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靜脈穿刺患者的影響。方法:收治接受靜脈穿刺患者60例,平分兩組。干預組采取常規穿刺干預,心理護理組在常規穿刺干預基礎上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穿刺前的心率、焦慮情況和治療依從性。結果:心理護理組患者穿刺前心率、焦慮情況和治療依從性都優于干預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改善靜脈穿刺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靜脈穿刺配合度。
關鍵詞 心理護理;靜脈穿刺;臨床效果
靜脈穿刺是疾病治療的基礎手段,臨床護理人員需要掌握這一基礎技術操作要點。但是患者在進行靜脈穿刺時會產生疼痛感,為了減輕患者疼痛,臨床需要加強護理干預。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靜脈穿刺患者60例,分析心理護理在靜脈穿刺中取得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靜脈穿刺患者60例,30例進行常規的靜脈穿刺護理干預(干預組),30例在干預組的基礎之上加心理護理干預(心理護理組)。心理護理組男女比例17:13;年齡10~78歲,平均(44.73±2.42)歲。干預組患者中男女比例15:15;年齡13~80歲,平均(45.02±2.65)歲。參與研究的患者和家屬對此次的護理主題、護理方法、護理過程、護理目的均了解。干預組、心理護理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可展開比較(P>0.05)。護理方法如下。
干預組:干預組進行常規的靜脈穿刺護理干預。主要是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并做好穿刺準備,告知患者放松肌肉,不能過于緊張。如患者過于緊張,則可進行深呼吸,以平復心情。
心理護理組:心理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加行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①環境護理:醫院需要建立專門的輸液區,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輸液區的整潔、安靜,保持空氣的清新度以及空間的舒適度,避免輸液區雜亂無章。此外,護理人員在與患者談話時,需要注意音量和態度,不能過于大聲,避免影響患者情緒。②常規護理:在靜脈穿刺之前需準備好相應物品。從醫學理論的角度為患者講解相關疼痛知識,讓患者了解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之中疼痛感不可避免,如果過于緊張和恐懼,疼痛感會增強。在為患者穿刺時,遵循快準穩的原則,但是操作需輕柔,盡量能夠1次穿刺成功,以減少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之中,不能來回穿刺,動作不過于粗暴,以免讓患者加深穿刺的不良印象。③心理護理:在靜脈穿刺時,患者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恐懼、緊張心理,這會對穿刺成功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患者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慢性疾病患者對于醫院的服務流程比較清楚,因此會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進行靜脈穿刺時,選擇經常為該類患者進行穿刺的醫護人員,因為醫護人員了解患者身體容易穿刺的部位以及患者疼痛敏感部位。即使醫護人員在穿刺的過程之中失敗1~2次,患者也比較容易接受,醫護人員會給予患者足夠的信任。如果患者為小兒,在穿刺時多會哭鬧對抗。因此在穿刺之前,需要與小兒家長進行溝通,讓家屬了解穿刺前后的要領,讓患兒和家長盡量配合穿刺。如果為急癥患者,護理人員不能慌張,要有專業精神。在患者入院時,從容接待,并安撫患者和家屬的情緒。在穿刺時找經驗豐富的護士,盡量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靜脈穿刺,以此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給予其尊重和理解,以患者的病情作為依據展開針對性的生活指導和心理輔導,尊重患者的意愿,以獲取患者的配合。護理人員在穿刺時不能過于急于求成,需集中注意力進行靜脈穿刺,并分散患者注意力,以此消除患者的焦慮。
觀察指標:在進行靜脈穿刺護理干預之后、穿刺之前對患者的心率進行監測,在靜脈穿刺完畢之后對患者的焦慮狀態進行評分,了解患者心率、焦慮、配合度以及1次穿刺成功率。
統計學研究:對研究所得相關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整理好相關實驗數據后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通過率(%)表示,計量資料則通過(x±s),如P<0.05則可證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若P>0.05則可證實研究獲得的數據不具有可比性與統計學意義。
結果
焦慮評分和心率對比:護理干預之后,干預組焦慮評分、心率分別為(55.73±4.38)分、(78.69±9.81)次/min;心理護理組焦慮評分、心率分別為(43.18±4.03)分、(73.51±8.76)次/min,干預組焦慮評分和心率明顯高于心理護理組,將干預組和心理護理組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次穿刺成功率:心理護理組患者主動配合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均明顯高于干預組(P<0.05),見表1。
討論
臨床十分注重靜脈穿刺時的護理干預,這樣不僅僅能取得較佳的效果,還能消除患者的焦慮。在進行靜脈穿刺的過程之中,患者會擔心護理工作者的穿刺技術,加上病情的困擾,患者十分容易激動和緊張,致使皮膚血管收縮,無法顯露出局部靜脈,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靜脈穿刺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顧慮,讓患者了解病情,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豐富的護理知識以及較高的語言藝術修養為患者講解相關的穿刺知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應態度熱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此獲取患者的信任,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工作人員應向患者、家長講解靜脈穿刺知識,讓患者了解穿刺過程中疼痛感無法避免。本次研究之中,干預組焦慮評分和心率明顯高于心理護理組(P<0.05)。雖然良好的環境、護理服務質量能夠保障患者在治療時的配合度,但是,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患者恐懼感,有助于患者主動配合。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護理組患者主動配合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分別為76.67%、100.00%,干預組患者主動配合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分別為30.00%、83.33%,心理護理組患者主動配合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均明顯高于干預組(P<0.05)。所以,心理護理用在患者靜脈穿刺之中,能夠消除患者焦慮,提升患者的主動配合率。
總之,在靜脈穿刺時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值得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