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孟霞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是為高校輸送人才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主渠道,然而“普高熱“的興起為教育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普通高中面臨這樣的機遇和挑戰,如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完善高中教育功能,就能為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普高熱;機遇;挑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34-0161-01
基礎教育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梁,承擔著為高等學校輸送人才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雙重任務,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種種原因,初中畢業生上普通高中的熱情遠遠高于上中等職業院校的熱情。我們通常稱之為“普高熱”。“普高熱”給整個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已引起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成為教育事業發展中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普高熱”的產生的原因
(一)義務教育規模發展的推動。隨著義務教育 “兩免一補”政策的全面落實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入學等工程的實施,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人民群眾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向高中階段延伸。
(二)高等教育規模發展的拉動。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步伐加快,高等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客觀上牽動了初中畢業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加。
(三)人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基礎教育的需求。目前初中畢業生中獨生子女比例較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意識的增強,加之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子女受完義務教育后進一步接受高層次教育的愿望進一步增強。
(四)普通高中畢業生文化基礎比較扎實,就業適應性比較強,勞動力市場對其認可程度高于其他職業學校。多數家長把孩子受完普通高中教育作為基本的教育期望。
(五)受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影響。受傳統人才觀、就業觀、社會用人機制等多方面的影響,構成了對中等職業學校本身發展的沖擊,使初中畢業生只得把眼光放在接受高等教育上,以便將來獲得更有利的就業競爭優勢。
二、“普高熱”提供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一是“普高熱”為普通高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動力,從而為擴大高中辦學規模,提高高中辦學質量,加快普通高中事業發展步伐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二是“普高熱”為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二)挑戰。一是對中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形成了沖擊。“普高熱”的另一方面是職業學校冷,生源不足,直接影響了多層次、多規格、多元化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在生源和就業的激烈競爭中,如何面對市場和與市場接軌,拓寬專業門類,增強競爭能力,成為職業學校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首要問題。二是對普通高中自身發展提出了挑戰。目前,普通高中學校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普高熱”主要還是重點高中熱。在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制約下,勢必造成高考競爭更加激烈,更多的高中畢業生難以升到理想的高等學校,就業也難遂心愿。一些高中學校由于辦學條件差,辦學質量不高,最終失去生源。因此,如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完善高中教育功能,加強薄弱高中標準化建設,全面提高辦學質量,成為普通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
三、面對“普高熱”的應對策略:
(一)加大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宏觀調控力度。根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基本目標,在科學合理規劃的基礎上,通過調控,使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增強協調發展。
(二)整體提升普通高中辦學質量。在保持普通高中整體規模的基礎上,通過改善辦學條件、學校對口幫扶、集團化辦學等途徑加強薄弱學校建設,縮小校際之間辦學差距,整體提升普通高中辦學質量,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均衡發展。
(三)積極推進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改革單一的升學預備教育模式,積極探索綜合高中和特色高中等辦學模式,優化普通高中教育結構。根據目前形勢,生源較好的熱點高中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大部分學校走綜合辦學的路子,兼顧升學和就業,少數學校可辦成特色高中,這項改革今后要成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
(四)立足經濟建設。通過深化改革,走產教合一的辦學路子,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效益,增強中等職業學校在生源和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提高人民群眾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五)加強輿論和社會宣傳。促進全社會改變盲目追求高學歷的人才觀和輕視一線工作的就業觀,逐步建立健全重素質、重能力、重實際、才盡其用的選人用人機制。
總之,“普高熱”是教育改革發展中出現的階段性矛盾,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解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普通高中教育事業一定會得到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與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結構一定會逐步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1]孫學忠.基礎教育“普高熱”后的冷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3(2).
[2]田彥君.對“普高熱”的冷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