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翠霞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寫話教學在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低年段的學生缺乏生活經驗,認知有限,他們的識字和寫字量都很小、積累的詞匯有限等,這些因素給學生寫話帶來一定的障礙;再加上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言的表達發展不平衡,部分孩子怕寫話。由此可見,讓學生輕松進入寫話之門,激發孩子的寫話興趣,并教給孩子寫作方法顯得特別重要。文章從多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引領低年段的學生步入寫話的“桃花源”并漸漸愛上寫話。
關鍵詞:低年段;寫話教學;熱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一二年級寫話目標是①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②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③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這充分說明了寫話教學在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很多孩子一提起寫作就感到頭疼,對寫話有厭煩情緒,覺得無話可說,或無法將想到的寫出來,對作文不感興趣。低年級的教師要想辦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水平,要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他們樂寫、善寫,以至于會寫,才不會有今后的害怕寫或不會寫習作的現象。由此可見,讓學生輕松進入習作之門,激發孩子的寫話興趣,并教給孩子寫作方法顯得特別重要。作為一名低年段的語文老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從多渠道引領孩子步入寫話的“桃花源”,感受寫話帶來的樂趣和自信。
一、抓住契機,巧用教材,實地觀察
我們教材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文質兼美,對孩子的寫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為學生學習作文提供了典范。 作為語文老師,我在具體的教學中總想方設法地利用好教材,聯系實際,選用一些經典的課文,學以致用地指導學生寫話。如上學期在鳥語花香的春天我們拉開了新學期的序幕。當我引領著孩子們愉悅地讀著與季節契合的語言優美、節奏明快的《找春天》時,腦中閃過這樣一個念頭:此時正值美麗的春天,我們的校園處處是美景,處處是春語,何不帶著孩子們到校園里去找春天。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故情者文之徑,辭者理之緯,徑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文之本源也。”這是講現實生活是文章的本源。想到此,我付諸行動,我帶著孩子們走遍校園的每個角落,天真無邪,對事物充滿好奇的孩子在校園仔細地尋找春天,觸摸春天,感受春天。聞聞這朵花,聽聽那邊鳥叫,看看這邊花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兒童模仿知識。模仿就是學習。”確實,兒童就是天生的模仿師。有了課文的章法引領,再加上自己真實地觸摸了春景,傾聽了春聲,聞到了春息等,他們筆下的《找春天》是那么美,那么真實,那么讓老師感動,在批改過程中,我眼眶閃著欣慰、喜悅的淚光。
附孩子習作一篇 :
找春天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我們幾個同學,脫掉厚厚的外套,沖出教室,奔向校園,去尋找春天。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
紅燦燦的杜鵑花一簇簇,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香噴噴的玫瑰花開放了,那是春天的裙子吧?
碧綠的柳枝在風中翩翩起舞,那是春天的長辮子吧?
春天來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懶腰,睜開眼睛一看,多么美麗、多么明亮的世界啊!小草綠了,桃花笑紅了臉,喜鵲、杜鵑在一展歌喉, 燕子帶著她那剪刀般的尾巴在剪柳葉呢!小朋友們呢?怎么不見了?哦,原來他們正忙著找校長“丟”的100本書呢!
