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管理同樣需要制度加以規范。而制度的建立、執行、應用,每一個環節都關乎著學校的穩定和發展。如何才能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學校管理呢?
筆者經過實踐探索,歸納總結出以下方法:
建立健全制度,奠定規范管理基礎
一所學校有了完善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領導者直接行使領導或管理職能的權利。因此,學校制定規章制度必須要做到科學、民主、穩定。
科學性。制度的建設必須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依據,符合教育規律和學校發展規律,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具有法制性和可操作性。
民主性。學校管理既涉及到“人”的管理,也涉及到學校利益的再分配。制度的建立要符合廣大教職工的意愿,體現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尊重教職工的意愿,這樣的制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穩定性。“政策穩,人心定”。制度一旦制定下來,必須做到“制度之外無制度,制度之上無權威”,不能朝令夕改,否則教師將無所適從。當然,制度的穩定也是相對的,在使用過程中,制度可能因時、因事等各方面的因素有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地方,那就要在一個新的學年開始之前,予以修訂和完善,與時俱進。
有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就有了實現管理公開、公平、公正地保障,為規范師生日常行為,激勵教師工作熱情,保障學校政令暢通,引領學校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管理基礎。
強化執行力度,確保制度落到實處
一項制度能否發揮功效的關鍵在于執行與落實。如果沒有堅強的執行力,無論制度多么科學合理,都無法發揮其本身的威力。
美國ABB公司董事長巴尼維克曾說過:“一位經理人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制度一旦建立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這是原則決不能變通,管理者要堅持通過完善的制度來管人、管事、管物。要嚴肅制度的堅強執行力。精細化管理專家劉先明說“制度是一種紀律,執行制度更是一條紀律。”“執行有力,才會有執行力;執行不力,就難有執行力。”雖然這些講的是企業管理和企業發展中的執行力,但對于學校管理和學校發展來說,執行力的重要性同樣顯得舉足輕重。
有人說,管理的靈活或許是一種藝術,而制度的靈活則往往是一種災難。我們也經常聽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謬論,這顯然是對制度執行力的隨意踐踏,也是對學校有序管理的野蠻沖擊。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一旦制訂出切合實際的制度,如何執行,執行得是否公開、公平、公正,就尤為重要了。沒有執行好或執行有偏差,任何好的決策或目標都不可能實現,不管多么健全完善的制度也只能成為擺設。所以,執行力是制度得以貫徹的保證。學校管理者要“提高執行力,把執行不力的人和事執行掉。”當然,處罰只是手段,提高執行制度的自覺性,管理上臺階才是目的。做到令行禁止,做到對事不對人。時刻維護制度的權威性。
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領導要率先垂范。校領導是制度的決策者和倡導者,理當也是執行制度的模范,要做到高層帶頭執行、中層不折不扣執行、基層自覺執行,最終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公平氛圍。
規范結果運用,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通過嚴格的執行制度,評定出教職工個人成績,排出名次,公諸于眾,并把結果作為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評先、評優、晉級、聘用的主要依據,這樣才能體現出制度的公開、公平、公正,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才能體現出制度的導向作用,激發教師的干事熱情,避免“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現象;才能突顯制度的權威性,保證多勞多得、優勞多得,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地位;才能增強教職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力地推動學校規范化管理的進程。
因此,只有構建制度不斷創新,責任不斷壓實,執行嚴肅認真,考核不斷跟進,評價公平公正的動態管理體系,才能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約束師生行為的良性管理機制,實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譚棚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