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偉 顧益瑋 奚磊 梅久紅 張衛芬 章璞 徐高潔
摘要 目的:評價社區中醫預防管理對高血壓高危人群的預防效果。方法:選取高血壓高危人群136例,隨機平分兩組。對照組行社區常規管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中醫預防管理干預,比較兩組的健康知識知曉率、血壓控制率、滿意度等。結果:經過2年社區中醫預防管理,試驗組血壓較對照組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知曉率及滿意度也較對照組有所提高。結論:社區中醫預防管理能夠提高高危人群的健康意識,降低血壓水平,延緩高血壓病的發生。
關鍵詞 社區中醫預防管理;高血壓高危人群;預防效果
高血壓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殺手,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亦有年輕化的趨勢。本病一旦確診,只能通過藥物來控制血壓,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前期研究表明,對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有效的干預有助于控制血壓、減少發病率,高血壓的預防比治療更有意義。我社區將中醫預防管理干預應用于高血壓高危人群,觀察其預防控制效果,具體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1月-2017年10月選取轄區內高血壓高危居民136例,隨機分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8例。試驗組中,男28例,女40例;年齡50~69歲;平均收縮壓(128.9±9.8)mmHg,平均舒張壓(85.5±3.7)mmHg。對照組中,男26例,女42例;年齡50~69歲;平均收縮壓(130.4±7.5)mmHg,平均舒張壓(86.1±3.22)mmHg。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具有超重或肥胖(BM)≥24kg/m2)。②收縮壓130~139mmHg和舒張壓85~89mmHg。③長期過量飲酒。④長期高鹽膳食,符合高血壓高危因素>2項者。
排除標準:①拒絕接受中醫預防干預者;②高血壓患者;③年齡>70歲或有高血壓家族史者等高血壓不可改變因素者。
方法:①篩查建檔:根據篩查結果建立高血壓高危人群健康檔案,記錄干預前的基本情況、病情、血壓值、宣教干預記錄等。②辨證施治:由中醫科醫生成立中醫體質評估小組,以中醫體質辨證為基本理論,對納入檔案管理的試驗組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中醫體質評估,使受試者通過評估了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易患疾病、健康狀態。③中醫預防干預:高血壓高危人群中的對照組按照《上海市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指南》要求,進行慢性病管理。高血壓高危人群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高危人群不同體質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項目團隊人員每3個月隨訪干預1次,干預內容包括:a.精神調攝:從養神和養身兩方面開展,心境平和,保持良好心態,作息制度合理,避免緊張等;b.合理飲食: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減少鹽攝入、減少膳食脂肪攝入、補充鉀離子、適當補鎂、充足的鈣質,忌“三高”食物;c.戒煙、限酒;d.根據體質進行健康調理:陽盛體質類人群多中青年人;囑平素少食辛辣燥烈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潤腸丸。陰虛體質類人群多形體較瘦,老年人居多;囑平時少食溫燥食物,多食干涼滋潤食物;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痰濕質類人群平時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可食蘿卜、金橘等食物,平素可服用選用二陳湯、六君子丸等。④穴位敷貼、自我按摩:常用降壓穴位有太陽、攢竹、風池、涌泉、三陰交、太沖、百會、印堂、合谷、內關、大椎、足三里、豐隆、太溪等。⑤知識講座:每3個月進行1次面向高危人群的知識講座,講座內容包括高血壓防治相關知識、飲食調攝、運動調攝等。并制作中醫健康處方發放給試驗組高危人群。⑥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組織開展穴位按摩,傳授降壓八段錦、太極拳、保健體操等傳統健身練功法。
觀察指標:通過自制《高血壓高危人群中醫預防保健干預效果評估表》了解高血壓高危人群高血壓防治知識、自我健康知曉情況及中醫預防服務評價和需求。通過社區中醫預防保健服務2年后,觀察研究血壓變化情況及高血壓知曉情況。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健康知識知曉率干預前后及組間比較:經過2年干預,試驗組各種健康知識知曉率均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除中醫知曉情況及食鹽攝人情況的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部分知識也有改善,但試驗組的改善更顯著和穩定(P<0.01),見表1。
自我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經過干預后,試驗組人員自我健康知曉人數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干預后除血壓知曉情況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x2=3-322,P=0.068>0.05),知曉體質人數及定期測量血壓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兩組人員血壓變化情況:經過干預后,兩組人員血壓水平較干預前均有所下降,試驗組血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60,P=0.000<0.05)。其中試驗組在干預前后舒張壓和收縮壓經配對t檢驗,干預后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血壓下降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預防服務評價和需求:干預后對兩組對象就目前社區醫院所提供的中醫藥服務總體滿意度進行了測評,試驗組滿意度從67.3%上升至92.4%。試驗組人員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總體滿意度較高,得到高危人群的認可。
在希望社區提供哪些方面中醫預防指導服務方面,兩組對象在中醫體質辨識、中醫慢病健康指導和中醫健康宣教及適宜技術方面普遍感興趣。
討論
高血壓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生活節奏的加快、肥胖、飲酒過量、高鹽飲食等因素,使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亦趨年輕化,高血壓高危人群的數量也明顯增多。對于高血壓,加強高危人群的干預,開展發病前的一級預防意義更大。
社區是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社區醫師是主力軍。本研究顯示,通過對高危人群體質分型、干預的個體化、綜合性中醫預防隨訪管理,提高了高危人群對高血壓及危險因素的認知,改變了不良行為,可以較好地控制血壓,延緩了高血壓的發生。
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在實踐中摸索并形成了一套中醫與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相結合的中醫預防保健工作機制,并形成了一套高血壓高危人群中醫預防保健操作流程與規范。
綜上所述,社區中醫預防保健管理對高血壓高危人群的血壓控制效果好,使高危人群知信行有所改善,擴大了中醫“治未病”慢病防治領域,值得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