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生 陳凱聲 王美鶯
摘要 目的:探討自體CIK生物細胞治療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80例,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40例。所有患者都經過手術、化療,A組采用CIK治療,B組不采用CIK治療,觀察兩組的療效。結果:經過CIK治療,Am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腫瘤標記物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B組;實體腫瘤的大小變化明顯。結論:CIK用于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效果較好。
關鍵詞 CIK生物細胞;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
資料與方法
近3年來收治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患者都經過手術、化療,其中40例采用CIK治療,其他40例不采用CIK治療。80例中,食管癌30例,肝癌10例,胃癌10例,腸癌30例。
方法:①CIK細胞免疫療法:CIK細胞是將個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體外用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獲得的T淋巴細胞,兼具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NK細胞的非MHC限制性殺癌優(yōu)點,又稱為NK細胞T淋巴細胞。目前CIK細胞被認為是新一代抗腫瘤過繼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②把80例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分成兩組,設采用CIK細胞療法的40例為A組,不采用CIK細胞療法的40例為B組。對采用CIK細胞免疫療法的患者進行甲肝抗體、乙肝兩對半、丙肝抗體、戊肝抗體、梅毒特異性抗體、艾滋病抗體、血常規(guī)、血生化等檢查。檢查合格者,征得患者同意,由主管醫(yī)師提出申請,副主任醫(yī)師以上高級醫(yī)師審定,排除生物制品過敏史,肝、腎、心臟功能不全,妊娠、哺乳期,不能進行淋巴細胞分離術或少量多次抽血者及冠心病急性發(fā)作、外周靜脈通道不能開放等。經過抽血檢查合格后,抽取患者80~100mL外周靜脈血,經血細胞分離機分離出單個核細胞在體外經多種細胞因子作用大量擴增,培養(yǎng)約2周。經檢驗合格后,通過靜脈回輸到患者體內。小療程連續(xù)2d,每天輸注6袋,共輸注12袋細胞;大療程連續(xù)4d,前3天每天輸注6袋,第4天輸注7袋,共輸25袋細胞。回輸時應由護士陪護,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密切觀察有無寒戰(zhàn)、發(fā)熱、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CIK細胞是誘導、激活的自體細胞,這種治療相對安全,有部分患者可能在2~10h內出現(xiàn)體溫升高,達37.0~39℃,持續(xù)2~6h,可自行緩解,極少數高熱患者使用解熱藥可完全緩解。平時可配用抗過敏藥,如異丙嗪、苯海拉明等。
療效判定標準和評估方法:①T細胞亞群:CD3/CD4/CD8/CD56是否升高或者降低。CD4/CD8增高,表示輔助性T細胞高于抑制T細胞,說明免疫力好。CD3是總T細胞,CD3高表示總T細胞較高。CD4/CD8和CD3都高,是由于輔助性CD4細胞增高,因而總的T細胞也增高,是機體免疫力好的表現(xiàn)。a.顯效:免疫水平恢復正常且維持≥4周;b.有效:免疫水平提高>80%并維持≥4周;c.無效:免疫水平無明顯變化,或免疫水平下降。②生活質量采用Karnofskg評分標準:提高>20分為顯效;提高10~20分為有效;提高<10分至下降<10分為穩(wěn)定;下降≥10分為惡化。③血清學腫瘤標志物變化:a.顯效:升高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恢復正常且維持≥4周;b.有效:升高的標志物水平減>少65%且維持至少4周;c.好轉:升高的標志物水平減少<65%或增加<40%;d.無效:標志物水平增加>40%或從正常到超過正常值,或標志物水平治療后降至<10倍正常值。④實體腫瘤療效評估標準:a.顯效:腫瘤完全消失;b.有效:腫瘤縮小>50%;c.好轉:腫瘤縮小>50%,或增大<25%;d.無效:腫瘤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⑤生活質量觀察(食欲、睡眠、體重):a.顯效:3項指標改善明顯;b.有效:3項指標改善;c.無效:3項指標無明顯變化。
結果
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見表1。
生活質量:食欲、體重、睡眠情況,見表2。
血清腫瘤標志物改善情況,見表3。
實體腫瘤大小變化,見表4。
50例中消化道晚期腫瘤中1例男性患者,70歲,2014年12月為食管MT晚期,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心胸外科醫(yī)師表示無法手術治療,經過4個療程CIK細胞療法,發(fā)現(xiàn)鎖骨上淋巴結消失,遂進行食管MT手術,術后恢復正常進食,各項生活指標良好。
討論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腫瘤治療中傳統(tǒng)的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有了很大進步,但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期仍提高不大,傳統(tǒng)的放、化療發(fā)展已進入平臺期。外科切除手術無法完全切除微小癌組織,留下的微小殘留病灶成為腫瘤復發(fā)的根源,而自體CIK細胞免疫治療的應用正好是對這些治療方法的有效補充。
我院近3年來開展自體CIK細胞免疫療法100多例,對于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產生良好的效果,與不采用此方法的患者相比,有顯著療效。在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如食欲增強、睡眠改善、體力增強、體重增加、腫瘤標志物下降,肝功等方面有明顯好轉。對于腫瘤復發(fā)和遠處轉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即CIK細胞,最早在1991年由美國斯坦福大學SehmidtWolf等首次報告。該細胞具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非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限制性殺傷腫瘤細胞的優(yōu)點。
國內外臨床研究表明,CIK細胞免疫療法被認為是新一代腫瘤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之一。體外擴增CIK技術的日益成熟,為CIK的臨床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越來越多大型醫(yī)院嘗試應用CIK治療癌癥患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