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品
摘 要:為了解目前遼西北農村地區音樂教育的現狀,促進遼西北農村地區音樂教育的發展,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對遼西北農村地區部分鎮級小學進行實地調查,發現存在著資金短缺、師資不足、教師素質不高、教學設備不全等一系列現狀,音樂課處于“似有實無”的境地。綜合這些,筆者對影響遼西北農村地區音樂教育現狀的因素以及如何解決這一困境,提出相應的觀點。
關鍵詞:農村地區 音樂教育 現狀研究
農村音樂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音樂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好壞,更直接影響到我國整體教育的價值創造,畢竟農村要想實現現代化,一定離不開教育的支持。201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全國進行修訂實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修訂和深化,各地區對基礎音樂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多,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嘗試,音樂教育最終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有危機意識,也應該看到我國農村存在諸多音樂教育的不足,這些不足對音樂教育在農村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力,也是教育工作者務必要解決的難題,了解音樂教育在農村處于何種現狀,是十分必要的一項工作。
一、現狀分析
鐵嶺市、朝陽市、阜新市三個地區為遼西北地區,地理及經濟發展等因素都受到不同條件和程度的制約,本次調查以三個地區下設的鎮級小學為目標,對一些小學進行了走訪調查,采用問卷、訪談等方法,從教學設備,師資隊伍,資金分配,重視程度,新課程掌握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歸納并分析,得出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結果。
從客觀因素上分析,自2001年《音樂課程標準》在全國實施以來,農村的音樂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2011年對《音樂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雖然在教學設施上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音樂課程在農村學校的實施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音樂課在遼西北的農村小學普遍得不到重視,有的學校根本沒有開設音樂課,尤其是高年級,音樂課成了“擺設”;在被調查的學校中,基本都設有固定的音樂教室,但是音樂課時卻不予使用,更談不上使用鋼琴等其他的教學用具,都是教師用電子琴到班級去上課,這樣也就不同程度的限制了音樂課的內容,教師們陷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學校資金的分配在調查中也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學校都重視主科教學,對音樂課等都存在資金分配比例不夠的情況,由于沒有學校以及資金的支持,音樂教師不能夠開展更多的音樂課外活動及音樂相關的培訓,這些也是遼西北農村地區音樂教育普遍存在的不容忽視的現象之一。
在被調查的學校中,農村小學的各班級基本都配有一體機等設備,但是這些設備只有主科教師在使用,音樂教師沒有使用過這些多媒體設備,這些硬件的設施在音樂課中顯得非常的“尷尬”。同時農村的音樂教師兼職情況較為普遍,受訪問的教師中60%以上的教師都是兼職的,有的是少先隊輔導員兼職,有的是其他副科教師兼職,且流動性非常大,在受訪的教師中,我經常聽到這樣的消息,有一些大學生畢業來到學校任教,可是由于農村經濟、環境以及她們自身的一些原因,大部分都堅持不了很長時間,一般來說,兩年是這些教師流動的一個關鍵點。我們都知道,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為音樂課程改革的關鍵,不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音樂師資的問題,提高我國農村音樂教育的口號就成為一句空話。
從主觀因素上分析,在遼西北地區,90%以上的受訪農村音樂教師對課改以及音樂教育的革新是比較認同和需要的,認為全新的課程模式一定會為音樂教學注入活力與生機,同時也能讓課程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容易理解和接受,富有人性化,更適合新農村音樂教育。在對《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的掌握情況調查中,農村音樂教師不能完全掌握的達到調查總數的64%,說明《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在推廣并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加大力度;雖然這些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培訓都能夠積極認真參加,但是由于她們自身的學歷和知識的局限性,在掌握并實施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也有的教師持觀望態度,教師的主觀意識和心態對新課程存在抵觸回避情緒,她們不愿意改變現在的教學習慣,在對不愿意接受新課程這一調查結果顯示,不愿意改變以往教學習慣的占調查總數的77%;其中少部分教師只知道《音樂課程標準》(2001年),對《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的修訂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樣就更談不上具體實施了,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音樂課程改革還不能被農村的廣大音樂教師所接受,要想讓音樂課程真正在農村教育中普及和實行,還要做出各方面的完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針對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找出切實可行的出路。
二、對策研究
針對遼西北廣大農村特殊的教育局勢,解決一直以來困擾教育工作者的音樂教育諸多問題,讓音樂課改以及新教育模式可以在遼西北農村地區學校可以順利實施,并得到良好的持續性發展,筆者認真思考并進行分析,希望找到一條適應音樂課程改革并切實提高農村音樂教育發展之路。
