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育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執著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亟待強化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應著力通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同前途和命運的比較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著力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歷程的回顧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著力通過對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氣概的弘揚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著力通過對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和垮臺的歷史后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發展前景的比較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著力通過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信念堅定信仰堅守的忘我境界的描繪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大學生;信仰培育;著力點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6.016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6-0076-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2]如何培育大學生崇高的理想,如何強化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執著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這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應著力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應著力在加強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方面多下功夫,做好工作。
一、著力通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同前途和命運的比較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
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中國人民,在舊民主主義革命80年的時間里,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國家出路的探索。農民階級用空想平均主義指導農民革命以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資產階級維新派寄希望于改良主義以拯救危難的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踐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都未能“拯救斯民于水火、扶大廈之將傾”,未能找到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都不能凝聚起足夠的力量來推動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有新的階級、新的力量、新的信仰。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自成立之日起就宣誓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制定了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路線” [3],致力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勇敢地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神圣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展現出無限光明燦爛的發展前景,讓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展現出強大活力和旺盛生命力,讓偉大的中華民族以其堅定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自豪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讓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其磅礴的力量和嶄新的形象巋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以什么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的問題,與解決好走什么樣的道路問題和解決好必須由哪個階級哪個政黨來領導的問題,共同構成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核心問題。其中,以什么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即堅持什么樣的信仰問題是方向問題。信仰決定方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就是要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不同信仰的選擇帶來的不同結果,讓大學生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世界、深刻改變中國的巨大作用,不斷培育和強化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第6期潘衛東: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強化大學生信仰培育的五個著力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
二、著力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歷程的回顧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革命的歷史,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苦難輝煌,展示出共產黨人危難之際絕處逢生、磨難面前百折不撓、挫折之后毅然奮起,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辟勝利道路的巨大智慧和巨大勇氣,迭顯出共產黨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內心信仰的巨大力量。
當中國革命處于白色恐怖的嚴峻形勢中,有的人對革命發展的前景產生疑慮甚至動搖時,正是因為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回答才會如此響亮,“中國革命的高潮快要到來”[4]的豪邁預言才會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正是因為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中國工農紅軍才“不怕遠征難”,以鐵一般的意志毅然踏上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程;正是因為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中國工農紅軍才不畏懼“大渡橋橫鐵索寒”,屢創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正是因為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中國工農紅軍才會有“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壯志豪情!正是因為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才使“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的長征以“歷史記錄的第一次”載入史冊而成為永恒;正是因為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我們終于登上高山之巔,迎來了東方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5]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6]從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國共產黨人內心鑄就的高山一樣的信仰正是我們黨一路高歌行進的力量之源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就是要從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中讓大學生感受信仰的偉大力量。
三、著力通過對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氣概的弘揚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
歷史給中國共產黨人的磨難,遠遠超過了給其他所有的政治團體和黨派。歷經磨難定會鳳凰涅盤,浴火重生。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富于犧牲精神的黨,犧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慨,領導人民開始了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95年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7]
“只要主義真”,只為自己內心的信仰。因為有堅如磐石的信仰,一個個革命者犧牲了,千百萬個革命者毅然奮起,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繼續戰斗了。我們不會忘記“上身穿著三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只不同色的草鞋,背著一個很舊的干糧袋,袋里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21師師長胡天桃與蔣介石補充第一旅旅長王耀武談論革命前途和個人生死的驚天對話。面對王耀武的拉攏與勸降,胡天桃說:“我認為只有革命,中國才有辦法。”“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我愿為共產主義犧牲。”胡天桃被王耀武槍殺,但在二人的思想交鋒中王耀武不是勝利者;我們不會忘記被捕那天國民黨士兵搜遍全身,除了一塊手表和一支鋼筆,只有兩個銅板的“清貧”的方志敏被俘后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情景。一位美聯社的記者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戴著腳鐐手銬而站立在鐵甲車上之方志敏,其態度之激昂,使觀眾表示無限敬仰。”“即使蔣介石參謀部之軍官,……對此氣魄昂然之囚犯,表示無限之尊敬及同情。”方志敏之所以面對著死亡依然“氣魄昂然”、“使觀眾表示無限敬仰”,是因為他堅信:“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革命理想是革命運動的旗幟,是凝聚革命力量的向導,是實現革命成功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靈魂。”[8]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具有堅如磐石的共產主義堅定信仰,才賦予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9]
