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29
摘要 目的:探討婦產科急診腹腔內出血患者的最佳麻醉方案。方法:收治腹腔內出血患者204例,根據患者有無出現休克分為硬膜外麻醉組和全麻組,各102例。硬膜外麻醉組采取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全麻組采取靜吸復合麻醉。結果:全麻組總有效率優于硬膜外麻醉組(P>0.05)。結論:婦產科急診腹腔內少量出血患者在有效擴容的基礎上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休克患者應采取全麻方案。
關鍵詞 婦產科急診;腹腔內出血;麻醉方案
腹腔內出血是婦科急腹癥之一。該病具有發病較急等特點,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當腹腔內出血過多時,患者多處于休克狀態,針對患者出血情況以及全身狀態選取最佳麻醉方案可增加患者手術成功率。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是指將局麻藥注入硬膜外腔以阻滯脊神經根,使其支配區域暫時產生麻痹。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可用于除頭部以外的任何臨床外科手術中,其使用過程中為避免全脊麻,須準備好氣管插管裝置、給氧設備以及其他急救用品。全身麻醉采用靜吸復合麻醉,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者肌內注射進入體內,使患者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具體臨床表現為意識消失、全身痛覺喪失、遺忘、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松弛。為了探討婦產科急診腹腔內出血患者的最佳麻醉方案,本文觀察了在某醫院婦產科急診就診的204例腹腔內出血患者的基本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腹腔內出血患者204例,根據患者是否出現休克分為硬膜外麻醉組和全麻組,各102例。硬膜外麻醉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28.94±4.82)歲;血壓83~135/53~83 mmHg,心率82~136次/min,呼吸未見明顯急促;病程7~48 h,平均(19.24±5.17)h;腹腔出血210~800 mL,平均(481.24±34.69)mL;行輸卵管或附件切除術70例,行全宮切除術32例;手術時間45~110 min,平均(95.11±12.76)min。全麻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28.52±4.63)歲;血壓75~135/60~83 mmHg,心率81~134次/min,呼吸未見明顯急促;病程4~8 h,平均(5.12±0.34)h;腹腔出血480~1 900 mL,平均(1308.24±153.47)mL;行輸卵管或附件切除術65例,行全宮切除術37例;手術時間40~100 min,平均(76.18±8.63)min。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急診的臨床急救標準;②臨床資料真實完整;③經確診無其他重大疾病;④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⑤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及溝通障礙者;②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③存在血液疾病者;④存在器官性疾病者;⑤患者及其家屬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立即給予血壓、脈搏等測量,并對其他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給予患者麻醉前先觀察患者出血情況以及全身狀態,并建立靜脈通道。所有患者進行麻醉前15 min給予靜脈注射阿托品0.5 mg。兩組患者均使用咪達唑侖5 mg,芬太尼0.1μg/kg,成功插管后接呼吸機控制患者呼吸。①硬膜外麻醉組:在患者L2~3間隙穿刺進行置管,給予2%利多卡因3 mL進行皮試,5 min后給予1%利多卡因+0.5%羅哌卡因10 mL,麻醉1 h后間隔30rain追加2%利多卡因5mL。②全麻組:給予患者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0.7μg/(kg·h)。兩組患者輸液速度統一為8 mL/(kg·h),手術結束確認患者恢復意識后拔出氣管導管。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判: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效果,結果分為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麻醉失敗。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是否嘔吐、反流、窒息、舌后墜、喉痙攣、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支氣管痙攣、心搏驟停以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描述,并采用X2檢驗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硬膜外麻醉組總有效率99.02%,全麻組總有效率1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手術成功率比較: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醫生行手術操作。硬膜外麻醉組有102例患者手術成功,手術成功率100%;全麻組有102例患者手術成功,手術成功率1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安全性分析:硬膜外麻醉組患者以及全麻組患者手術后均未發生嘔吐、反流、窒息、舌后墜、喉痙攣、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支氣管痙攣、心搏驟停以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討論
麻醉可使手術患者在適度陣痛或者無痛苦睡眠狀態下完成手術,極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且方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不被患者影響手術進程。
早期臨床上常在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下進行外科手術,其臨床效果既往也被多項研究所證實。但隨著該方案的不斷廣泛應用,其不足之處逐漸明顯,有不少文獻報道,針對患者出血情況以及全身狀態對需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案在手術成功率、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面存在差異。用于硬膜外間隙組織麻醉的局麻藥應該具備彌散性強、穿透性強、不良反應小,且起效時間短、維持時間長等特點。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為利多卡因、羅哌卡因。靜吸復合麻醉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程度與血液內藥物濃度有關,并且可以控制和調節。這種抑制是完全可逆的,當藥物被代謝或從體內排出后,患者的意識及各種反射逐漸恢復。既往研究發現婦產科急診腹腔內少量出血患者在有效擴容的基礎上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休克患者應采取全麻方案。本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硬膜外麻醉組患者總有效率99.02%,全麻組患者總有效率100%,兩組患者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以及靜吸復合麻醉對于手術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硬膜外組患者平均腹腔內出血量小于全麻組,可見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適用于出血量少的患者,氣管內靜吸復合麻醉適用于出血量多或者休克的患者。本研究還發現,硬膜外麻醉組患者以及全麻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均為100%,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麻醉方式對于手術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所有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均未發生嘔吐、反流、窒息、舌后墜、喉痙攣、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支氣管痙攣、心搏驟停以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該結果說明了兩種麻醉方案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高。以上結果說明兩種麻醉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手術成功率,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適用于出血量少的患者,氣管內靜吸復合麻醉適用于出血量多或者休克的患者。
綜上所述,婦產科急診腹腔內少量出血患者在有效擴容的基礎上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休克患者應采取全麻方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