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娟 周雙娟
摘 要:《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提出“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總目標是提高學生適應生活的語文素養,掌握與其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貼近生活的適合培智學生特點的情景,激發學生聯系生活自主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培智語文課堂實效。
關鍵詞:情景體驗;培智語文;課堂教學
一、立足學生實際,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培智學生情緒波動大且很頻繁,有時候難以預料,有時候又有意外的驚喜。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非常重要。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引入新課,簡單明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對智障學生而言非常抽象且難理解的“反義詞”這一課,在教學伊始,我從學生喜愛的皮球入手設置情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看看誰最快發現里面的小秘密。學生懂了大和小是對意思相反的詞,就是反義詞。
靈活調控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讀的聲音不一定單調的大聲讀,也可以大小聲交替讀,給點新奇的想法,變換成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也會積極起來。在一次的課堂上,小M不知怎么突然趴桌子上蒙著頭一動不動,顯然是“生氣”了,或者是缺乏“關愛”了,我去哄他他不理我,說好話也無濟于事。突然想到孩子都有愛表現的心理,我靈機一動,請他上臺當小老師,雖然他屬于B類生,但可以讓他跟著我讀一遍再帶大家讀呀。果然,他立刻情緒高漲,積極參與,直到下課他一直特別認真。我暗自慶幸,在隨機應變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方面的能力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二、挖掘教學資源,營造有效課堂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智障學生知識儲備單薄,知識遷移困難,對抽象事物較難理解,得想方設法讓他們通過多媒體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來體驗理解抽象概括詞語。
在“釘扣子”這一課中,需理解釘扣子的先后過程,我邊操作演示邊引導學生理解表達。在復述過程時,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體驗戶外生活,激發想象熱情。在“要是你迷了路”這課中,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辨認方向的方法,但課前的調查發現學生根本不理解方向,分不清東西南北。于是我帶領孩子們去校園中觀察太陽、影子、樹冠特點,有了初步的方向之后,讓學生說操場的位置。學生能指出北方。說餐廳的位置,學生能說出南方,校門在西方,校車在東方。通過引導學生親歷體驗,學生不理解的,我就帶學生在校園感受,通過觀察體會,學生學會了辨認方向。
三、整合游戲活動,創設豐富探究情景,引導學生自主體驗
皮亞杰指出:從認知的角度考察,游戲是一種智力活動。可將游戲融入培智語文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愉悅,感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充分貼近生活,利用實際取材學習“甜——苦”“香——臭”這兩組反義詞時,我讓學生試一試想一想。在圖片展示的環節,利用白板功能連線示意反義詞,等等。我覺得這些方法都非常好,值得借鑒。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練習,優秀是一種習慣,態度也是一種習慣,最終上好課也就成了一種習慣。看到宿舍床的圖片,學生異常興奮:“哇!床!宿舍的床。”更有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直接站起來手指向外面宿舍樓的方向:“老師,就是那里。”展示“高——低”這對反義詞時,學生不由自主大聲朗讀:“高——低……?!痹陔S機測試環節,對“高低”這個反義詞的掌握就非常好。出示“高低”,學生能異口同聲讀出來。圖文結合,理解詞語,圖文對比,就能理解“反義詞”,即意思相反的兩個詞。在教學“反義詞”第1課時,初步學習反義詞,學生無論在接受還是理解方面都非常吃力。于是,我調整設計,梳理教學思路,海選了大量適合培智學生特點的圖片來輔助理解詞義。例如“香”,出示小朋友捧一束鮮花聞一聞的圖片,學生模擬感覺理解“香”,理解“臭”也是如此。通過學生找朋友的方式鞏固反義詞。緊接著學習“甜”和“苦”,“對”和“錯”。學生有了第一節課的理解經驗,在第2課時學習時,顯得輕松多了。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反義詞比較抽象,而引入圖片,貼近生活理解時,卻變得易懂,學生的表情,也由一開始的一臉茫然到課堂學習結束時的會心微笑,那么開心、飽滿。我相信,這一課的內容是充實有效的。
靈活選擇游戲活動時機,既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夠調控課堂節奏。我設計了“幸運大抽獎”“小猴摘果子”“小貓釣魚”“找朋友”幾個小游戲,引導學生拓展練習,鞏固生字及反義詞。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爭先恐后參與活動。同時生成了預設之外的良好效果。游戲情景,鞏固練習形式豐富多樣,學生參與積極性高,課堂學習實現預期目標。
四、充分利用網絡,挖掘教學有效資源,為情景化教學奠基
設置貼近生活的情景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挖掘有效資源來輔助理解學習內容。在學習“四季的花”這一課時,我借鑒圖片素材,引導學生觀察校園中的花,體會生活實際,然后想一想自己見過的花。
我通過網絡搜集篩選了大量適合培智學生特點的圖片,有梯度地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短語、句子。如:荷花—池塘的荷花—池塘的荷花夏季開;菊花—各種菊花—各種菊花秋季開。圖片有特寫,有整體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花的特點。設置懸念:什么花兒春季開?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圖片引入,從而引出句子:迎春花兒春季開。依次類推,每個句式都用這種方法,學生積極性高,分角色問答,師生分組、男女生分組……不知不覺就到下課時間了。學生忍不住還想讀,讀他們喜歡的季節、喜歡的花,連最特殊的自閉癥寶貝小W同學都上前主動讀句子,記憶力弱的小F同學也積極地讀句子,還看到小L同學臉上開心的笑容……我深感欣慰,看到學生積極的表現,感到一種久違的成就感。只要積極準備,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課堂何不高效實用呢?靈活利用設備,巧用本土化資源,開辟情景化教學快車道。在培智語文教學中,若能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優化教學過程,還能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信息技術使用中通過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揮,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優勢,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促發學生主動學習,減小學習難度,開闊學習視野,優化教學過程,是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極好途徑。它的運用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培智學生與外界的距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學習平臺,而且更新了傳統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好學、樂學,更煥發了培智語文課教與學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姜 霞.創設語文情景激發語文興趣[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 (17):57.
[2]董朝輝.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