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賀
[摘要] 目的 比較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自2016年11月—2017年9月期間在該院進行診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按照來院接診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常規尿液檢查)及實驗組(生化檢驗),每組39例,觀察與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經不同檢驗方式后的檢驗準確率及臨床檢驗總有效率情況。結果 實驗組糖尿病患者檢驗后的臨床總準確率為38例(97.43))%,顯著低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總準確率的30例(76.9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較常規尿液檢驗而言,采取生化檢驗可對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常規尿液檢驗;生化檢驗;糖尿病;診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065-02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較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加快了發病率的上升趨勢。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等癥狀,直接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對于現在的醫療水平,臨床針對糖尿病的診斷通常是以常規尿液檢查以及生化檢查為手段,但檢驗效果不為理想,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漏診及誤診的現象發生,不但給后續治療及預后康復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也增加了醫療糾紛的發生[1]。為此,為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檢驗準確率,意義重大。該文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分別采取常規尿液檢驗及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深入探討,該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在該院接受治療的78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上納入研究對象和家屬均知曉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均經臨床檢查明確,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均排除存在嚴重心、肝腎臟器損害等其他異常疾病。按就診的前后順序分成對照組39例(常規尿液檢查)和實驗組39例(生化檢驗),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43.23±2.5)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1.13±1.5)年;實驗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47.21±2.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2.12±1.3)年;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進行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方式
1.2.1 對照組 對該組患者均采取常規尿液檢查方式,均采取化學法葡萄糖氧化酶檢驗法,尿常規儀器是迪瑞Fus-2000,提取5 mL患者中斷尿液給予檢驗[2]。
1.2.2 實驗組 對該組患者均采取生化檢驗方式:①要求檢驗前1 d,禁止服藥降糖藥物或過多飲酒;②檢驗當天清晨應空腹后給予采血,同時臨床醫護人員準備好采血前的準備工作,如棉簽、止血帶及一次性枕頭等。協助患者采取合適體位后,對患者肘部采集3~5 mL靜脈血,并及時送往檢驗科[3];③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儀器型號為:愛科來,HA-818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并通過免疫熒光層分析法進行檢驗。再通過羅氏cobas 8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糖進行檢驗[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糖尿病患者經不同檢查方式后的臨床檢驗準確率情況;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經不同檢查方式后的臨床總檢驗有效率情況。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發現,實驗組糖尿病患者檢驗后的臨床總準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種由生活環境以及家族遺傳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由于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據有關報道[4-5],我們國家已稱為糖尿病發病率為第二高的國家,DM也成為了公共健康問題。糖尿病通常最為明顯的表現為“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飲水多,飲食多,排尿多;“一少”指的是體重會逐漸減少。很多患者在出現早期癥狀時,通常不會主動采取到院進行針對性治療,直至到病情嚴重階段才選擇治療。不但惡化了病情的發展,也耽誤了治療最佳時間[5]。引發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眾多,其中包括:①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在不斷下降等衰老問題的出現,導致漏服或錯服現象的頻頻發生。有的患者為了迅速達到治療目的,同時會使用幾種胰島素促泌劑降糖藥,更多的患者不能正確掌握藥物的正確服用方法,特別是多種藥物存在聯合用藥時,對餐前、中、后等口服藥容易產生混淆。②多數糖尿病患者不愛參加一些社區以及醫院的開展的健康教育宣傳,以各種理由婉轉回絕。甚至社區實施免費測血糖活動,通常均不接受,導致自我保健意識差。③飲食不規律的患者,經常暴飲暴食,不懂得飲食控制是各類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手段之一,極度缺乏控制飲食的毅力。④患者對胰島素的保存不佳,導致降低了藥物的療效。據有關臨床實驗顯示,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且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較為多見,這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可占總患病率的90%以上[6]。由于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且伴隨病程的遷延,極易引發皮膚、心血管等各個器官功能障礙等一系列并發癥的出現,嚴重可導致酮癥酸中毒,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臨床針對糖尿病的診斷通常以口服糖耐量試驗、常規尿液檢驗及生化檢驗為主要手段。其中口服糖耐量,極易受激素水平及時間等因素影響及限制,促使對檢驗血糖水平處于局限性,對飲食情況受到一定限制。而常規尿液檢驗不但檢查準確率相對較低,同時極易受到操作限制,且檢查過程復雜,但以上檢驗方式均獲得臨床一定臨床效果。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展與完善,生化檢驗也隨之不斷在提高,恰恰填補了尿常規出現的漏洞及不足之處[1]。檢驗糖尿病主要有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果糖胺值的測定情況。其中糖化血管蛋白可通過利用抗原抗體結合的方法,形成特異性反應,能夠通過較強的特異性進行識別糖基化多肽中的氨基酸。一旦體內的葡萄糖水平明顯增高時,從而促使糖化血紅蛋白的生成增加,同時促使氧合血紅蛋白含量減少,進而引發組織出現缺氧狀態,對血管內皮組織功能造成影響,進一步抑制對血管的主張,最終對微血管造成一定損害。該次實驗結果證實:實驗組糖尿病患者檢驗后的臨床總準確率為97.43%,其中包括漏診1例、無出現漏診現象,對照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總準確率為76.92%,包括漏診4例、誤診5例,這與劉弘利[8]在研究報告中實驗組患者獲得的臨床檢驗總檢出率為97.58%,較對照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總檢出率的78.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結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對于糖尿病患者實施生化檢驗的臨床應用效果佳,可有效提高臨床準確率情況,且操作簡便,可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診斷依據。
綜上所述,與常規尿液檢驗相比較,采用生化檢驗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檢驗,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霍美英.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3.
[2] 張凡,牛震丙.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94-195.
[3] 王晶紅.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127.
[4] 王紫芳.對比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3):505-506.
[5] 杜春妮.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109,111.
[6] 楊曉冬,歐雙余,林桂花.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臨床意義比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 20(17):49-50.
[7] 齊亞南.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5):51-52.
[8] 劉弘利.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33):104,106.
(收稿日期: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