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卓
摘 要:當代的教育理念如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等,對小學的教育管理模式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促使小學教育著力培養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新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良學生。因此,文章對基于當代教育理念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展開了討論,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當代教育理念;小學教育;管理模式
一、當代教育理念對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意義
不同于以往的“填鴨式”教育理念對教材的偏重,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變成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極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班級凝聚力。不僅如此,將當代教育理念帶入教育管理中,不僅能使學生全面發展,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其更好地提升自己。同時,也能彌補家庭教育跟不上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隱患,極大減少了學生由于壓力過大、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當代教育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模式中運用
1.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人為本已經逐漸成為時代的代名詞,教育作為培養社會所需合格人才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崇高事業,理應將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全方位落實到教育管理中,注重開發和挖掘學生的潛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充分發揮民主精神,提高學生與教師的積極性,全員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例如,在小學教育的管理模式中,應先強調人人平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能恃強凌弱。在教學過程中意見相左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闡述自己觀點的機會,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學生有錯便及時指出,如果學生的方法正確,便予以口頭表揚,以此來鼓勵更多的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師生平等的氛圍。
2.將素質教育融入管理之中
素質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應試教育,它更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能力的培養以及身心的自由發展。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升學率、課業負擔過重、只重智育等其他應試教育模式早已與社會脫節,不僅如此,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致使學生出現智商高、情商低的現象。例如,在很多小學中,教師將學習成績看得過于重要,致使學生壓力過大,嚴重扭曲了學生的“三觀”,還有許多教師眼中的“好”學生,恃寵而驕,瞧不起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拉幫結伙,歧視、孤立同學,導致班級氛圍極其不和諧。素質教育在于全面發展,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等也是促使學生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
3.創造條件使學生個性發展
世界上沒有好學生與壞學生之分,只有是否善于發現學生獨特人格魅力的教師。豐富的個性化發展是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源泉,教師要尊重個性,正視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展示自己個性及特長的機會與平臺,美術繪畫并不是不務正業,唱歌跳舞也并不是嘩眾取寵,成績并不代表一切,每一個學生都有追求個性的權利。教育講求平等,因材施教,才更有利于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例如,也許在課堂上時常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習慣在課本上涂涂畫畫的學生也許以后會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偶爾在課堂上偷偷吃零食的學生長大后或許會成為一名資深的美食評論家。鼓勵與支持將會成為學生發展的最大動力,每一名學生都各有所長,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優勢擴大,專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世界正是因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而變得繽紛多彩,在當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引導、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并為其發展提供一定的平臺,對當今社會的進步有巨大的作用。
三、結語
將當代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學教育管理模式中,對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不同地區要根據自身學校的文化理念、校風校訓,加以完善其教育管理模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實現更加全面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黎久娟.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74.
[2]邊莉君.小學教育管理創新模式探討[J].才智,20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