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樸
摘 要:高??蒲腥瞬攀俏覈瞬湃后w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我國現有高校體制和科研體制下,高??蒲腥瞬殴芾磉^程中存在著科研人才整體待遇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創新創業意愿不強、科研與現實產業嚴重脫節、人才流動性較差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科研人才能力的施展和發揮?;诖耍瑥奈覈咝?蒲腥瞬殴芾砻媾R問題出發,深入分析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從人才體制機制根源進一步深化改革,達到為高??蒲腥瞬潘山?、激發科研熱情和活力、匯聚更多科研人才、全面提升我國高??蒲兴胶蜕鐣漳芰Φ哪康摹?/p>
關鍵詞:高??蒲腥瞬?體制機制;人才松綁
中圖分類號:G316?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36-0117-03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當前我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面臨的實際出發,提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以及“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等系列觀點。《意見》從解決我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層面,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對于指導我國人才建設具有重要積極作用。作為國家高端人才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蒲腥瞬哦鄶祿碛写T士及博士研究生學歷,具備較高知識素養和良好的受教育背景,并且長期致力于從事教學與科研活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當前在我國高校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對高校科研人才不利的因素,而且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制定的一些政策束縛了科研人才能力的發揮,導致當前我國高校在科研人才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科研人才整體待遇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創新創業意愿不強、科研與現實產業嚴重脫節、人才流動性較差等許多顯著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高校科研人才的健康發展,不利于高校科研人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基于此,本文從我國高校科研人才管理面臨問題的現狀出發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從人才體制機制的根源進一步深化改革,達到為高??蒲腥藛T松綁、激發科研熱情和活力、匯聚更多科研人才,全面提升我國高??蒲兴胶头丈鐣芰Φ哪康?。
一、我國高??蒲腥瞬殴芾磉^程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對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政策落實不夠。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等校教育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會議上多次強調:“要以中國特色為統領,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要引導和支持高等院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活力?!?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認為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是源頭創新的主力軍,必須大力增強其原始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此后,國內許多高校開始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的號召,順應國家對高??蒲畜w制機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率先重點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科研機構,不惜重金從國內外招募具有重大成果支撐的科研人才和科研團隊,旨在通過高??蒲袑嵙ε囵B來帶動高??蒲兴降恼w提升。首先,這種對科研人才重視的做法是值得我們肯定和贊揚的,然而,現實高校在對科研機構及科研人才管理的具體落實和操作方面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主要由于我國高校大部分都延續著傳統教學單位的管理思維模式,對科研機構的考核標準往往與教學機構混為一體,注重對科研成果的短期考核評價,恨不得剛引進來的科研人才馬上就能出成果,存在著較強的短視行為,這完全與科學研究的客觀規律相違背。除此之外,高校科研人才往往又肩負著科研和教學的雙重任務,會導致科研人才很難集中精力專心從事更具挑戰性的科研工作。為此,在高??蒲腥瞬殴芾磉^程中不僅要重點關注國家對高等教育改革和科技體制的改革新動向,還要針對具體政策與學校發展實際相結合制定出成功落地的辦法支撐,堅持遵循高??蒲腥藛T引進、培養的客觀規律,打造高校科研人才匯集的平臺,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2.高校混淆從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科研人才。眾所周知,我國高校科研事業分為兩類:一種是從事自然科學相關的研究;另一種是從事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兩者從研究的導向、定位、學科以及特點等多方面存在著較大差別,很難運用統一的尺度對兩種不同科研人才進行管理和考核。然而,許多高校在建立科研機構之初,制定科研人才考核管理辦法時,往往將這兩種類型的科研人才混為一談,這顯然不妥。自然科學研究偏重于支持原始創新、技術創新以及新產品開發,社會科學研究偏重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輿論宣傳及其價值觀念塑造。對于自然研究中以技術成果開發為導向的相關研究,選擇用科技成果數量和質量來衡量科研人才的績效雖然不是偏頗,但是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重大科學發現等領域,需要優秀的科研團隊在長期合作和大量資金支持下才能得以實現。同樣,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也需要具備一個較為固定的專業團隊,對社會某一現象或問題進行持續關注和長期研究,具備一定學術積累從而形成一定社會影響,最終才能夠為政府決策者提供服務于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以上這兩種形式的研究成果的影響卻是很難進行量化,由于成果周期時間比較長,在成果考核量化的時間段也很難界定。如果選擇定期對這類科學研究成果進行量化,最終的結果也只能參照論文、課題的數量作為標準,從而導致“唯論文”論、“唯課題”論急功近利學術怪圈的出現,嚴重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破壞了高??蒲腥瞬潘帉W術環境的生態。為此,我們在制定高??蒲腥瞬殴芾磙k法時,一定要從某些學科研究的本質出發,切忌盲目一味地追求短期科研成果的數量,忽略了對基礎理論研究的投入和積累,尤其是對重大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和重點社科研究方向更應該再多些耐心、多些投入。
