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本可以退休頤養天年的老人,59歲創業,76歲“打臉”奧巴馬,向世界詮釋了什么是中國制造。
2013年3月29日,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來到邁阿密港口發表演說,主題是振興“美國制造”。畢竟,在美國看來,這些年來,中國人搶走了美國人太多制造業崗位,是美國實體經濟萎縮的“罪魁禍首”。
這事關美國經濟,甚至國家榮譽,所以,碼頭上的起重機專門掛起了美國國旗。
奧巴馬演講滔滔不絕、振奮人心,但突然發生了尷尬一幕:一股大風刮來,吹開美國國旗,露出了幾個中國漢字,定睛一看,原來是中國上海振華重工的商標。
結果,宣揚“美國制造”的演講,卻為中國制造的振華做了一次大大的廣告。
白宮這一“掩耳盜鈴”的做法,引發美國媒體和網友的議論。
美國媒體CNN對這一“插曲”全過程進行了報道,報道介紹了上海振華重工的基本情況,并調侃白宮工作人員下次掛國旗時該“換條更結實的繩子”(比如,made in China)。
美國巴斯造船廠建造中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用的吊車上面也印著“SPMC”:上海港機股份制造(現被振華收購)。
雖然五角大樓和防務問題專家憂心忡忡,他們認為不應該讓中國企業參與到美國軍事項目之中。但讓美國人無奈的是,整個美國西太平洋的港口和造船廠遍布著以振華為代表的中國重工機械。
中國港機是怎么從無到有,稱霸世界的呢?這就要從振華的創始人管彤賢說起……
管彤賢,1955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分配到交通部任技術員,一直默默無聞,最后干到了交通部水運司副處長。1992年,他59歲,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我們有機械制造業為什么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么自己不能干?”他任副處長時,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你沒見到外國人那種傲慢,根本看不起我們。”老外的鄙夷激發了管彤賢的斗志,他要完成自己的夢想:“世界上凡是有集裝箱作業的港口,就要有中國港機的產品!”
于是,他在59歲下海創業,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有限公司。起名振華,就是要振興中華!
公司剛成立時,全部身家就是他從上海港機廠要了一塊地皮,作價50萬美元,還有香港一家公司的投資50萬美元,資產一共100萬美元。這家美其名曰的“中外合資企業”,只有三間簡陋的辦公室和從上海港機廠分過來的十幾個人,既無資金也無技術。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于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于癡人說夢。
但管彤賢有著自己的發展思路。
1992年底,什么都沒有的他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雖然這是個賠本的買賣,但在管彤賢看來,這是賠錢賺吆喝,樹立振華國際品牌形象的好機會。
振華全體成員嘔心瀝血,把自己的港機打造成了“工藝品”,第一單沒完工,溫哥華港就立刻追加了第二單。加拿大溫哥華港讓振華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經過18年的打拼,如今振華壟斷了全球的港口機械市場,市場份額達到了82%,出口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8年雄踞世界第一!振華讓世界認識到了什么是中國制造。
創新永遠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港機企業的老總,他的企業擁有2000多科研人員的強力配置,外加每年2%產值的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誕生一項世界第一”,這令振華逐漸占據了港機技術的全球制高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