二、繪本閱讀與寫話有機結合
繪本就是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書,是“畫出來的書”,以圖為主,部分還附有少量文字,所以,需要有人理解圖中的意思,才可以把故事完整地講出來。“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在許多發達國家,繪本早已深入各個家庭,孩子們在繪本的滋養下長大。通過繪本,他們聽了故事、看了圖畫、學了知識,潛移默化地建構起了精神家園,培養了多元智能。低年段的學生在感知、注意、觀察、想象、思維、言語等各方面都還處于較低水平,識字量不大,許多會講但對于有需要表達的字詞卻不會寫,會寫的字對于表達需要來說又是遠遠不夠等。日本的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中曾說過:“對孩子來說,故事是一個充滿驚奇、趣味,可以激發想象力的世界。民間傳說、童話故事及圖畫書中,也蘊藏著許多類似的神奇的種子。繪本就是以它獨特的魅力,帶給孩子純凈和美好的世界,賦予孩子豐富的語言。”繪本引領兒童走進閱讀,為兒童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大門,在閱讀的世界中讓學生逐步積累,感悟生活。如果恰當地利用繪本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不僅能發揮出繪本的價值,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在快樂的閱讀中發揮自己的想象,積累語言,還能在不斷的輸入過程中逐步輸出自己的語言,也就讓學生在閱讀的世界里漸漸提高寫話能力。繪本為孩子增加識字量,為豐富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借助于繪本直 觀形象的繪本,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繪本作為一種優秀的讀物,應用在低年段的課堂是必然的趨勢,它作為非常有價值的讀物用來進行閱讀和寫話教學是必然的,而讀寫結合就是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的最佳方式。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繪本把學生引入閱讀的優美世界,再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對繪本展開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寫話教學。
如我在引領學生讀繪本《愛心樹》的過程中,我適時設疑,引導學生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猜想情節,并鼓勵孩子把想到的和同學分享。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把孩子帶入廣闊的想象天地,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思維得到訓練,使孩子在讀、想、說、悟的過程中積累語文,為寫作打下基礎。學生豐富的想象讓這棵“愛心樹”的形象更加豐滿。這就是作家比我們高明的地方。他在作品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想象的空間,讓我們在閱讀中不時地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讀到結尾處,我及時地給學生參透寫作指導:①在我們的閱讀繪本過程中,我們及時地把自己的想象寫下來,這就是給作品“補白”。這是我們在閱讀中進行寫的一種方法。②在讀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結合前面閱讀中提到的“回味”,去寫自己的閱讀感受,這就是讀后感。③我們還可以結合自己閱讀中提到的“聯想”,去進行文章的移植。例如,今天我們讀了《愛心樹》,有興趣的學生回家以后可去寫自己身邊的“大樹”,甚至寫一次自己做大樹的經歷。老師相信,這樣邊讀邊寫的過程一定會讓我們的閱讀和寫作更加充實,也一定會讓我們的作文不再出現選材難、很枯燥的難題。
三、繪畫寫話,激發興趣
繪畫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我們班的孩子大部分喜歡繪畫,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部分孩子午間小憩時間總是畫畫。 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孩子們把自己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畫下來,引導孩子們進行寫話,通過圖畫與文字結合的形式來促進他們表達的興趣。從一年級上學期第11周開始,我讓孩子們準備一本圖畫本作為畫圖寫話本。孩子畫好自己喜歡的圖畫后,在圖畫的旁邊寫話。我引導孩子們從寫一兩句完整的話開始,堅持了一年多,現在孩子們能寫兩百字了。畫圖寫話激發了孩子的寫話興趣,他們覺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樂意花時間去完成,下面是孩子第一次繪畫寫話的作品。
四、保證讀書量,指導孩子寫讀書筆記,豐富寫作語言
