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峰
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幫助孩子取得學業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育實踐中,學校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學生的習慣教育細化為紀律、學習、禮儀、衛生、生活等五個方面。從細節抓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養成教育的探索。
班主任工作學生行為習慣實踐探索在教育實踐中,我校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學生的習慣教育細化為紀律、學習、禮儀、衛生、生活等五個方面。從細節抓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養成教育的探索。
一、完善制度,確立目標,注重養成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明確要求和規范訓練。學校制定了《景泰縣第四小學學生一日常規》《景泰縣第四小學學生行為習慣檢查細則》《景泰縣第四小學班級常規評比細則》從習慣中的每一項內容做起,教給方法,具體指導,讓學生明確怎樣做,必要時還要給予示范,要深入調查了解學生,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有的放矢。要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我為什么這么做的道理,從思想上加以認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自覺地按照班規去做,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利用班會課時間,給學生講解《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讓學生懂得那些沒有學會按照社會準則而規范自己行為的人就會為自己招來麻煩,如果人不用規范約束自己的話,就有可能被帶入歧途,給社會、集體、家庭帶來危害。聯系孩子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抓住學生身上的主要矛盾給予指導。
針對小學生思想道德認知水平和成長發展規律,學校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班級管理為著眼點,從規范學生的言行,禮儀、衛生等細節入手嚴格規范學生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入校放學排紀律、兩操及文體活動紀律,開展好大課間養成教育活動。制定紀律、衛生、學習、禮儀、生活等五方面好習慣的培養內容,用編兒歌、講故事、演講等活動,來引導和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校強化制度建設,并健全育人機制,完善了班級管理量化細則等規章制度,內容細化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樹立了“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的教育理念。研究制定了學校崗位管理職責,明確了每個崗位教育工作目標,即“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二、關注環境,營造氛圍宣傳養成教育
為了營造濃厚的育人環境,學校精心設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墻壁說話,讓教室增輝,讓花草生情,讓精神升華。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校園宣傳欄、電子屏、黑板報等教育陣地進行廣泛宣傳,使全體學生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廣泛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在校園圍墻上,在樓道口,在水龍頭邊,處處張貼著從學生自編的童謠中精選出的好習慣警示語。如水龍頭邊提示:小小龍頭落淚滴,快快擰緊要珍惜;樓梯口提示:小樓梯,有黃線,上下都要靠右邊,不推不拉不擁擠,安全出行數第一;操場邊的柵欄墻上則提示:我們出操隊伍齊,天天鍛煉好身體;甚至在垃圾箱旁邊也有著這樣的提示:小小紙片莫貪玩,校園整潔展笑顏等等。由于這些警示語出自孩子們稚嫩的手筆,語言上貼近孩子,更便于他們接受。
三、依據學科,利用課堂滲透養成教育
學課教學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小學生在進行養成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陣地,要求教師在開展養成教育時一定要根據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養成教育因素,把養成教育貫穿于每科教學之中。在此基礎上,讓各個教研組,備課組制定出各學科教學的養成教育目標和主要內容,并寫出計劃安排,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貫徹落實。在長期熏陶,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四、家?;樱摵嫌舜龠M養成教育
首先,學校應擔當起指導家庭養成教育的責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思想,讓家長首先從自身做起,不僅要重視學業,更要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使養成教育形成氛圍,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其次,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以通過“電話”“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個時候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算真正養成了。
經過近3年的辦學實踐和不懈努力,景泰縣第四小學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喜人的辦學成績2014~2017年,學校先后獲得“甘肅省德育示范?!薄案拭C省快樂校園示范?!薄案拭C省語言文字示范?!薄鞍足y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白銀市道德講堂先進集體”“白銀市文明禮儀示范?!薄鞍足y市優秀家長學?!薄鞍足y市三八紅旗先進集體”“景泰縣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如今,校園內文明禮貌,清潔衛生、求知樂學的風氣日益濃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