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娟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實驗中學,山東 濟南)
運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根據法則、公式等正確進行運算,并理解算理,能夠根據問題條件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梢姡\算能力的構成并不只是簡單應用機械重復已學的法則和公式,還包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體驗、選擇與主動建構。
運算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功。初中階段是培養數學運算能力的黃金時期,初中代數的主要內容都和運算有關,如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函數計算和解方程。初一是初中三年打基礎的一年,掌握好各種運算本領和計算能力對學生至關重要,中考也越來越重視學生要具有“堅韌的計算毅力”。下面就結合初一“有理數的運算”,談一談初中數學計算能力的提升方法。
對概念的分析要透徹,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省掉知識產生的實際背景,直接進行運算教學,學生會對所學知識缺乏真正的感悟和體驗,短期看似節省了時間,但容易出現知識漏洞,造成很多學生“看似會做,動筆就錯”的現象;缺乏對運算內涵的深度分析,從而采取重復的訓練加以補救,“治標不治本”,從長遠看,并不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學生在學習負數時與學習“0”、分數、小數相比較而言,學生難以理解負數的實際意義。曾經是運算符號的“+”(加)和“-”(減),放在數字的前面成為性質符號,在進行有理數運算時因多次出現負號而犯錯誤,這種錯誤甚至到了初二、初三仍舊會發生。
教學中,要把概念、公式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例如,對絕對值的理解。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知道5的絕對值是5,-5的絕對值還是5。卻不知道當a<0時,a的絕對值是什么。應該是a的相反數-a。
例如,“相反數”的概念: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應該詳細地給學生強調“數字相同,就只有數字前面的符號相反”,同時,舉例,-3和3是一對相反數,而-2和3不是一對相反數。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歸納總結法則,一名學生表述不全面,就多名學生不斷進行補充調整,教師從旁引導,最終得出有理數法則。新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如果直接將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告訴學生,經過大量的練習,學生也能熟練地掌握運算技巧。但由于沒有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出現知識漏洞,導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法則的探究過程成為重要的一環。例如:
(1)下列一組算式的結果應該如何計算?請同學們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當學生寫出結果并說明道理時,讓學生通過觀察這組算式等號兩邊的特點去發現積的變化規律,然后再出示一組算式猜想其積的結果:
(-3)×(-1)=______;
(-3)×(-2)=______;
(-3)×(-3)=______.
通過對兩組算式的對比觀察,歸納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猜想能力和表達能力。結論:正×正=正,負×負=正;負×正=負,正×負=負,簡稱“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乘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乘積。
學生計算自然數的乘法已經非常熟練,并且能聯系生活實際給出相關背景解釋。引入負數后就不同了,“負數與正數相乘”尚且能用有理數的加法來解釋,如連續降溫。但“負負得正”就不容易解釋了。
例如,有理數的乘法,如果水庫的水位每天下降2 cm,現在水位在水文標尺刻度的0處,3天前水位在水文標尺刻度的何處(規定水位上升為正,下降為負)?顯然3天前水位在水文標尺刻度的 6 cm 處,這就可以表示為(-2)×(-3)=6。因此,“負負得正”也是可以通過客觀實踐證明的。
(-1)×2×3×4=_________;
(-1)×(-2)×3×4=_________;
(-1)×(-2)×(-3)×4=_________;
(-1)×(-2)×(-3)×(-4)=__________;
(-1)×(-2)×(-3)×(-4)×0=____________.