四、著力通過對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和垮臺的歷史后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發展前景的比較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
蘇東劇變,原因是多方面的,歸根到底,是蘇聯東歐黨的領導者沒有高舉馬克思主義這面大旗,丟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鄧小平曾指出:“老祖宗不能丟”。前蘇聯丟了“馬克思”,丟了“老祖宗”,就必然會喪失社會主義的根本。
與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中國都堅定不移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并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和歷史條件不斷的創造性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社會主義道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社會主義制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社會主義文化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堅定不移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彩篇章。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謀劃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明確目標和實現路徑,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時代的號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展現出無限光明燦爛的發展前景。
總結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和垮臺的歷史教訓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同的旗幟引領,不同的道路選擇,不同的信仰堅守,必然會帶來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的結果的產生。因此,共產黨人必須堅定自己道路的選擇,必須堅守自己內心的信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堅定,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永遠為了真理而斗爭,永遠為了理想而斗爭。”[10]
五、著力通過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信念堅定信仰堅守的忘我境界的描繪強化大學生的信仰培育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11]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信仰一以貫之,信念堅如磐石,他們的奮斗歷程是引領我們前進的強大力量,他們的崇高精神是激勵我們奮進的精神動力。
1936年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一次談話中說:“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12]“沒有動搖過”的堅定信仰讓毛澤東的偉大人生一直洋溢著“敵軍圍困千萬重、我自巋然不動”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一直充滿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英雄主義的氣概,一直煥發著“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人生豪邁,一直保持著“進京趕考”的憂患意識,一直秉持著“兩個務必”的奮斗進取精神。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的政黨,這個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追求真理、理想堅定、懷揣夢想的人投入到黨的懷抱,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朱德就是這一批又一批“追夢”人中的光輝典范和代表。出生貧寒的朱德,青年時代,便立志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922年初夏,他毅然放棄云南省警察廳長的高官厚祿,開始尋找黨組織。幾經波折,他終于找到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陳獨秀。但是,陳獨秀沒有接納他入黨。但朱德并沒有心灰意冷,更沒有失去對真理的追求和對信念的堅守,他毅然決定到德國,到馬克思的故鄉去找黨。在柏林,他找到了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的負責人周恩來。周恩來感動于朱德的執著,于1922年10月介紹朱德入黨。從此,朱德開始了嶄新的革命生涯,并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黨的偉大事業中。朱德找黨的經歷堪稱傳奇,為當代共產黨人和當代大學生樹立起一座堅定信念堅守信仰的精神坐標。
長征路上,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后來他對孩子們說起長征的時候就說了三個字:“跟著走”,簡單的三個字,涵蓋著意志的堅定和信仰的堅守。鄧小平一生“三落”又能做到“三起”,靠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內心信仰的堅守。他說:“我自從十八歲參加革命隊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沒有任何別的考慮。”[13]在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鄧小平開始學習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從此,他“從來就未受過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當共產主義的”[14]。鄧小平在莫斯科學習生活時撰寫的一份自傳中這樣寫道:“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于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我來俄的志愿,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愿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15]正是因為青年時期鄧小平已經“對于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其思想行動已“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才奠定了鄧小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生活富裕而奮斗終生的強大的思想理論基礎。正如鄧小平自己所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16]
劉伯承一生信念堅定,信仰堅守,其畢生心血和全部精力都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1986年10月21日鄧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說:“回顧伯承為共產主義事業所走過的戰斗歷程,他的卓越貢獻,他的堅強黨性,中國布爾什維克——這個意味著真正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他是受之無愧的。”[17]鄧小平還說:“伯承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看清楚了,要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除了走共產黨指引的道路,別無他途。伯承在一九二四年就接觸了共產黨人,但他沒有馬上參加共產黨的組織,而是在經過了兩年認真的觀察和思考之后,才確定了自己的政治選擇。一旦看準了,選定了,他就為實現自己的信仰鞠躬盡瘁,萬死不辭。從他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中國共產黨那一天起,……順境也好,逆境也好,無論何時何地,客觀環境有什么變化,他始終是把自己的一切貢獻于、服從于黨的需要,把自己融合于黨的事業之中,毫無個人榮辱得失的考慮,真正達到了忘我的境界。”[18]
參考文獻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3]張立梅.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N].光明日報,2018-07-23(6).
[4]毛澤東選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
[5]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2).
[6][7][1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8]時玉柱.習近平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新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125.
[9]習近平.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N].人民日報,2012-12-12(1).
[10]習近平.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6-10-22(2).
[12][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M].北京:三聯書店,1979:131.
[13][16][17][18]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382,189,188-189.
[14][15]紅色經典·領袖傳記叢書:鄧小平(1904-1997)[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7,30.
[責任編輯: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