率,分析不合理用藥情況。結果:使用抗生素處方966張,不合理用藥現象主要有用量不適、使用方法錯誤、配比不科學、多次用藥、用藥依據不明確。結論:社區兒科門診處方中抗生素結構較合理,但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醫護人員應高度重視,加強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關鍵詞 社區兒科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情況
由于小兒處于生理、心理發育初期,各系統、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善,吸收、利用藥物的能力較弱,對小兒治療用藥應區別于成人,尤其重視小兒用藥的禁忌證、適應證及不良反應。臨床如何選擇合適、有效抗生素,避免不良反應,提高門診用藥水平是目前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十分關心的問題。本次研究中,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間的門診處方,回顧性分析抗生素使用情況,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月門診處方2541張,對門診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不合理用藥現象進行統計分析。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等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調查人群基本情況:選擇調查2541張門診處方,其中男1327例,女1214例;年齡0.1~14.1歲,平均(4.9±1.8)歲;使用抗生素處方966張(38.02%)。
抗生素使用情況:經調查統計,社區門診處方中抗生素使用類別主要為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青霉素類、林可霉素類。使用比例最高為頭孢菌素類(58.52%),見表1。
不合理用藥分析:在本次調查統計中,發現有34張不合理用藥處方。其中,診斷不明確用藥占比最高(41.18%),見表2。
討論
抗生素使用情況:本次調查門診抗生素使用情況表明,社區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較為合理,并未發現禁用藥物使用現象。社區兒科門診處方中,抗生素使用比例38.02%,低于衛生部規定標準50%以下。本次調查中,在社區門診處方中使用比例最高的是頭孢菌素類藥物(52.38%),大環內酯類使用比例稍低(28.78%),然后依次為青霉素類、林可霉素類。頭孢菌素類藥物是一類強效殺菌劑,能夠作用于細菌細胞壁,干擾細胞壁合成,藥效穩定,不良反應小。頭孢菌素類藥物一般采用口服,在所調查社區門診處方中,使用頭孢類藥物所占比例最高的為頭孢克洛分散片0.125×24片(26.19%),其次是頭孢克洛分散片0.25×18片(10.56%),兩者均對上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另外,在社區門診處方中發現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膠囊(4:1)156.25mg×36、阿奇霉素腸溶片0.125×24片、羅紅霉素軟膠囊0.15×24粒使用頻率較高,分別占比12.32%、12.21%、8.49%。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膠囊對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阿奇霉素腸溶片對支原體肺炎具有較強的活性,并且療效快、劑量小、不良反應輕,適合兒童用藥,但應注意飯后用藥,減輕腸胃不適感。
不合理用藥情況:①療效降低:抗菌藥物與吸附性制劑聯用會導致藥物成分被吸附到制劑中,隨糞便一起排出,降低藥效,建議聯合用藥間隔>2h。②重復多次用藥:作用機制相似的藥物聯用,容易造成藥物間作用拮抗,不僅降低藥效,還會起不良反應,建議采用一種藥物代替相似藥物即可。③用法不正確:一些藥物藥效與用藥間隔期、藥物濃度及作用時間有關,與血藥濃度、最低抑菌濃度成正比,因此與藥物在體內的最高濃度無關,對時間具有高度依賴型。在選用該類藥物時,要口服同類型制劑,維持標準血藥濃度。④用量不正確:兒童吸收藥物、利用藥物的能力與成人有差異,各系統、器官處于發育階段,因此,用量應根據兒童實際體重、年齡等進行合理確定。⑤藥物配伍不當:如注射用阿洛西林鈉與葡萄糖注射液聯用,應根據兩種藥物的最適pH值調整。葡糖糖在阿洛西林鈉最適pH值時會析出沉淀,應調整為0.9%氯化鈉溶液聯用注射用阿洛西林鈉。因此,社區門診應加強用藥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嚴格審核處方,減少不合理用藥現象,以期提高治療有效性,保證兒童治療安全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