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文 楊成鳳
摘要 目的:探討檢驗科與臨床及醫務科“危急值”管理情況調查與解決對策。方法:選擇“危急值”報告事件4655例進行分析。結果:以腎內科、急診科、急診科門診及消化科發生危急值最多,主要涉及的檢驗項目包括出凝血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肌鈣蛋白、淀粉酶等;星期一危急值報告最多,星期日最少。結論:檢驗科與其他臨床科室及醫務科在危急值報告中需協調合作,并對危急值進行追蹤分析,可有效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事故風險。
關鍵詞 檢驗醫學;危急值管理;追蹤分析
本次研究選擇2016年1-12月作為研究階段,對在此階段內發生的“危急值”報告事件4655例次進行處理,總結危急值管理情況以及解決對策,獲得一定研究成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6年1-12月作為研究階段。其間檢驗科共收集涉及危急值項目檢驗樣本625026例,對在此階段內發生的“危急值”報告事件4655例進行處理,其中男2657例,女1998例;涉及臨床科室21個,危急值項目16項。
研究方法:整理4655例危急值報告科室、項目、時間、如何處理以及處理效果等,以LIS報告為標準。在臨床檢驗危急值出現時,需立即開展檢驗儀器的操作與數據審核工作,確認無過多人為因素以及質控影響因素,核準并打印危急值報告,同時與相關臨床科室緊急聯絡,做好相關記錄。追蹤方式以報告后60minLIS系統查詢與電話追蹤相結合,隨機抽樣。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Excel軟件分析數據,利用率(%)表示計數資料,利用統計學語言描述研究結果。
結果
臨床科室分布:危急值報警部門最多的科室為腎內科,其次為急診科門診、急診科以及消化科,見表1。
主要檢驗項目包括血糖、血鉀、肌酐等,見表2。
部分及時處理能在短時間內解除的“危急值”項目追蹤情況,見表3。
討論
危急值報告需具備準確性和及時性,這意味著在樣本檢驗過程中需注意諸多環節的控制與管理。因此在院內應建立危急值管理小組,共同對院內危急值報告的發生率、時間、檢驗項目、科室分布等進行有效評估,并進行相應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危急值調整時間一般較長,切忌操之過急,而且在危急值報告調整后需注意隨訪情況。從表3可以看出,我院臨床科室對危急值的處理除鈣離子在腎內科醫生對部分患者評估為暫不處理外,其余項目均能得到及時處理。而在對危急值復查中有所不足,存在復查不及時的情況,這也就凸顯了檢驗科危急值追蹤管理的重要性。作為檢驗科工作人員,需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明確危急值項目及范圍,避免漏報,注意登記與書寫的正確。而臨床科室若發現危急值報告不完整,或記錄錯誤,需及時同檢驗科聯系,并處理危急值報告,避免耽誤病情。醫務科則需統籌全院,整合資源,調節科室之間的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