通過對以上算式的計算和觀察,學生不難得出規律:多個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決定,當負因數有奇數個時,積的符號為負;當負因數有偶數個時,積的符號為正。只要有一個數為零,積就為零。下面我們就在實際做題時應用這一規律:


因此,簡單地記為口訣“先確定符號,再計算數值”。
學生運算能力的鞏固與養成需要經過模仿階段、逐步熟練階段以及自動化階段。而學生要達到運算的自動化階段,除了需要概念與法則的正確了解外,還需要適當的重復訓練。
1.堅持每天練習
選幾道計算題寫在紙上,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完,然后小組打分,自行訂正,教師收上來統計出差題目,集中講解。
2.上好習題課
習題課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習題課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在教學中主要配置三組練習題:一是鞏固性基礎題,即直接應用公式或法則的題目;二是變式性中檔題,即對基本題進行適當的變形;三是綜合靈活性難題,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適度滲透整體思想等數學思想。
例如,有理數的運算:基礎題直接使用法則,以符號的判斷為重點,主要是單一的運算,題目中的絕對值不大,目的在于熟練掌握法則和準確定符號;中檔題,適當加大絕對值或形式適當復雜,可將小數,分數進行混合運算,重點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難題則是較復雜的混合運算,重點是處理運算順序,適當設置運算技巧和方法,如互為相反數的和為0,湊整,整體代入的思想方法,然后逐步向合理、靈活的高層次方向發展。
實行點卡晉級制。每張“學士”卡3個點為滿,5張“學士”卡兌換“碩士”點卡,3張“碩士”卡兌換“博士”點卡,分別給予不同的獎勵。
1.開展作業評比活動
要求先改錯,再完成當天作業。優的個數達到3個,發放“學士”點卡一個點。通過評比,使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每次作業,養成書寫認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2.組織小組間競賽活動
(1)課上回答問題加分;(2)小組成員上白板答題做對加分;(3)當堂小測加分。題量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可以設置4到6個。一半基礎題,一半能力提升題(包含技巧題),做完小組交換打分,時間大約10多分鐘,小組長統計得分情況反饋給課代表加分。
每兩周統計小組得分情況,前三名小組成員發放點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學生如果不能將概念、公式爛熟于心,就會混淆法則,不能夠正確運算出結果。例如: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與減法法則混淆,(-5)+(-3)與(-5)-(-3);
(2)有理數的乘法與乘方法則相混淆3×3與33;
(3)乘法對加法的分配率a(b+c)=ab+ac,而除法沒有分配率,將 36÷(6-9)=36÷(-3)=-12 錯誤計算為 36÷(6-9)=36÷6-36÷9=6-4=2。
題不在多,而在于精,把一些“經典”的題多做幾遍,把做錯的題當新題,隔幾天拿出來再做一遍,也是一種高效率的、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運算習慣對于提高基本運算能力極為重要。學生做題出錯,基礎不牢固,考試成績起伏大,大多是由平時的不良習慣所致。
1.仔細審題,這樣運算起來方法會更正確、更合理,數學運算速度會不斷提高。減少出現差錯,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的情況。
2.認真書寫,嚴格地按照解題格式答題。
3.使用草稿紙,做完題之后及時檢查,易錯點可以多算一遍。
4.不懂就問,獨立完成作業。
5.歸納總結,整理錯題。
有這樣的學生,每天都很認真地學習、做題,可一直在做很多相似的、會做的重復題目,而不會做的題目要么是沒遇上,要么就放在一邊不聞不問,導致成績不理想。這就要求學生要自己總結,對所做的題目進行分類,哪些是會做的,哪些是不熟的,哪些是不會做需要求助的,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每個學生的錯題都具有個性特征,整理錯題本,不只要求得出正確的答案,還要求學生寫出錯誤原因,加深印象??梢詮拈_學就建立錯題本,堅持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類的錯誤,減少了不必要的失誤,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時緊時松,只有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老師也應以身作則,板書時、批改作業時,都要作出表率,促使學生養成正確、合理、快速進行運算的習慣,提高運算能力。
在學習有理數的運算過程中,由于引入了負數,出現了新知識與原有小學非負數的舊知識不同的情況,新知識的圖式結構與原有圖式相沖突,必須通過順應來完成。教師的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經驗,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實際學習,切不可急于求成。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接受新知識,要允許學生出錯,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矛盾斗爭中逐步建立起新的平衡。
數學教學既要重視數學內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也要重視數學的發現、創造過程中具體化、經驗化的一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和數學基本素質。提高學生有理數運算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