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碧蘭 陳青青 陳美佳 黃秋梅 林淑玲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管理方案,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管理,觀察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自我血糖監測、血糖控制、護理前后血糖相關指標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自我血糖監測、血糖控制相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糖相關指標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監測能力,提升健康知識知曉度,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普及。
[關鍵詞] 健康教育;糖尿病;慢病管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148-02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飲食結構發生巨大改變,導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漲。糖尿病發病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均有較大關系,這些因素導致患者血糖含量不斷升高,最終誘發糖尿病[1],由于糖尿病屬于終身性慢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重要影響。該研究旨在探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特收集該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于該院進行檢查均確診為糖尿病,排除嚴重肝腎疾病、軀體疾病、惡性腫瘤、語言障礙及精神障礙者,10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47.5±4.5)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5±1.2)年;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8.5±4.2)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2±4.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為每位患者建立糖尿病門診檔案,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完善,詳細了解患者飲食、生活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飲食、生活習慣,提醒患者按時回院進行復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管理,其具體措施如下:①病情溝通。由于每位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如通過統一的健康教育,很難達到教育目的。因此,健康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結合每位患者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方案,除了對患者糖尿病常規數據進行詳細了解記錄,還應多和患者交流溝通,對患者以往用藥方案進行分析,并對患者血糖、服藥、運動等進行評估。②藥物教育。藥物教育應該是健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護理人員不僅要向患者詳細介紹糖尿病相關治療藥物用法及目的,還應對需接受胰島素患者詳細講解胰島素治療的優越性、方便性及治療目的,但由于胰島素治療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情況[2],護理人員應提前告知患者,提醒患者如出現手抖、頭暈、心慌癥狀時,應及時補充糖塊,特別是外出時,為防止出現低血糖,應隨時在口袋攜帶糖果。③糖尿病教育資料。由于口頭教育患者很難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達到教育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可將糖尿病相關知識制作成宣傳手冊,或通過視頻、微信公眾號、QQ群等形式,讓患者隨時隨地都可學習。針對條件便利的患者,患者可購買血糖儀,在家可對血糖進行自我監測,并對每日血糖波動變化情況進行記錄,回執詳細的血糖濃度變化表,以便臨床醫生更詳細的掌握患者情況。④飲食教育。患者血糖變化與日常飲食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對患者工作情況和勞動耐力進行詳細了解,并根據患者體重、身高對體重指數和能量攝取量進行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對每日攝入蔬菜、主食、水果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⑤運動教育。糖尿病患者受病情影響,其耐力水平也會出現相應變化,每位患者應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慢跑、散步、跑步、羽毛球、游泳等運動,運動時間可選擇中餐或晚餐后,每次運動時間不得超過45 min[3]。⑥心理教育。糖尿病屬于終身慢性疾病,患者需長期服藥對病情進行控制,隨著病程延長,許多患者心理建設逐漸崩潰,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緒,導致血糖控制受到影響。在護理時,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安撫,幫助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以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自我血糖監測、血糖控制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并對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量;采取問卷調查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該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知識掌握度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數據做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自我血糖監測、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對照組(n=50)生活方式改善36例(72.00%)、自我血糖監測34例(68.00%)、血糖控制26例(52.00%);觀察組(n=50)生活方式改善47例(94.00%)、自我血糖監測42例(84.00%)、血糖控制45例(90.00%);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自我血糖監測、血糖控制相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相關指標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比
對照組(n=50)護理前:空腹血糖(7.81±0.89)mmoL、糖化血紅蛋白(8.01±1.05)%、健康知識掌握(61.72±6.13)分,護理后:空腹血糖(6.43±0.59)mmoL、糖化血紅蛋白(7.25±0.67)%、健康知識掌握(76.35±7.52)分;觀察組(n=50)護理前:空腹血糖(7.76±0.87)mmoL、糖化血紅蛋白(8.03±1.02)%、健康知識掌握(63.25±5.87)分,護理后:空腹血糖(5.25±0.43)mmoL、糖化血紅蛋白(6.33±0.81)%、健康知識掌握(90.25±4.36)分;護理前,兩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糖相關指標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均可能對糖尿病發病有著密切關系,因多種因素導致患者血糖逐漸升高最終罹患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治療時間較長,許多患者需終身服藥,但由于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其治療效果也會相應下降[4-5],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隨著現代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糖尿病健康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一問一答的傳統模式,現代健康教育需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和治療方案,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和健康教育宣傳[6]。該研究對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管理方案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管理,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生活方式改善、血糖控制、血糖指標均獲得顯著改善,且患者健康知識率得到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7-8]。
綜上所述,醫院應認識到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加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力度,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最終提高其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潘紅艷,張文明.糖尿病社區慢病管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1):371-372.
[2] 辛意.社區慢病管理聯合家庭保健員在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89-90.
[3] 許宗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社區慢病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7):125-126.
[4] 郝秀雙.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管理的影響[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0):167-168.
[5] 杜曉黎.健康教育在社區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中的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0):422-423.
[6] 施衛東.個體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9):371-372.
[7] 劉冬花.糖尿病社區護理健康教育路徑應用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73-174.
[8] 楊華,王志興.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路徑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7):218-219.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