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珠
[摘要] 目的 探討飲食控制及運動對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療效。方法 選取68例該院接收的GDM孕婦,均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入院,隨機分為對照組(n=34,常規孕檢及健康教育)與觀察組(n=34,開展飲食控制及運動),對療效進行觀察。結果 觀察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觀察組孕產婦產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妊娠期高血壓率、羊水過多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此外,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巨大兒、早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結論 通過飲食控制及運動,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妊娠結局,值得推廣。
[關鍵詞] 運動;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a)-0012-02
妊娠期糖尿?。℅DM)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5%,且呈不斷上升趨勢。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而孕期首次出現的糖尿病,其能導致妊高癥、羊水過多、繼發性感染等并發癥,另可造成胎兒窒息、畸形等不良結局[1]。目前臨床對于GDM患者主要通過相關對癥治療、飲食控制等來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孕產并發癥。該研究中通過對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該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8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飲食控制及運動對GDM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68例該院接收的GDM孕婦,納入標準:①均符合GDM診斷標準;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內外科疾??;服用影響胰島素分泌藥物;患有精神疾病;人工受孕者。將入選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4)與觀察組(n=34)。觀察組中,年齡23~35歲,平均(31.2±2.4)歲,體重45.5~80.5 kg,平均(68.2±5.2)kg,孕周26~36周,平均(30.8±2.5)周,經產婦15例,初產婦19例;對照組中,年齡22~36歲,平均(31.5±2.3)歲,體重46~80 kg,平均(68.3±2.1)kg,孕周25~37周,平均(31.2±2.1)周,經產婦14例,初產婦20例。在體重、孕周等資料上,兩組GDM孕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孕檢及健康教育;觀察組開展飲食控制和運動:根據孕前體質量及每日勞動強度、孕期增重等指標確定每日所需基本能量,隨著妊娠的進展,為滿足胎兒生長,應適當增加能量,孕中期增加300 kcal,孕晚期增加450 kal。按照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進食,每次加餐的能量可占每日攝入總能量的5%~10%,避免餐前過度饑餓;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占10%~15%、30%、30%。按照食物交換法進行多樣化飲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分別占總能量的50%~60%、25~30%、15~20%,多食高纖維食物,嚴格控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減少鹽、糖類及脂類的攝入量,合理飲食,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孕期運動包括散步、慢跑、快走、廣播操、游泳、瑜伽等,并進行上肢阻力鍛煉,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及運動習慣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運動時間至少30 min,每周至少3 d。運動時,心率應不超過60~90%(最大心率=220-年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后的血糖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孕產婦結局及圍產兒結局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水平對比
觀察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見表1。
2.2 孕產婦結局對比
觀察組孕產婦產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妊娠期高血壓率、羊水過多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見表2。
2.3 圍產兒結局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巨大兒、早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見表3。
3 討論
GDM患者近年來在孕婦中的比例不斷上升,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升、健康知識的普及,孕婦及其家屬對孕期營養的攝入高度重視,但多數孕婦及其家屬多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孕期吃的越精越好,營養攝入越多越好,同時擔心孕期活動對胎兒安全產生影響,因而較少活動,導致孕期營養過剩,葡萄糖代謝異常,從而增加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2]。孕期高血糖,常可引起胎兒宮內缺氧窒息、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母嬰健康。
GDM患者胰島素抵抗,胰島功能相對不足,飲食治療是各種治療的基礎。通過飲食控制,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過多能量攝入,有效控制孕期體重增長,使血糖水平維持在合理區間,從而改善妊娠結局[3]。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飲食控制時,應結合孕婦的具體情況,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在滿足胎兒健康生長發育及孕婦自身所需營養和熱量的同時,避免進餐后高血糖和饑餓性酮體[4]。運動療法對于GDM患者來說,具有較好的效果,通過適當的運動,消耗能量,增加胰島素與受體結合敏感性,改善患者葡萄糖耐受,在消除胰島素抵抗上也有積極影響,有利于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益于母嬰的健康。研究認為[5-7],飲食控制加運動療法是GDM治療的首選方案,妊娠期糖尿病婦女中75%~80%左右都可以通過調整運動、飲食的方式,使血糖達到理想范圍。該研究中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提示,通過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能增加對葡萄糖的利用,避免過多能量攝入,從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時,觀察組孕產婦產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妊娠期高血壓率、羊水過多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且其新生兒窒息率、巨大兒、早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提示通過飲食、運動療法,能使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降低母嬰并發癥,改善胎兒宮內的高糖環境,從而減少巨大兒、早產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改善妊娠結局。兩組剖宮產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性能,與文獻報道相同[8],飲食、運動療法并不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原因在于剖宮產率影響因素眾多,目前我國孕婦對陰道分娩時的陣痛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對陰道分娩的信心不足,因而在分娩時多選擇剖宮產。
綜上所述,通過飲食控制及運動,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妊娠結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妮,謝立華,焦杰華,等.飲食運動指導對孕前超重肥胖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預防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9):4616-4618.
[2] 聶艷華.飲食和運動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兒健康的改善效果評價[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25(1):53-55.
[3] 王秀梅,李微.飲食運動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3):397-399.
[4] 吳小燕,蔣潔,張薇,等.個體化飲食及運動干預對孕前肥胖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 14(9):24-27.
[5] 王穎,顧平,朱珠,等.運動和飲食控制法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和妊娠結局影響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1):3575-3577.
[6] 張秋菊,蘇麗英.孕期飲食和運動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7,23(3):475-477.
[7] 孫宇,趙紅,李蕊,等.個體化飲食運動指導對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妊娠期糖尿病預防效果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8):3377-3380.
[8] 劉佳,胡泯,張方芳,等.飲食干預聯合等長抗阻力運動對GDM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7):858-860.
(收稿日期: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