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花
[摘要] 目的 思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抽取該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間診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患者,且將其納入試驗組;同期抽取健康體檢孕婦50名,納入對照組,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妊娠結局、臍動脈血流指標。 結果 試驗組患者妊娠結局較差于對照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試驗組圍產兒預后不良為20.00%,對照組圍產兒預后不良為4.00%。對照組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較優于試驗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對照組患者S/D為(2.09±0.34),試驗組患者S/D為(3.23±0.50)。對照組患者生化指標較優于試驗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對照組患者晚期總膽固醇為(6.20±1.10)mmol/L、試驗組患者晚期總膽固醇為(6.78±0.95)mmol/L。 結論 和健康體檢孕婦比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呈現異常狀態,且不良妊娠結局較高,需對其予以綜合監護。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子癇前期;妊娠結局;臍動脈血流指標
[中圖分類號] R2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a)-0010-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妊娠期間糖代謝異常現象,作為妊娠期高發性、常見性并發癥,不僅會引起患者高血壓癥狀的出現,還會增加子癇前期、剖宮產比例。特別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使之在威脅孕產婦、新生兒生命安全的同時,對其器官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繼而加重其身體負擔[1]。對此,抽取該院2015年4月—2017年6年期間診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患者,思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院診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患者,且將其納入試驗組;同期抽取健康體檢孕婦50名,納入對照組。即試驗組:年齡上限為32歲,下限為21歲,中位數為(25.11±3.53)歲;孕周上限為40周,下限為32周,中位數為(38.66±1.22)周。對照組:年齡上限為32歲,下限為22歲,中位數為(25.18±3.48)歲;孕周上限為40周,下限為32周,中位數為(38.36±1.21)周。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滿足妊娠期糖尿病、子癇前期診斷標準(《婦產科學》第8版、《實用婦產科學》第3版);在彩超檢測的前提下均為單胎妊娠;對該研究在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臟器功能障礙、嚴重內外科合并癥的患者。
1.2 方法
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使用,對兩組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予以測定。即協助患者保持半臥位,將超聲探頭置入胎兒腹側,使之在精準把控臍動脈位置的前提下,融合血流儀的使用,對其指標施行測定,直至記錄儀器內能夠顯示典型性、穩定性血流頻譜(5~8個即可)為準,記錄其臍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和舒張末期血流速度[2]。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妊娠結局、臍動脈血流指標予以測定。即前者包含分娩方式(以剖宮產為準)、新生兒體質量、Apgar評分、圍產兒預后不良;后者包含S/D(臍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和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比值)、RI(血流阻力指數)、PI(臍動脈搏動指數)。
1.4 統計方法
收集和匯總該研究資料,且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處理。即(x±s)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數據施行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妊娠結局
試驗組患者妊娠結局較差于對照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
對照組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較優于試驗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生化指標
對照組患者生化指標較優于試驗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女性妊娠期間由糖耐量異常、胰島素分泌障礙引起的高血糖現象,包含糖尿病、糖耐量減低、空腹血糖不良等類型。同時,還可依據其癥狀類型劃為糖尿病前期、潛在糖尿病、顯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即糖尿病前期,多見于家族糖尿病史患者中,但自身無任何糖代謝異常的現象,僅在妊娠存在類似于糖尿病孕婦的不良事件,例如羊水過多、畸形兒和巨大胎兒等;潛在糖尿病,多在妊娠期前后無顯著糖尿病的表現,但可見糖耐量異常,逐步進展為顯性糖尿病;顯性糖尿病,機體存在“三多一少”的現象,例如空腹血糖增高、患者體重降低,尿糖指標為陽性;妊娠糖尿病,多在孕期出現糖尿病的現象,但分娩后可自行消失,再次妊娠時又出現,分娩后消退[3]。
而在此過程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作為妊娠期孕婦嚴重并發癥,多使患者面臨早產、剖宮產和產后出血、羊水過多、酮血癥等風險,甚至還會在加重糖尿病病情的前提下,引起不良妊娠事件的出現,使之在增加患者血糖控制難度的同時,對胎兒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威脅。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癥狀較為嚴重時,會使胎兒出現窘迫的風險,迫使患者提前終止妊娠,不僅增加其早產率,還會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其剖宮產比例。除此之外,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患者中,需要做好以下護理作業,即叮囑患者按時休息,鎮靜;時刻檢測血糖、尿糖、酮體、胰島素用量等指標的變化;增強胎兒監護;剖宮產術前24 h停止使用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剖宮產術當天禁止胰島素皮下注射;分娩后依據其自身情況對胰島素給藥劑量予以調整,預防產后出血和產褥感染[4-5]。
依該文數據,試驗組患者妊娠結局較差于對照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試驗組圍產兒預后不良為20.00%,對照組圍產兒預后不良為4.00%。對照組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較優于試驗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對照組患者S/D為(2.09±0.34),試驗組患者S/D為(3.23±0.50)。對照組患者生化指標較優于試驗組,即兩組患者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對照組患者晚期總膽固醇為(6.20±1.10)mmol/L、試驗組患者晚期總膽固醇為(6.78±0.95)mmol/L。
綜上所述,和健康體檢孕婦比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患者臍動脈血流指標呈現異常狀態,且不良妊娠結局較高,需對其予以綜合監護。
[參考文獻]
[1] 段玉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145-146.
[2] 孫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癇前期對臍動脈血流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36(1):29-30.
[3] 高永妹.誘發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因素探討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3):4980-4982.
[4] 代振英,孫曉芳,肖紅,等.妊娠期糖尿病與子癇前期的相關性分析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6):863-866.
[5] 宋惠萍.不同孕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臨床特征分析及對母嬰結局的臨床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7(31):30-32.
(收稿日期: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