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88
摘要 目的:探討細致化護理用于急診重癥腦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癥腦梗死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細致化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護理后,研究組卒中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和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細致化護理用于急診重癥腦梗死患者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 細致化護理;急診;重癥腦梗死
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伴隨經濟的發展,基礎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使腦梗死發病率逐步增加。有學者指出早期給予腦梗死患者細致化護理可以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細致化護理為目前臨床上研究的熱點,有研究者給予呼吸科患者細致化護理后,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重癥腦梗死患者80例,分析細致化護理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重癥腦梗死患者80例,分為研究組(接受細致化護理)和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4.5±9.5)歲;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55.1±10.2)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
入選標準:①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②入院時病情危重、昏迷者。
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疾病、腦腫瘤者;②多發性創傷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細致化護理,具體如下:選擇科室能力強、護齡長、工作負責的護士組成細致化護理小組,首先評估患者個體化需求,使用針對性解決措施。①心理護理:重癥腦梗死患者疾病恢復期時,患者意識逐步恢復,會擔心疾病恢復及預后,此時護士要耐心與患者交流,避免患者有劇烈的心理波動。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時,護士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告知患者康復期護理方法。護理中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利用身邊順利康復患者的真實案例教育患者。②飲食護理:對于禁食的患者,護士要關注鼻飼營養液的護理,保證速度由慢到快,腸內營養使用前予溫開水緩慢泵入,觀察患者是否有胃腸道不耐受情況,第2天予腸內營養液泵入。護理中避免反流誤吸,定期更換胃管。③康復鍛煉:在患者意識恢復,能夠簡單、自主地進行交流活動后,立刻指導進行康復鍛煉。方案如下:患者的肌力、肌張力有所恢復后,告知其進行主動鍛煉,如直腿抬高、上臂外展、內收等。在護士及護工幫助下,健側肢體保持站立,患側肢體行下地行走訓練,出院后指導家屬協助鍛煉。④健康教育: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進行系統、科學的健康教育,以保證患者及時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醫護人員的各項醫療活動。
評價指標: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兩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分為心理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4個維度。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護理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兩組護理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研究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分分別為(85.61±5.57)分、(72.62±4.2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腦梗死是影響中老年,尤其是老年群體正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疾病類型。腦梗死在全世界高發,好發于老年人,大部分腦梗死患者出院后遺留不同程度的殘疾,給予有效的細致化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康復,提高生活能力。2008年國外學者提出細致化護理的概念,有學者指出細致化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有研究指出,康復護理可縮短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時間。通過細致化護理可以加快腦梗死患者的康復,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發現,通過細致化護理,研究組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及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分與對照組存在差異??梢钥闯?,細致化護理可以促進大腦病灶周圍的神經細胞通過軸突再生,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縮。同時,通過合理、科學的飲食護理,幫助患者改善機體營養狀態。因此本文認為,通過細致化護理可以促進急診重癥腦梗死患者腦神經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