在低年級的寫作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由于識字量少往往覺得寫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此,往往害怕寫話,逃避寫話。不知道該寫什么?知道該寫什么,但想到的又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都說寫作一定要有一定的“輸入”才能有“輸出”,沒有一定的文字積累,硬逼著孩子寫話的確為難孩子了。針對這一寫作困難,我從一開學就會給孩子們借書、推薦好書,并指導孩子們寫讀書筆記。我會在班上進行圖書漂流活動,學校有圖書漂流,我會到圖書館給每個小組借不同的書,一個小組看完自己所持有的那本書后就和其他小組交流。組織家庭圖書漂流,孩子們從家里帶來書籍和其他同學交流看。還組織班際漂流,和同年級其他班進行圖書交換閱讀,這樣每個孩子都能看到很多書,我要求他們每看完一本書至少寫5篇讀書筆記,多不上限,日積月累,他們的語字量日益充盈。心中裝著大量好詞好句,學生當然對寫話起來越有信心。
五、各種展示,增強信心,促進交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們分享習作的快樂。每次批改完作文后,我都會進行作文點評課,期中第一環節就是讓作文90分以上的孩子上臺朗讀自己的文章。每到這個時刻,孩子們特別開心,自信地上臺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佳作,上臺的孩子是那么的快樂自豪,而臺下的孩子全神貫注地聽,學習別人寫得好的地方,爭取下次自己也能上臺朗讀自己的作品。當學生讀完成后,我和其他同學都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評價,送給他們一句贊美、鼓勵的話語,讓學生體驗到寫話的成功。在這種氛圍中讓孩子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既鼓勵了那些寫得優秀的學生,又激勵了那些暫時沒寫好的學生,這種良性的促進激發了孩子們要把文章寫好的熱情,使得學生的寫話能力不斷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我每次習作后都會挑出部分佳作展示在班級墻壁的展示欄內,并在每篇佳作下面設有贊美區。孩子們可以在佳作下面寫下自己對文章的贊美,但要說出贊美的理由。佳作的作者看到同學對自己文章的點贊會非常自豪,勉勵自己寫出更多的美文,而參與點贊的孩子往往會吸收同學文章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寫話過程中。這種展示活動讓孩子能在贊美中、激勵中與被贊美中獲得動力,在寫話的起跑線上跑得越來越穩、越來越快。
六、家校合作,加強指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班的家長都比較年輕,文化程度相對較高。我平時借助家長群與他們溝通,希望他們正確看待孩子目前的寫話作業,配合老師多鼓勵孩子,并給予指導、幫助。我每周都會在班群上發兩篇范文,讓家長和孩子共讀,并討論文章好在哪里。讓家長深入地了解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寫作特點,更好地指導孩子。同時,孩子和爸爸媽媽共讀過程中積累語言,學習好的寫作方法。有的孩子語言較貧乏,寫作之花的花期較遲,寫話很困難,但老師的教學要面向全班,有時很難當天就擠出更多的時間輔導他們,這時家長就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是孩子的寫作指導老師。我會通過電話或微信跟家長溝通,共同探討促進孩子寫作能力提高的方法,讓家長有時間也多輔導孩子們寫話,有了老師和家長的合力引導,這部分孩子在寫作的道路上奮力追趕,不會與寫作之花期早的孩子差太遠,甚至消除差距。
七、實在評價,持續動力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進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與收獲。 要想讓學生的寫話興趣持續不斷地發展下去,就要有多元評價、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會給學生寫話提供不竭動力。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對學生的寫話進行評價。一是通過寫話評價表來計算學生寫作效果。二是通過寫話考級制度。見上表:
激發每個孩子都爭取在寫話過程中獲得星星,讓每個孩子在寫話中都有獲得榮譽的機會。讓每個孩子在考級過程中離優秀等級越來越近甚至名列優秀等級。
看著孩子們從寫一兩句完整的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到現在能寫三四段的話,寫完整的文章,我由衷地感到欣慰。現在班上95%的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有熱情,樂意并能認真完成好寫話作業,會靈活地把課內外積累的精彩詞句運用到寫話中,適時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寫話帶來的快樂和成功的體驗。班級整體寫話水平一步步提高。
事實證明,學生對寫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定的文字積累,知道怎樣寫,就不會感到厭煩。他們已步入寫話的“桃花源”,探尋寫話的奧妙,慢慢地視寫話為一種快樂,一種需要,就會滿腔熱情地去寫。當然,寫作功夫的夯實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和引領孩子們在“桃花源”里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黃美華.激勵性評價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2007(5).
[2]葛銀栓.開發課程資源,弘揚母語文化[J].語文教學通訊,2008(5).
[3]張化萬.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