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沛汝+楊文+楊柏瑞+宋超+王新祥+李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大學生創業對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創新的主戰場,要認真貫徹國家決策部署,承擔起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推動創新的責任和義務,不斷提高自身就業優勢。
“雙創”教育大學生就業資本再生產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雙創”理念,引起國際國內廣泛關注。在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將“雙創”理念上升到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高度,目的是推動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加速實現轉型升級,挖掘就業市場創新潛力。在結合大學生“雙創”教育改革發展上,李克強總理也特別批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貫徹國家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據國家教育部數據顯示,在我國高校持續擴招的背景下,2017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將達到795萬的歷史峰值,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根據全球創業觀察報告稱,每增加1名創業者,每年將帶動2.77人就業,未來5年將增長為5.99人。在高校中開展“雙創”教育,對于國家、社會、高校及大學生自身都是具有極其現實而深遠意義的。所以每年大學生就業創業都會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筆者將從資本的角度分析大學生“雙創”教育中資本再生產的過程,從而給高?!半p創”教育工作提供一種思路。
一、什么是資本再生產
本文將資本定義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敖洕Y本”是資本的最有效的形式,表現為金錢的形式;“文化資本”包括作品、學歷、文憑、頭銜等,本文定義為大學生在學校中獲得的文化知識以及取得的學位;“社會資本”則是社會聲譽和頭銜,也就是被社會認可的東西。資本再生產就是這三個資本本身的再生產和之間相互的轉化的過程。
二、大學生“雙創”教育過程中的資本再生產
1.完善課程體系,培養創業意識,文化資本再生產
高校仍然是以教育教學、傳授課本知識為主的部門,“雙創”教育理念的傳播只能作為增添大學生就業本領的輔助性教學內容,要受到學時、環境的限制,更不能替代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那么,如果一個大學生要去創業,他就需要相應的課程教育,所以高校就要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現有的教育體系當中,完善創業課程的設置。創新創業的課程可以采用必修和選修的形式,通過讓大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相關理論和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同時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學生的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多種途徑宣傳來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申報項目,提高大學生申請和開展項目的積極性。
在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學校還應該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大學生要主動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能力和專業素養,如何提高在實踐過程中的執行能力就成為他們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除了專業知識的積累,大學生還要具有果斷、堅定的品質以及相應的風險意識、商業意識和團隊意識,敢為人先地積極參與到各種創新創業項目當中。只有具備了扎實而豐富的知識儲備,進而才能使自身樹立起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并且在進行創新創業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更具有專業性,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潛能。
大學生還要懂得關注當前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趨勢,學會轉變傳統的創業觀念。大學生作為使用互聯網最頻繁的主要群體之一,應學會了解當前“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新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進行創新創業,學會將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轉化為各種創意,以“互聯網+”的新思維新理念帶動大學生成功進行創新創業,使創新創業的方式更多樣化,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氛圍。
2.完善創業體系,提供資金體系,經濟資本保發展
資金是制約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重要因素,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并向他們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目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資金主要通過自籌、貸款等方式,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所要承擔的風險也相應增加,導致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不高。針對這一現狀,政府可以建立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資金保障機制。各級政府應該設立專供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儲備資金,既可以用于資助一些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也可以為創業失敗的大學生提供資金保底。同時,政府的相關部門可以考慮放寬小額擔保貸款的條件,讓更多項進行創新創業的大學生能申請到貸款。除此之外,財政部門對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可以采取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大學生所面臨的資金壓力,以保證創業項目更好地發展。
經濟資本是最有效的一種資本形式,相對于其他兩種資本,可以更快速的轉換。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快文化資本向經濟資本轉換,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校企合作,提供政府服務,社會資本促“雙創”教育
在做好以上兩點的同時,學校還要注重與大型企業進行合作,構建“高校-企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大學生進行更好的創新創業提供技術和經驗指導,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高校建立起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之后,可以邀請大型企業的企業家為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講學,也可以引入社會上的投資人來投資大學生的創業項目,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有效的社會資源。同時,高??梢酝ㄟ^與企業的合作,對將要進行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到企業進行短期實習的機會,通過實習期的了解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政府可以打造一個創新創業的公共信息平臺,來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高技術和經驗指導。政府要加強社會資源的整合,及時在公共信息平臺上發布創業信息,為大學生實時提供國家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的相關政策、市場創新創業發展動向等信息。除此之外,各地區相關部門要建立起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援助中心,為大學生順利進行創新創業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服務,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對大多數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擁有最多的應該是文化資本,但是文化資本如果轉化為經濟資本這個過程比較慢,而且效率也比較低,所以高校在“雙創”教育教育的過程中就應該做好資本的整合者,有效地促進資本再生產,最終促成大學生的創業成功,并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
當然,人才培養是多元化的,并非每個人都有創新創業的條件,適合接受教育。創業創新也是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的。這樣才不會讓高?!半p創”教育工作誤入歧途,才能更好地將國家的政策落實到位,為大學生創造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楊倩.大學生創新能力結構與培養路徑研究[D].湖北大學,2013.
[2]曹瑞明,冉清文.關于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01).
[3]范巍,王重鳴.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4,(05).
[4]郭洪.大學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09,(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