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向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中重要的內動力。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主要在課題上進行。就此,談幾點課堂教學方法的點滴體會。
興趣藝術想象力創造力審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藝術魅力,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的教學手段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導入新穎,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篩選使用的信息,利用多媒體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便、直觀性強等特點,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教學《小烏鴉愛媽媽》這一課時,通過課件加上配樂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共鳴,懂得去愛媽媽,敬佩小烏鴉的做法。另外,一段親切的談話導入,也能讓學生盡快的進入狀態。如同學們,上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期待著見到你們。這樣導入可以營造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下面的課堂活動。
二、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創新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欣賞教學中,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學習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行探究,盡量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啟發學生和知道學生參與、體驗音樂。如在欣賞中,教師不急于說明作品里的知識和內容,先引導學生完整聆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和鼓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體驗、探討各種作品中的人類豐富的情感和思維。通過啟發性、誘導性、提示性提問,鼓勵表達對所聽音樂的獨立的,與眾不同的感受與見解。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通過聆聽、想象及聯想,會有多種解釋和答案的產生,有利于培養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時,老師不要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學生的回答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是對藝術的感知和理解,是對作品的情感體驗,也許不夠全面,老師決不能一棒子打死,刺傷學生的自尊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及創新精神。之后,再聆聽一遍音樂,學生可將內心的感受用動作、美術等形式表現出來。
音樂欣賞教學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行。老師不是在傳授知識,而是和學生一起分享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了學生的審美情感,發展了學生的審美想象,增強學生的審美理解,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逐步提高欣賞審美水平。
三、在唱歌教學中,感受、體會、評價、交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唱歌教學中,朗讀歌詞必不可少,一是從“文學語言”方面,加深對歌曲感情,藝術形象的理解。二是注意正確的咬字吐音,做到“字正腔圓”。這是唱好歌的前提。在教唱環節上,教師不是一味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唱。如聽完范唱后問學生:“聽了這首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覺得怎樣才能唱好它?”啟發學生去理解、去思考、去創造、去表達、去感悟。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個性的演唱。對于重點的句子老師要善于去模仿學生做不好的地方,學生聽辯、區別后想一想自己應該怎樣唱。第一段會唱后,讓學生隨琴補后面的歌詞,這樣節省了時間,也增強了自學能力,剩余時間欣賞一些學生喜歡的音樂作品,拓寬音樂視野。
通過分組唱,互相評價、交流、找出不足之處,討論改進方法,這樣的過程,學生會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學生主體性的突現,個性的彰顯,創造性得到解放,理解就更加深刻,演唱起來表達情感也就更準確,從而獲得情感的愉快,培養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四、培養特長,在實踐中啟發學生的興趣
我校在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的特色課活動中,音樂的特長生發展是積極的,大多數學生都成為了音樂的愛好者,在音樂的學習中受到喜悅、樂趣、得到啟迪,使智力得到發展,培養了良好的創造能力,為今后的成長添磚加瓦。
另外,通過對學生學習音樂的了解,利用興趣小組的學習,激發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欲望。通過排練節目,展示自己的才藝,發揮其特長,不僅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興趣,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有利于學校文藝活動的開展,有力的帶動了整個校園藝術氛圍的形成,也帶動了其他同學學習音樂的熱情。
綜上所述,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教學實踐中要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探究新的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使學生真生學會欣賞美、感受沒、體驗美,在藝術的天空中盡情翱翔、馳騁。同時,發揮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讓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享受音樂、學習音樂、發展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音樂教育.
[2]音樂欣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