(1)建立農村實習基地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由于遼西北農村經濟發展的滯后性,交通、文化、通訊等一些因素都落后于城市,因此許多高校專業學生畢業之后都不愿意到農村去任教,農村的音樂教育長期沒有新鮮血液的輸入,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更影響了音樂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在農村建立高校學生音樂教育實習基地,在政府的協商和調控下,高師院校可以和農村學校保持長期聯系,并有所協議,對高師學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讓她們了解其實音樂課改的施行是基于一種時代的必要性以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對農村教育的整體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過程,那么就要提高她們的自我責任意識。這樣,在有了政治性的保障下,利用高校大學生到農村去實習的機會,把高校廣大學生發動到農村地區的各個學校中,這是為了充實農村音樂師資力量,同樣的也是為了讓這些學生可以在農村音樂課程改革中驗證自己在課堂上的所學所得,強化每個學生的能力,其實這對這些學生的支持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讓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通過與專業學生的探討與交流,了解音樂課程改革的前沿動態和信息,畢竟農村的整體音樂教育水準以及音樂課程改革的進展都是需要了解的,在信息方面若是獲得足夠的支持,那么這些農村的教師就能隨時了解到音樂新課程的最新成就以及理論更新,從而真正獲得能力上的強化,不斷成長起來,其中也是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師學生進一步了解農村音樂教育,關注農村音樂教育,讓她們學以致用,在農村學校得到充分的發揮,也為她們今后的就業多一條出路,有了這樣的契機,音樂新課程才能在農村地區不斷擴大實行并實現深化,這樣就能讓農村一直以來薄弱的音樂教育得到改善,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質量。
(2)長期建立農村音樂教育培訓基地加大音樂教師培訓力度
長期建立農村音樂教育培訓基地,采用培訓或者教師進修研討班、學術交流等形式,把音樂課程改革和音樂課改的最新動態源源不斷地傳遞給廣大農村地區的音樂教育者們,這是對音樂教育者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是與以往的一些短期培訓截然不同的。畢竟要想讓廣大農村的音樂教育水準得到長期的強化和提升,并不是短期內采取一些強化措施以及培訓就能起到作用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長期讓廣大教師得到成長,不斷為農村音樂課改注入新的動力。那么這就需要在農村現有的音樂教育中建立起長期的培育機制,讓廣大音樂教育者可以全體參與進來,參與到課改的事業中,也是參與到自我提升的行列里。這樣可以讓農村廣大音樂教育者的專業素養以及科研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強化,然后讓這些教師將全身心投入音樂教改以及音樂教育中。所謂繼續教育,就是持續讓教師獲得提升,但是這需要讓教師不斷保持著提升自己參與培訓的動力和熱情,因此必要的激勵機制還是要有的。對于積極參與到培訓中的教師們,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實質獎勵,要借助現有的一切有利條件,對教師實施分類培訓,針對性強化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可以按照教師自身的條件分類,如按教師年齡、性別、學歷等進行分類,這樣可以使培訓更加具體,有針對性,在培訓內容上絕不能忽視教師掌握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樹立音樂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進一步縮小城鄉音樂教育的差距。
(3)更新思想觀念加強學校對音樂學科的重視
《音樂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使得各地都涌現出很多優秀的課例,基礎教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農村的音樂教育要緊跟這個改革的步伐,摒棄以往重智育輕美育的傳統觀念,打破音樂學科不受考試壓力的想法。學校要為音樂教師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加強對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從學生全面發展的基點出發,使農村的音樂教育和音樂課程改革得到更好的發展。
(4)加大對農村音樂教育經費的投入
要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加大對音樂教育的經費投入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政府、學校都要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建立專項資金,以確保農村音樂教育必要的硬件設施齊全,師資隊伍建設持續以良好發展,更可以創造條件,爭取社會和企事業單位的支持,使農村的音樂教育在新課程改革中可以和城市一樣,得到穩健長足的發展。
結語
國內的城鄉經濟長期表現出二元分治的失衡狀態,其中也有教育方面的失衡,畢竟無論是從物質資源還是師資力量,其實農村的教育都無法與城市教育相提并論,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一直以來音樂教育都不是城市的專利,其發展也不能夠只在城市,筆者對遼西北地區農村音樂教育進行的調查,雖然尚屬片面,但是希望可以為提高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之路,使農村的基礎音樂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仲謀.關于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3(6).
[2]吳月欣.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音樂教育[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3).
[3]張聰.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5(8).
[4]金世余.關于農村音樂教育“復合型”師資建設的初步構想[J].中國音樂教育,2006(5).
注:本文系沈陽音樂學院2016年科研項目《遼西北農村地區音樂教育現狀研究》,項目編號:2016KYL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