3.高校對科研機構及科研人才發展定位不清,給予的待遇不高。當前國內許多知名高校為打造科學研究的高地,專門設立了以學校優勢特色專業為基礎支撐的科研機構,成為帶動高校整體科學研究不斷提升的“示范特區”,也有一些學校對科研機構的人事、工資待遇都做出了相應調整,但受到高校既得利益分配、人事調整等機制僵化原因的影響,高??蒲袡C構改革收到的成效并不是很明顯。因而,現實是大多數高校對科研人員的管理仍舊按照傳統高校對科研人員的管理模式,缺乏足夠的創新性和靈活性,造成了高校對科研機構的定位不清,導致高??蒲腥瞬烹y以獲得較高的待遇水平和足夠的關懷重視,嚴重制約了高校科研人才才華的施展和發揮?;谝陨峡蒲袡C構及科研人才管理存在的現實問題,本文認為,對于高校科研“特區”理解,核心應該是放權,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全方位、最大限度地為高??蒲腥瞬潘山?,充分調動和激發科研人才研究創造的活力,形成全新的人才激勵機制。為此,高校對待科研機構及其科研人才,應該賦予其足夠的能動性和才華施展空間,要多放權、盡可能減少制定或者增加不利于科研“特區”發展的其他管理細則,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對重點培育科研機構或重點引進的科研人才開辟綠色通道,及時給予特殊的關懷服務或者最優惠待遇。
4.高??蒲腥瞬诺牧鲃有圆粔?,與產業發展脫節嚴重?!叭瞬啪?,則事業興。”支撐高校科研機構發展的核心要素是科研人才,科研人才的充分流動帶來的知識和創新要素的轉移和擴散,會使人才效應發揮出更佳的效果。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在科研人才引進、培養和發展等方面普遍存在著一些觀念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一是對科研人才引進主要靠“重金”引進的手段,高校對科研人才的爭奪趨于金錢化,并不重視是否擁有科研人才發展的土壤環境,結果導致引進的科研人才很難適應,既浪費了金錢資源,又浪費了人才資源。二是缺少對已有高校科研人才的培養機制,許多高校在科研人才引進方面花費了大量財力,但對自身已有科研人才卻不舍得投入,并未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校內科研人才選拔機制,為校內科研人才提供更加優越的政策條件。三是高??蒲腥瞬诺娜ψ酉鄬Ψ忾],與當前社會的現實產業脫節嚴重。在當前高校科研體制下,國內高校科研人才所接觸到的課題研究,多數都是理論性偏強,社會實踐性偏弱,有些理論研究并不能很好地指導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除此之外,高??蒲腥瞬排c現實社會各界的交流機會不多,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人才管理的機制僵化、故步自封,存在著高??蒲腥瞬胖荒転樽约核茫荒軐ν庾杂闪鲃拥乃枷耄瑖乐刈璧K了高校科研人員與外界交流的暢通渠道。高??蒲腥瞬排c社會長期缺乏交流的互動的機制,很可能會導致高校科研人員與社會經濟以及現代產業發展的脫節,高??蒲腥瞬诺目蒲谐晒埠茈y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無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诖?,本文認為建立科研人才在高校與社會產業之間的相互流動機制,是進一步發揮高??蒲腥瞬判в茫鉀Q高??蒲腥瞬欧丈鐣闹匾緩?。
二、我國高??蒲腥瞬殴芾淼膶Σ呓ㄗh
1.貫徹習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注重高??蒲腥瞬诺恼呗涞亍0凑樟暱倳涥P于人才工作重要系列講話精神要求,為貫徹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的基本路線,我國高校應進一步加快科研體制改革的步伐,深化體制改革實現真正意義上為廣大科研人員松綁放權,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和創造熱情,努力將科研人才機構打造成為學??蒲畜w制改革的實驗田和先行示范點,按照科研機構的工作的性質和特點,因勢利導制定出符合科研人才發展的“特殊”政策和優越待遇條件,對科研人才的成長保持或留有足夠耐心和包容,切忌助長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之風,為科研機構和科研人才提供足夠的試錯空間和成長空間。
2.按研究領域及學科特點進行有效區分,遵循科研規律,推進科研人才工作。在高校在制定科研人才政策和培育特色科研機構時,首先要注重研究領域及學科特點不同將其進行有效區分,目的是要符合不同學科及研究的規律,制定出符合科研人才發展的具體政策。對于具有重大突破性的基礎研究而言,一定要采取重點投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能有短視行為;對于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社會科學研究而言,一定要保持社會關注的熱度和研究的持續性,課題選擇不能盲目跟風。
3.不斷放權為科研人才體制松綁,營造高校科研人才發展的有利環境。我國高校既然要打造以科研人才為帶動的科研高地或“特區”,那么在建立科研“特區”時,首先要做的是對科研機構放權,給科研人才松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優惠條件實現高校科研人才的聚集,壯大科研人才隊伍,提高科研特區研究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為此,我們建議高校不妨以建設特區為突破口,按照國家有關高校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最新政策為試點,先行先試制定出高校科研人才管理的新政,為從事高校科研工作的人才松綁,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營造人才發展的優越環境。
4.建立科研人才的雙向流動機制,實現人才與社會產業的無縫對接。針對當前我國高??蒲腥瞬欧忾]、流動性差的現實問題,有必要建立科研人才在高校與企業之間雙向流動的機制,努力探索建立一套更為靈活的選人、用人以及人才評價機制,簡化高校與企業之間人才相關事項的辦理程序,消除各種顯性和隱性的人才壁壘,真正做到高校科研人才能進能出、自由流動,實現高??蒲腥瞬拍軌蚓o密聯系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發展急需產業的創新活動當中。
5.創新高校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制定符合高校科研人才發展的考核辦法。由于我國高??蒲腥瞬殴芾眢w制改革的滯后,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高校發展對人才競爭的需要,雖然一些高校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還遠遠不夠,仍需要我們從行動上跟進,不斷開拓新思路、新方法,大膽嘗試、不畏失敗,不斷創新高校人才管理機制,制定出符合高校科研人才發展特點的考核辦法。為此,高校應該首先做出對科研人才發展的清晰定位,在制定考核標準時,清楚了解科研人才的研究領域、發展方向以及需求意向,在充分征求科研人才意見的前提下,制定出針對科研人才的考核辦法,并對考核辦法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跟蹤反饋,以便于能夠及時糾錯和進一步完善。