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興
摘 要:作文是小學生學語文最為頭疼的問題,作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呢?文章作者根據多年的作文教學經歷,總結了一些作文教學經驗與方法,結合了自身作文教學實例,整理成文,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習作;練筆;方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習作動力
學生的習作源泉是生活,故習作課堂上所創設的情景,定然要貼近小朋友的生活,利于小朋友調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將課堂上虛擬的生活場景想象成真實情景。當然,習作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因為學生視野的開闊、生活閱歷的豐富、對人與事的感悟,均需要學生走出課堂、走上社會,參與力所能及的活動,去感受生活,獲得第一手材料,產生寫作欲望,促成寫作激情的迸發,才能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才能把一些卡在習作教學上的問題解決,才能讓小朋友品味到寫作的樂趣。
我又是如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習作動力呢?我想用一個曾經的故事來回答這問題。小佑是我教過的小朋友,我去過她家家訪幾次,每次都見小佑家花開滿院,籬笆下雞鴨悠閑覓食,小佑看得起勁,以至交流時她常走神。于是一次習作,我用圖片與語言再現農家生活,要求小朋友寫點生活美景。小佑見我呈示圖片,便開始躍躍欲試。我的誘導,已經激勵、喚醒她寫作的興趣,產生寫作動力。后來她一篇短作一氣呵成,其中有一小段描寫,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家門前籬笆下住著喇叭花,這一些喇叭花,吹著喇叭,喚來了小雞與小鴨,它們在開滿花朵的籬笆下面過家家”。我帶著小佑的習作,再次家訪小佑,將其中寫得精彩之處,與她實地實景交流,再次體驗。可見創設合理的習作情景,能增添不少習作動力。
二、關注閱讀與作文聯系點
閱讀與作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書讀得多,腦子里懂得多,運用起來也自然靈活。如何將閱讀與作文教學緊密起來呢?我覺得要摒棄閱讀與作文割裂的做法,結合閱讀課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起點,按照不同目標,歸類文章好寫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口味去嘗試,去吸收。
我偶然讀過一篇《雷雨》的閱讀范文,覺得甚好,就推薦給小朋友去閱讀。經過小朋友自由地讀,展開無限的想象,開始與同伴親切交流。在學生各抒己見閱讀理解后,我趁勢誘導:生活中,你見過雨嗎?你能寫點什么?沒想到,小朋友寫得還真不錯。
習作1:“雨,真像一位勤快的雕刻家。他可忙碌啦,聽,叮叮當當地響個不停,那是揮舞錘子鑿動的聲音。他技藝十分高超,鑿綠春天,鑿青夏天,鑿黃秋天,鑿白冬天。咦,他還為我們小伙伴們鑿開了一扇神奇的門呢,不然,我們怎么會踏進一個雨的童話小屋?”
習作2:“我的稱呼叫雨。常常從灰蒙蒙的天幕中落下,這是我在憂愁嗎?有人說,我是灰色調的,經常勾起人的一串串思緒。但我卻覺得雨過天晴后,有一份輕松,一份舒暢,一份恬靜……”
這一些學生的習作收獲,恰好驗證一點:只有抓好閱讀教學,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才能讓作文教學成為空中之鳥,充滿生氣,貼近學生的寫作興趣點,從而接到作文教學的地氣。
三、多管齊下,促成樂于練筆
(1)以游戲為載體,讓學生眼見為實,有話可說。小朋友天生對游戲有著深厚的情感,依據這一點,我們課堂上可以設置游戲,讓學生親歷游戲的場景,觀察、體驗、思考游戲帶來的樂趣。因而,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觸,寫作的源泉就能找到,寫起來也順手多了。
(2)注重習作的評價溫度性、向度性、準度性。小學生習作點滴進步,離不開教師不斷加油、喝彩、呵護。教師對學生習作評價,要有關愛性的溫度、目標性的向度、針對性的準度。不管誰的作品,只要有閃光點,就要因力表揚。習作講評課,要有主干、有枝葉,讓人人均能感受習作點評帶來的動力。
四、結語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大內容,也是一個研討交流從沒間斷過的問題。只要我們為師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好情景,把握好小朋友的內心情感,蓄足小朋友寫作激情,多管齊下,兼容多種方法,就能促成小朋友樂于練筆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9):179.
[2]楊 津.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20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