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勝強
摘要 目的:探討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方法:收治輸尿管結石患者90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體外沖擊波碎石術,觀察組給予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縮短(P<0.05);觀察組結石排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手術時間短、風險低、術后結石清除更加徹底,并發癥也較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少。
關鍵詞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患者臨床病癥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嚴重者出現腰腹絞痛或尿血等。傳統的治療主要是使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雖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是結石清除率并不理想,患者術后復發率比較高,且術后并發癥也較多。隨著臨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發現現代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LL)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更加顯著。本文對兩種不同手術方法的療效進行探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輸尿管結石患者90例,進行研究,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輸尿管結石患者90例,按照入院編號尾數單雙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26~52歲,平均(38.40±2.30)歲;其中輸尿管上段結石15例,中段結石18例,下段結石12例。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6~54歲,平均(38.20±2.12)歲;其中輸尿管上段結石13例,中段結石17例,下段結石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鶡o手術禁忌證和麻藥過敏史,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方法:①對照組給予ESWL治療:術前行輸尿管彩超檢查,確定結石位置和大小。中段結石和下段結石患者取俯臥位,上段結石取仰臥位。使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機治療,電壓110~140v,頻率60~70次/min,焦點區域60~120MPa,每次沖擊800~1200次,1次,2周,沖擊總次數1000~3000次。②觀察組行LL治療: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實施腰硬聯合麻醉。使用40mL左右的碘伏溶液沖洗患者尿道,待沖洗干凈后,使用5號輸尿管置入患者的尿道和膀胱中,經輸尿管置入輸尿管鏡。采用德國公司生產的鈥激光器碎石,功率20~40W,頻率1.0~2.0J/20Hz。在輸尿管鏡的引導下確定結石位置,并用鈥激光器一一擊碎,碎石直徑均<4min。碎石完成后,使用Elliek沖洗,徹底清除碎石。術后行常規消毒、預防感染和利尿治療。于術后3個月觀察患者療效。
觀察指標:比較患者手術時間,統計患者術后3個月結石排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延遲愈合等)。
統計學方法:對于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33.40±3.30)min,顯著短于對照組的(58.30±1.20)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04,P<0.051。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術后3個月結石排凈率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結石排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討論
輸尿管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多發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可出現輸尿管梗阻、感染等,嚴重時,將引起患者腎功能衰竭。目前,臨床治療輸尿管結石疾病的手段眾多,其中常見和應用比較廣泛的包括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等。其中ESWL手術創傷較小,且非侵入性治療,可有效避免手術對組織的創傷,但是,其臨床推廣卻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最終經過臨床實踐研究表明,LL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碎石的成功率高,結石清除徹底。并且該手術方法的創傷小、安全性高。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經過LL治療后,患者手術時間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結石排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實踐表明,相較于ESEL,LL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更加顯著,術后并發癥少,安全性高,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